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在近代,慈禧是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女人。她手中掌握着国家机器,实际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可以说,中国近代的耻辱多半与慈禧有关。

清朝自建国起,为了保证皇帝一人独掌大权,明文规定:后宫和太监不得干政!并且对后宫和太监做了很多严苛的规定,可以说,清朝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对后宫干政和太监干政的预防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为什么到了慈禧这里,却不灵了呢?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我们先从热河巡狩讲起。

一、英法联军进京,咸丰帝热河巡狩开始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天津,直逼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当时,国内的太平天国起义已经让江南半壁江山沦陷。

本来就胆小,再加上内忧外患,咸丰帝瞬间没了但,索性直接撂挑子,留下自己的六弟——恭亲王奕䜣,处理内政外交,自己,则回到了满人的北方根据地——热河,开始了上任以来的“巡狩”。

说是巡狩,其实就是逃跑,满朝文武大臣,包括慈禧都明白这里边的意思。

咸丰帝北上,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几乎每天都要人汇报一下北京的情况,但是几乎没什么好消息。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咸丰皇帝战战兢兢,就用声色犬马来麻痹自己。

他爱看戏,但是逃跑路上哪来的戏班子?

他爱美女,这个要求可以满足。

据《慈禧太后传》记载,咸丰帝本来就是风流天子,现在内心焦躁,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后来身体逐渐虚弱(他的去世也与此有关),到每天都要喝鹿血以期强壮身体。

到了热河,咸丰帝稍稍觉得安全了,再加上一路鞍马劳顿,更加骄奢淫逸,想一直呆在热河不走了。

他的想法,必须等奕䜣把洋人摆平,自己才能“回銮”。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二、身体急剧恶化,咸丰皇帝处心积虑保皇权

自小身体不好,再加上纵欲享乐和内忧外患,咸丰皇帝的身体慢慢被掏空,一开始他还他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伤风感冒,但是慢慢的,他已经只能躺在床上了。

咸丰帝自知时日无多,就开始筹划自己走之后的事情。

继位人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他只有一个儿子——爱新觉罗载淳,是他和后来的慈禧太后,当时是懿妃生的。

唯一担心的,是继位人太小(当时只有6岁),懿妃当上皇太后以后会大权旁落的问题。

这个时候,身为重臣,又是同宗的爱新觉罗肃顺为咸丰皇帝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汉武帝,杀掉太子生母钩弋夫人以防止后宫干政,但是看着年幼的儿子,再加上咸丰帝的慈悲之心,没忍心下手。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这个时候的咸丰皇帝,一心想用政治手段来限制以后的皇太后。

咸丰皇帝想的对吗?当然对,建立一套长效机制限制后宫干政比硬把皇帝生母杀掉更有效,也更人道。

于是,咸丰帝做了以下几件事:

1、安排以肃顺为首的8位顾命大臣辅佐皇帝,所有的内政外交都由8大臣商议后请太后发布懿旨。

这样,就把所有的权力给了顾命大臣,但是还要报太后(也就是咸丰死后的皇帝的母亲)同意。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咸丰皇帝还给了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和太子各一枚私章,太子的当然由母亲保管,作为皇权的象征和日后发布诏谕的信符。

这样,可以确保顾命大臣与太后之间相辅相成又互相牵制,已达到制衡双方,确保皇权的目的。

2、给了当时的皇后慈安一道密旨,让她关键时刻有权利处死慈禧。

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没有孩子,新君即位,慈禧肯定是皇太后,慈安也是皇太后,这就是著名的“两宫皇太后”时期。咸丰皇帝给慈安这道密旨,就是为了防备慈禧专权。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咸丰皇帝以为此举万无一失,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三、咸丰皇帝千算万算没算准

仔细想来,咸丰皇帝这几项措施看似双保险,却有明显的漏洞。

首先第一点,咸丰皇帝太相信权利的制衡。

安排那么多位顾命大臣,又给慈禧和太子私章,本身是想互相平衡,可见当时咸丰皇帝很纠结,他既怕后宫干政,又怕肃顺像清楚多尔衮一样权臣当道,于是每一方都给了部分权力,这也就给了慈禧干政的理由,为日后的宫廷政变埋下祸根。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第二点,咸丰皇帝太不了解慈安。

慈安这个人,不像慈禧一样功于心计,他对权力没有多大的欲望。

你把密旨给她,她没有子嗣,一旦她把慈禧杀掉,皇帝日后会怎么对付她?

慈安就是再没心眼,也万万不会做这愚蠢之事。

所以,这两点安排看似巧妙,实则愚蠢至极。

那么,慈禧到底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权力中央的呢?有句话可以解释: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四、慈禧走上前台,她有基础

慈禧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和祖父等都做过不算大的官,但是足以保证慈禧衣食无忧。

更重要的,慈禧的父亲很开明,从小就让慈禧和家里的男孩子一样上私塾,所以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慈禧不但有文化还写得一手好字。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以上说的这些,看似和慈禧干政毫无关联,实际上有莫大的关系。因为慈禧凭借读过几年私塾和写得一手好字,再加上自身的聪慧,干了一件后宫的嫔妃们包括皇后打死也不敢干的事——批阅奏折。

是的,咸丰皇帝在北巡的过程中,日日声色犬马,哪有时间看奏折?一开始是让慈禧读给他听,自己批阅,后来一看奏折上都没什么好消息,就让慈禧代笔,甚至直接让她批阅后再汇报。

批阅奏折的作用大不大,当然大。

它让慈禧知道了基层民生,更知道了政治为何物,如何与百官周旋。纵观慈禧的后半生,就是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五、慈禧走上前台,他有同盟

咸丰死后,慈禧和慈安与顾命8大臣成为权力中枢,可以想象,双方矛盾不断。

8大臣认为他们掌握决策权,只要事后通报两位太后一声就可以了,但是慈禧却认为,自己没有同意,他们商量也百搭。

不过,慈禧心里也明白,自己这边慈安不顶用,孤儿寡母的,想要和肃顺斗,还差得远。

她必须寻找同盟!

这个同盟不在热河,而在京城,而在恭亲王奕䜣。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其实,奕䜣在与英法周旋的过程中,就一直劝咸丰皇帝回銮,不过,肃顺等人为了掌握权力,一直向咸丰进言不能回去,再加上咸丰吓破了胆,也一直以形势尚不明朗为由拒绝回銮,所以,奕䜣对肃顺等人是有很大意见的。

再加上他也是以留守大臣,有临机决策权,也害怕肃顺等人掌权后会削弱自己的权力,所以,他也想尽快除掉肃顺。

这次,咸丰帝一死,他正好有理由去热河奔丧,肃顺等当然不同意他来热河,奕䜣感到,一场宫廷政变山雨欲来。

这个时候,慈禧也敏锐地认识到了自己必须与奕䜣联合,但是当时肃顺等人严密看管之下,热河密不透风,她根本无法与奕䜣取得联系。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安德海就在这个时候成为这场政变的关键人物,他想办法,冒着生命危险去京城向奕䜣传达信息,慈禧和奕䜣就这样隔空连线,定下了盟约。

六、尘埃落定,慈禧时代开启

没几天,奕䜣就不顾八大臣反对来到热河。

慈禧率先召见奕䜣,商量了一个以分而治之为主要策略的“辛酉政变”。

政变之后,8大臣被杀,慈安没多久去世,奕䜣被封为议政王,慈禧垂帘听政,开始了长达47年的慈禧时代。


上有家法祖制,下有皇权在握,咸丰为啥还是没防住慈禧掌权


参考资料:《慈禧太后传》《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