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讓孩子遠離焦慮》後,我放棄了掌控孩子

最近看了美國精神醫學博士、情緒研究專家、臨床心理學大師塔瑪.瓊斯基寫的一本書《讓孩子遠離焦慮》,書中提到,有些青春期的孩子聰穎智慧,很優秀,卻因深陷焦慮而無法快樂學習和生活,沒有經過治療的焦慮不但不會自愈,狀況還會惡化,罹患抑鬱,深受病痛折磨,甚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大多數患有焦慮病的成年人,症狀都始於兒童期,作為父母可以通過學習並控制的是自己潛移默化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焦慮的影響。先來看看焦慮有哪些表現。


看完《讓孩子遠離焦慮》後,我放棄了掌控孩子


一、孩子焦慮的表現

超級粘媽媽,無法自己獨自入睡?不愛講話,恐懼嘗試新事物,對自己沒信心?老認為自己無法考取好成績得不到老師讚賞,不願去上學或參加學校活動?總擔心還未發生的事,或者看起來有些完美主義,事無鉅細地要求自己表現完美?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不愛在人多的地方說話,懼怕引起別人的注意?

如果有這些信號,就要引起重視了,也許表面上未受到太大影響,但實際他們內心正備受煎熬,疲憊不堪。

我家老二就是個愛操心想的多,特別膽小的孩子。現在9週歲了,自己還不敢獨自睡;放學晚接她一會,就會焦慮不安,借老師的手機不停的給我打電話;老擔心我在路上可能出什麼事,擔心我家錢花完了怎麼辦,擔心長大了生孩子疼不疼,孩子長大了孝順不孝順她......我都替她累得不行。


看完《讓孩子遠離焦慮》後,我放棄了掌控孩子


二、那為什麼會焦慮

佛教裡面說焦慮是對無常的抗拒。當人們面臨不確定狀況時,他們無法對事件結果作出準確預測,也不能確保所選擇是否正確時,焦慮就會產生。

是遺傳基因、氣質、經歷的多方面的綜合體,沒有哪個單獨因素可以解釋一切。遺傳,有些兒童從出生開始就表現出對變化和危險的敏感,處理事情非常謹慎和抑制;應激事件,如父母離異、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家庭教養方式等都和焦慮有關。

別的咱左右不了,看看這家庭教養對孩子焦慮的影響吧!


看完《讓孩子遠離焦慮》後,我放棄了掌控孩子


三、導致孩子焦慮的家庭教養行為


<1>、父母的過度控制,或過度關注和過度保護。就是戲稱的“直升機”式父母,不停地在孩子周圍飛來飛去,什麼事都要盯著,噓寒問暖,“餓了不、”“渴了不?”“考試別緊張”“你能自己處理嗎?”和同學或同事發生點矛盾,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都要過多的干預或插手,找老師找家長,找領導,放大了事情的本身危害,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獨立思考、應對突發事件的機會和能力,成長為巨嬰。

<2>、強化孩子對危險和失敗的曲解,放大強化負面情緒。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到處都是壞人”“考試考不好就沒有未來”“咱家就指望你光宗耀祖呢”等言論,整天強調,會讓孩子對整個環境產生擔心,增添學習壓力、加重心理負擔。恆量一個人能力高低的標準不僅僅只是成績,成績好只代表會考試。心理健康、樂於助人、情商足夠、積極陽光、願意探索也很棒!

我之前就是這樣的媽媽。

大女兒從上幼兒園起成績就很好,初升高時成績進入市裡最好的高中尖子班都能名列前矛。我覺得依孩子成績,去別的學校太虧了,再說上這所學校多有面子。可孩子偏要上初中時的定點高中(聽老師介紹有多好,分析她考另外那個學校只能墊底),當時她很糾結,既不想讓我傷心,又不想違背自己的意願,報考學校沒落實之前,整天憂心忡忡,焦慮不安。

後來讓遵從了她的想法,去了心儀的學校。進了尖子班後,成績下滑至中下游,作業寫到凌晨1、2點,有時還寫不完。老師經常提出批評,甚至都有點氣急敗壞,不想再關注她了。我也是急得要命,真是像架直升機似的,一會去她屋送個蘋果,一會假裝去拿個別的東西,其實就是不放心她是不是在用心學習?是不是在玩手機?她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監視之下。幾次月考下來,成績只降不升。通過看這本書,我改變了心態,下調了期望值,做到相信孩子,給她空間。有做得好的地方,及時提出表揚。現在不催不喊,作業及時完成,還經常受到老師表揚。

<3>、經常拒絕、評論、輕視或者批判孩子的行為,發生家庭衝突,忽視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說餓了,有的媽媽會說剛吃過飯怎麼會餓呢;孩子摔了一跤,立馬說快起來,又不疼。

