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靈山大粽是春節期間親朋送禮和招待賓客的頗具地方特色的食品之一,和粉利、芝麻餅同稱靈山人民過年的“三件寶”。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靈山大粽採用靈山產的優質糯米為主料,配以磨碎去皮的綠豆,加上豬肉(也有加上豬腳、臘味、蝦米)、板栗做餡。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把餡料用本地的一種冬葉包裹。這種葉子富含葉綠素,包出來的粽子表皮上會有一層碧綠色。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冬葉經過開水燙過後(俗稱“殺青”),能發出一種清新的香味且很軟熟,可以任意摺疊而不斷不裂,非常適合用來包粽子。普通的靈山大粽一般用12-15張葉子包裹粽子,粽子越大使用的冬葉越多。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小繩捆綁實後的粽子外形稜角分明,此時的粽子需要放入鍋中,用大火持續熬製十幾個小時方可熟透。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一般1公斤糯米包一個粽子(總重1.5~2公斤),狀如枕頭,風味獨特,糯而不糊,肥而不膩,營養豐富。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而其中最大的能達300多斤。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吃時,一般是解開繩子和葉子直接吃;另一種吃法是切成圈塊,置於鍋中,加油煎至兩面金黃,吃起來十分香,縣內各大酒店都常備這道菜品,也是客人常點的一道名菜。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2016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靈山大粽製作技藝”入選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隨著時代的發展,靈山大粽現已發展成商品,一年四季靈山市場上都有銷售,暢銷欽州、北海、南寧、桂林等地,在廣西區內頗具盛名,甚至遠銷深圳、香港、北京、廣州、上海、湖南、東南亞、美國、英國等地。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七)——浦北舞青龍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六)——欽州粵劇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五)——欽州造船技藝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四)——海歌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三)——劉馮傳說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二)——浦北鷯劇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一)——欽州採茶戲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圖片來源:拾遺、掌尚欽州

▍圖文整理:阿 漫

▍校 對:羅豔麗

▍審 核:何文賓

▍投稿郵箱(有稿酬):[email protected]

-2807328

(欽州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出品 轉載請註明來源)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八)——靈山大粽製作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