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灵山大粽是春节期间亲朋送礼和招待宾客的颇具地方特色的食品之一,和粉利、芝麻饼同称灵山人民过年的“三件宝”。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灵山大粽采用灵山产的优质糯米为主料,配以磨碎去皮的绿豆,加上猪肉(也有加上猪脚、腊味、虾米)、板栗做馅。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把馅料用本地的一种冬叶包裹。这种叶子富含叶绿素,包出来的粽子表皮上会有一层碧绿色。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冬叶经过开水烫过后(俗称“杀青”),能发出一种清新的香味且很软熟,可以任意折叠而不断不裂,非常适合用来包粽子。普通的灵山大粽一般用12-15张叶子包裹粽子,粽子越大使用的冬叶越多。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小绳捆绑实后的粽子外形棱角分明,此时的粽子需要放入锅中,用大火持续熬制十几个小时方可熟透。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一般1公斤糯米包一个粽子(总重1.5~2公斤),状如枕头,风味独特,糯而不糊,肥而不腻,营养丰富。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而其中最大的能达300多斤。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吃时,一般是解开绳子和叶子直接吃;另一种吃法是切成圈块,置于锅中,加油煎至两面金黄,吃起来十分香,县内各大酒店都常备这道菜品,也是客人常点的一道名菜。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2016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灵山大粽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灵山大粽现已发展成商品,一年四季灵山市场上都有销售,畅销钦州、北海、南宁、桂林等地,在广西区内颇具盛名,甚至远销深圳、香港、北京、广州、上海、湖南、东南亚、美国、英国等地。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七)——浦北舞青龙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六)——钦州粤剧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五)——钦州造船技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四)——海歌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三)——刘冯传说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二)——浦北鹩剧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一)——钦州采茶戏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拾遗、掌尚钦州

▍图文整理:阿 漫

▍校 对:罗艳丽

▍审 核:何文宾

▍投稿邮箱(有稿酬):[email protected]

-2807328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