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促文明 以文明促发展——皋兰县狠抓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创建促文明 以文明促发展——皋兰县狠抓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创建促文明 以文明促发展——皋兰县狠抓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创建促文明 以文明促发展——皋兰县狠抓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创建促文明 以文明促发展——皋兰县狠抓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创建促文明 以文明促发展——皋兰县狠抓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近年来,在兰州市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新一轮创建工作之中,皋兰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皋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营造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文明城市创建是综合评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县委、县政府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县域综合承载力、投资吸引力、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作为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搭建载体,活化形式,强力推进,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服务全面发展大局,与全县重要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县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各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督查组和13个工作推进组,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创建任务进行分解,明确52类308个(除餐饮店)测评点位,详细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地测评点位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和相关任务。创建工作做到“四有四定”(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整改,定进度、定领导、定部门、定任务),使全县文明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创建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完整的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

营造浓厚氛围奏响文明创建强音

一是营造公益广告宣传氛围。以名藩大道、人民广场和东湖公园为基地,打造了“一街一场一主题”宣传教育示范点,在县城主干道、文化广场、施工工地围挡区、人流聚集地等制作文明创建相关公益广告,常有保持量2000余幅。各镇、各单位共有公益广告和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宣传图板2800多块。制作更新县城灯箱、垃圾箱、道旗等处公益广告2000余幅。制作好人墙、更新更换善行义举榜60多幅,打造好人馆1个,在县城主要公园打造好人街1条。二是强化网络空间舆论引导。以《皋兰发布》《文明皋兰》为主要平台刊播创建信息,编发《皋兰创建动态》75期,《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刊登创建信息69篇,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胖猫看城市”的漫画和创城各类公益广告的通稿,分别制作视频在“皋兰发布”、县电视台、各楼宇电视刊播,提高创城知晓率。三是创新举措辐射创建力量。皋兰县创建办指定专人深入各镇、各窗口服务单位及大街小巷开展“流动小讲堂”21场次,讲清楚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号召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参与创文、支持创文,并对各行业创建标准进行全面指导。从社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局、卫健委等行业部门抽调人员,组建10支“流动宣传小分队”,通过发放倡议书等形式进行现场指导,全覆盖走访城区街面单位、商铺1560余户和62个村(社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同时,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报告、读书征文、歌唱比赛等活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诚信、责任、包容、创新”的皋兰精神,广大干部群众知晓率和践行力普遍提高。

发挥示范引领凝聚文明创建力量

一是道德群星引领文明新风。出台了《皋兰县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管理办法》《皋兰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奖励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成了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评选的长效机制。目前,已推荐评选出各级道德模范34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6人,县级23人。“中国好人榜”累计上榜8人,“兰州好人榜”累计上榜55人。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学习宣传活动,举办道德模范、“兰州好人”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宣讲活动,年均举办宣讲活动20场次。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展览展示、基层巡讲、“故事会”巡演、拍摄专题宣传片等学习宣传活动,讲好“好人故事”,叫响“好人品牌”,在全县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汇聚基层文明创建力量。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参与,让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成果与民共享。全县现有各级各类文明单位14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5个,市级48个,县级79个,文明乡镇实现全覆盖,文明村占全县行政村的85.9%。“最美家庭”国家级1个、省级6个、市级19个。每年召开文明单位创建现场观摩会,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文明创建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夯实全县文明创建的工作基础。三是深入开展五大文明行动。皋兰县以培育文明旅游观念、提升游客素质、改善旅游形象为重点,在什川镇旅游景区组织志愿者宣传和普及游客文明旅游知识、开展文明交通义务执勤、保护母亲河和古梨园行动,劝导游客不文明行为。以培育文明交通理念为重点,疏导行人倡导文明礼让,劝阻行人横穿马路、非机动车闯红灯、越线及驾驶员向车窗外乱扔废弃物等交通违法行为。以“争做文明有礼皋兰人”为载体,积极开展全县干部职工文明礼仪培训,广泛普及礼仪知识,大力破除不文明陋习,着力培养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社会风尚。助力复工复产,在全县开展创建“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倡议行动。以宣传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倡导推行文明上网为重点,在博客、论坛、贴吧等媒体进行引导性网络评论,年均转发、跟帖5000余条。