大人不能感同身受的體會孩子的切身感受,不能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提出的問題得不到回應,時間久了,往往他就不願和你交流,自己獨自承受。

夫妻吵架對孩子影響也很大。他會認為是他的原因,孩子都有自我歸因的行為。認為自己不夠乖,表現不好才導致父母吵架、離婚等,從而會很小心奕奕,焦慮萬分。


看完《讓孩子遠離焦慮》後,我放棄了掌控孩子


四、減輕焦慮的積極家庭教養方式


行為獎勵:哪怕做出一點成績,都要及時予以表揚,肯定,引導。

最近我試著用此法影響我家二寶。她上三年級,作業不算多,每天慌慌張張應付完就去電腦上看電影,一部接一部,我都擔心電影公司拍不上她看。

首先我給她說,以後我不幫她檢查作業了,也不陪她學習了,前天晚上她表現非常好,自己說9點睡覺就準時上床了,也沒用媽媽催,長大變得很棒了呢。她害羞地點點頭答應了。今天寫完作業說只看一部電影,結果上午看完,下午果真又畫畫,又練習彈琴,沒再看電影,晚上我又及時進行了表揚,說做得很棒,這就叫守信、自律,誰都願意和這樣的人打交道,讓人信任,並且昨天晚上表現也很棒,沒用媽媽陪,自己就按時上床睡覺了。今天她就高興的讓我親了一下,乖乖上床了。

避免對孩子焦慮行為的過度反應:無論出於關心還是生氣,都不要對孩子的焦慮行為作出過度的反應。比如孩子不願和陌生人打招呼,就不要勉強,不要當著別人批評孩子,並一直強調他不願見人、害羞之類的話,只需摸摸他的頭簡單介紹一句就行。當他願意和人說話時,適當表揚一下,告訴他做得很好。

管理好自己的焦慮,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更不要發洩在孩子身上:父母焦慮,孩子是能感覺到的,多讀讀哲學類的書,練練瑜珈都能讓自己的情緒管理上個臺階,變得更淡定。

提高家庭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學會一些民主、積極、傾聽的溝通方式,避免家庭衝突。

如果大人處理問題時大喊大叫,採取強硬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他就會學父母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式,你摔門離家出走,他也會學你摔門離家出走,你把他扔街上說不要他了,他也會說不要你了,因為他發現不合作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好多有家庭暴力傾向的父母,孩子就可能成為犯罪分子,因為他從父母身上學到的行為習慣就是暴力,只有暴力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孩子不好好寫作業,打一頓,寫完了,考試不好,再揍一頓,又取得了好成績。

其實很多大人都說這是為他好,其實這只是你希望他成為你希望中的樣子,自私至極,不願意讓他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

之前我喜歡喝八寶粥,小米粥之類的,既營養又好喝。大寶卻喜歡疙瘩湯,能喝一大碗,討厭喝粥。每次我熬米粥,大寶就把嘴撅得老高,很不情願的喝半碗,有時熬得少,我都不捨得喝,給她盛一碗,她喝完怒氣衝衝的去了她那屋,我還很生氣,多好喝的粥,我都沒喝夠。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孩子有她的喜好,不能勉強,她喜歡才是重要的。


看完《讓孩子遠離焦慮》後,我放棄了掌控孩子

五、減少孩子焦慮的方法

限制你的憂慮和想象。

你想象的事情未必會發生,你想的事未必是事實,痛苦來自於推理,很多煩惱都是想出來的。

就像寓言故事疑鄰偷斧中的故事:有個人丟了把斧子,懷疑被鄰居家兒子偷去了,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咋看咋像。後來斧子找到,是自己遺忘在地裡了。從此再看鄰居兒子,絲毫不像偷斧子的人。

對抗“全或無”的想法。

比如老師表揚了一句,就覺得自己很不錯,考個名牌大學沒問題;老師批評了一次,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考個好大學是沒希望的。因一件事就很高興,因一件事就很生氣,完全否定自己。

給焦慮的大腦重貼標籤。

這個方法我也用到了二寶身上。一次她可能沒睡夠覺,我喊她起床讀英語,結果沒讀不說,還大哭大鬧。

我告訴她,其實每個人體內都會有兩個小人,一個是正念 的小天使,就像平常和大家一起玩耍快樂的二寶一樣,另一個是小魔鬼,像白雪公主的後母一樣,淨做壞事,讓人討厭。那你願意幫助小天使還是小魔鬼呢,她就愛聽故事,這時也不哭了,大聲的說想幫助小天使。後來幾乎沒有大吵大鬧過。


總結一下,讓孩子遠離焦慮的方法就是無條件去愛他,肯定、鼓勵、幫助他多關注自己的內心,開發探索他的舒適區,對他不要期望太高,不強迫孩子面對恐懼,讓孩子有自己掌控的感受。希望每個孩子在安全快樂,無拘無束的環境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