在智能家居的开发项目中,大多数设备属于电池供电设备,并且多是环境监测sensor,也有DC供电的电灯控制和语音控制等,这些暂不在讨论范围,对于功能单一的终端检测设备来说,成本和低功耗就是最为关键的成本因素,所以ST的低功耗系列STM32L类单片机在这类应用中也是大放异彩,此类单片机成本、外设和低功耗都做得很完善,但对应缺点就是flash容量一般只有几十K,属于小容量的STM32单片机了。
我在刚开始使用STM32CUBEMX生成基本配置代码的时候,功能逻辑基本编写后有一个插曲:容量真的不够了,我就从HAL库里面把必须的寄存器语句摘出来,把冗余的有效检验和冲突判断注释掉,想着这样就可以精简下来。其实也有打算倒回去使用原来的标准库进行开发的,之前一直都是这么干,也没什么难的,可是考虑到一方面HAL库开发是未来的趋势,也为了公司的工程统一便于维护,所以决定把它拿下。
在开发过程中突然发现除了一般常用的“stm32f0xx_hal_”开头的文件,还有“stm32f0xx_ll_”开头的文件,而且这两种文件都是一一对应的,每个模块,GPIO, RCC, CRC, DMA,... ,都有对应的文件。打开看看,跟hal的一对比,发现精简很多。然后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个精简的库,于是查资料,原来这是STM32Cube LL库,那时候看起来比较新,是当时ST刚推出来的。于是,果断用它,并做了一下小小的对比。我当时使用的是一款64k的单片机,配置的时候把RTC,TIMER,UART, ADC,DMA和GPIO功能打开,分别用HAL库和LL库生成后,使用Keil 5进行编译后做了对比,编译后结果显示LL库只有HAL库的33%体积。
完美,于是使用LL库完成了剩余的编程工作。LL库基本是基于寄存器的操作,有的模块需要再自己再配置一下。比如Systick在使用STM32CUBEMX之后并不运行,需要Enable一下,并把IRQ打开。
当然,HAL是一个大的趋势(由上图也可以看得出来),它的错误检查和有效检验都是比较严谨的,从一定程度来说,HAL库和STM32cubeMX的配合降低了STM32的开发门槛,我们可以不必过多的关注底层的配置和初始化,而把重心放在应用逻辑的实现上,对于底层的C程序员来说,更高的可移植性会产生更大的软件足迹,或者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执行改编代码。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还是最好弄清楚基本的底层原理和寄存器配置,这些对于嵌入式开发人员来说是基本的能力,当设备运行出现bug的时候,你的bug定位分析能力也会更强。
LL库的配置选择如下:
在STM32CUBEMX中,点击菜单的“Project”-->“Settings”,在下面的界面中选择“Advanced Settings”,然后在每个模块后面选择使用的库
最后做一下总结:
1、如果使用的MCU是小容量的,那么STM32Cube LL将是最佳选择;
2、如果结合可移植性和优化,使用STM32Cube HAL并使用特定的优化实现替换一些调用,可保持最大的可移植性。另外HAL和LL可以部分并发使用(对于同一个外设,HAL和LL不可能并发运行),也可以使用混合的HAL和LL实现来获得上述相同的优势。
關鍵字: 单片机 STM32CUBEMX STM32C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