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创建成果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平台,创新化、广泛化、灵活化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一是广泛覆盖丰富活动内容。以理论宣讲、科教科普、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教育引导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和“垃圾不落地,皋兰更美丽”等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了“传习家风家训”宣讲及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项目化活动;开展了“幸福跳起来”广场舞大赛、“新时代新风尚”书画作品展等大型特色文化活动。二是充沛力量创新活动方式。全县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67个,实名认证志愿者17009人。不断紧贴群众需求,开发志愿服务项目。研究制定“中心制单、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社会评单、考核定单”的“6单”志愿服务流程,依托皋兰县融媒体中心平台,公布了含有90个志愿服务项目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菜单》,公开受理群众“点单”,开通文明实践服务预约专线,推动供需线上线下对接。对群众反映良好的项目重点培育,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示范效应的志愿服务品牌。疫情防控期间,3200多名志愿者,深入小区、卡口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化志愿服务分队、教育志愿服务分队在网上开展文艺文化活动,振奋全民抗击疫情的精神。在疫情大考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精神越来越浓烈,群众凝聚力不断增强。下一步,将结合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书画挂厅堂”活动,邀请书画志愿者为村民写中堂,以犁墨之情引领文明风尚;开展“小马扎讲堂”,组建“流动宣讲小分队”,将讲堂挪到田间地头;开展“乡贤讲故事”“夸夸身边人”等道德讲堂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身边好人不断浮出水面。

夯实创建基础统筹打造美丽城市

全面加大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照明管理,确保亮灯率达到95%以上,两年来铺设及维修人行道9800多平方米。完成非现场执法系统二期和智慧城市交通建设任务,新增卡口44处、电警43处、信号灯26处,实现了全县国省道、县乡道路全覆盖,信号灯远程控制,主干道的单向绿波和双向绿波。加大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力度,合理规划布局,及时移植和清除老化枯死苗木,清理绿化带垃圾、枯枝落叶,做到垃圾、杂物日产日清,确保林带干净、整洁、无杂物。二是强化城市秩序治理。针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违规设置户外广告、乱泼乱倒污水、乱扔垃圾等城市管理顽疾,开展了集中整治。治理店外经营4450多家。投建城南农贸市场,统筹谋划疏导流动摊贩,健康路一条街消除“脏、乱、臭”异象,如今换新颜。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执法部门与街面单位、商铺签订责任书3376份,共同维护城市形象。

囊括农村片区建设文明宜居家园

一是移风易俗,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培育文明乡风。制定《推选“乡贤”和成立红白理事会工作方案》,按照群众推选、社会公认的原则,在全县6个镇、57个行政村推选了一批德高望重、热心公益、办事公道、责任心强的贤达人士280名,推选办事公道、甘于奉献、经验丰富、群众信任的理事396名,成立红白理事会73个,他们造福桑梓,德化育人,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助推农村发展。全县57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全部达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培育精品文化项目,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展演农民艺术节、石洞寺文化庙会、文化下乡系列惠民活动、元旦春节文体活动等品牌节会,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了生动的平台。随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我县新文化活动开展日益丰富和活跃,从近两年文化活动开展来看,平均年活动达到600场次,参与活动年均达到10万人次,受益人次年均达到30万人次。二是靓化家园,强化农村环境面貌整治改善居住环境。深入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努力创造干净整洁、有序文明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按照人均10元的标准,拨付了农村环境整治经费,为农村开展整治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有效破解了经费不足的难题;在每月10日、25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群众性长效机制,遏制了治理-反弹-再治理的现象发生。

建成文山、北庄等8个省级美丽乡村和上泥湾、红柳等10个市级美丽乡村,建成下泥湾、三和等17个环境整洁村和石洞镇及九合镇等6个连片整治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