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採“足跟血”關乎一生智力發育, 不要小看這幾滴血

“帶寶寶去醫院採集足跟血,寶寶疼得哇哇大哭,看著真心疼,抽足跟血真的有必要嗎?”

相信有不少媽媽有同樣的疑惑,為何寶寶出生不久就要去採足跟血,採足跟血有什麼用途呢?是不是非做不可呢?今天就給各位寶媽好好說新生兒採足跟血這件事。

新生兒採“足跟血”關乎一生智力發育, 不要小看這幾滴血


什麼是新生兒採足跟血?

新生兒採足跟血,也叫“足跟血篩查”,一般在寶寶出生3~7天之內,並且接受充分哺乳後,醫院就會安排醫護人員為寶寶採集足跟血。隨後,再將血液樣本送到疾病中心進行檢測。

在做足跟血篩查之前,父母需要簽署《知情同意書》,還要留下父母的姓名以及聯繫方式。這樣才能保證在發現異常時,可以第一時間告知家長。

正常情況下,如果寶寶足跟血篩查沒有異常的話,醫院不會做特意說明。但是如果爸爸媽媽想知道篩查結果,可以直接詢問醫生,或是索要化驗單。

新生兒採“足跟血”關乎一生智力發育, 不要小看這幾滴血


足跟血篩查,很有必要。

新生兒採足跟血主要是針對一些發病率較高,而且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但是卻有實驗室陽性指標,能夠確診以及可以治療的疾病。目前我國已列入篩查範圍的疾病有:苯丙酮尿症(簡稱CH)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簡稱PKU)。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因寶寶苯丙氨酸代謝障礙,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謝產物而得名。苯丙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經食物攝入體內後,部分被人體用於蛋白質合成,其餘部分被轉化成其他物質。

寶寶體內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謝,而蓄積在體內,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和一系列的病理改變。

新生兒採“足跟血”關乎一生智力發育, 不要小看這幾滴血


患病寶寶會逐漸出現頭髮由黑變黃、皮膚變白和眼睛虹膜變淺,肌張力增高、步態異常、手部細微震顫、肢體重複動作等神經系統異常。

一旦確診,應立即治療,治療越早,預後越好。一般治療都採用低苯丙氨酸飲食治療,既要保證寶寶正常生長髮育需要的各種營養素的供給,又要避免攝入過多苯丙氨酸。

甲狀腺功能減低症:

甲狀腺功能減低症(CH)是由於先天因素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導致寶寶生長障礙、智力落後。

新生兒主要表現為不愛動、不愛哭、反應差、愛睡覺、肌張力低下,此外還常常有餵奶困難、腹脹、便秘、生理性黃疸延長、體溫低等。

3個月後逐漸有特殊面容、特殊體態等表現,如顏面臃腫、舌頭大而寬厚且常伸於口外、身材矮小。更嚴重的還會出現特殊發育:寶寶抬頭、坐、走及出牙均較晚,前囟閉合遲,智力落後。

此病只要及早發現,治療十分簡單,給寶寶補充甲狀腺素即可。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幾滴足跟血,它可能會改變寶寶的一生。

足跟血參考的正常範圍:

  • TSH促甲狀腺激素正常範圍:2~10mU/Lphe;
  • 血清苯丙氨酸正常範圍:73~212微摩/升。


新生兒採“足跟血”關乎一生智力發育, 不要小看這幾滴血


為什麼採血的部位是在足跟部?

1. 抽足跟血對寶寶的傷害較小

很多寶媽心疼寶寶在採集足跟血時疼得哇哇大哭,甚至擔心寶寶會不會受什麼傷害。抽血的時候,寶寶的痛覺相對於其它部位來講,是比較不明顯的,對於寶寶的傷害也會相對較低,寶媽們不用太擔心。

2. 足跟部採血比手操作更簡單

實際上,篩查這些疾病並不是一定要足跟血,其他部位的血液也是可以的。不過,新生兒足部血供相對比較豐富,有利於醫生尋找寶寶的血管,可以快速的採集到所需要的血量。

新生兒的手部一般是處於一種緊握的狀態,若是要從手部抽血,就要強硬的掰開寶寶的手,對寶寶手部發育有影響。所以,抽足跟血是最合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