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疼痛的成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與腳有關係?

在臨床上,我們常會認為引起頸部疼痛、活動受限的原因,主要有椎管狹窄、頸間盤突出、肌肉勞損、血管堵塞以及神經卡壓等。但是我們想過沒有,這些原因是否真的是造成頸部疼痛的元兇?它們和頸部疼痛都有哪些表現症狀呢?今天的文章裡,我們來談談造成頸痛的其他原因。

頸部疼痛的成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與腳有關係?

勞累過度引起的頸椎疼,平時在沒有較大勞動力工作時,不幹重活,突然間有了不得不幹的活,就一口氣把活幹完了,累的頸椎不適而引起的疼痛,由於勾頭時肌肉過度牽拉頸椎,導致局部出現壓迫性炎症,引起頸椎疼痛不適。

職業病引起頸椎疼,由於長時間處於一個姿勢,頸椎骨關節受到長期壓迫,長時間能引起頸椎僵硬,甚至骨質增生。

睡眠引起的頸椎疼痛,睡覺也能引起頸椎疼痛,每個人睡姿都不盡相同,有仰臥,側臥,還有趴著睡等不同睡姿,枕頭的選擇也很重要,比如絲棉枕頭與羽絨枕頭,兩者嬌軟,枕著舒服,但對頸椎影響比較大,由於枕頭比較柔軟,頸椎在晚上長時間處於鬆軟懸空的姿勢,頸椎支撐頭部平衡而受累,早起起床睏乏僵硬。

頸部疼痛的成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與腳有關係?

如果後頸部疼痛是青少年或年輕人,一般與長時間的低頭看手機、電腦導致的頸椎曲度改變或反曲引起的頸部肌肉痙攣有一定關係。這樣的病人往往伴有頸肩部的疼痛及胳膊、手麻情況,主要與長時間的低頭活動導致的頸椎曲度改變有關,壓迫神經根。如果是老年人考慮與頸椎的增生、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有關,這樣的病人往往會伴有頭疼、頭暈及走路足底像踩棉花或踏雪感。

人體總共有639塊肌肉,然而這些肌肉並不是單獨存在著的,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肌筋膜鏈是肌肉、韌帶及相關軟組織按照特定的層次和方向,以筋膜直接相連,或間接相連,對維持身體姿態和產生運動起著重要作用的連續體。

頸部疼痛的成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與腳有關係?

筋膜鏈理論將人體分為七條鏈,因而這一理論可以更為系統地解釋,為何一個部位的受損會牽連到身體的別處的部位。在接下來的內容裡,將藉助後錶鏈的理論來說明,為何頸部疼痛會牽扯到腳部?

後錶鏈是指從足底筋膜—小腿三頭肌—股二頭肌短頭—膕繩肌—坐骨神經—骶粗隆韌帶—豎脊肌—顱頂筋膜的一塊肌筋膜鏈。當其中的任何一塊緊張或受損時,都會影響這一條筋膜鏈。

比如說,當位於足底的足底筋膜緊張時,就會拉緊小腿三頭肌、膕繩肌腱進而影響到豎脊肌以及顱頂筋膜,因此會使頸部疼痛。而如果對足底筋膜、小腿三頭肌、膕繩肌進行鬆解時,對頸痛也會相應地起到較好的療效。在這一點上,這和中醫中的“頭痛醫腳”就有了異曲同工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