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正是神州有事時,鋪天蓋地的線上教育廣告紛至沓來,停課不停學,這是好事。


故而學校忙碌,老師忙碌,家長忙碌,網絡忙碌。忙忙碌碌之中卻總感覺缺點什麼,缺什麼呢?


斗大得字裡行間找不到一絲對學生關注疫情關注社會關注人性的要求。


本就不長的通知被安心讀書佔去了大部分,提到疫情的內容除了保持健康以安心讀書外再無其他。


安心讀書沒有錯,但只安心讀書是不是就不那麼對了吧?


這是一場大災難,每個人深陷其中也身在其中,

《國歌》裡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這樣的危險時候沒有確指,無疑包括現在這樣的時刻,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這個時候,我不建議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我的國家生病了,他正在艱難的抗爭當中,

我與國家的命運正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那一個個增長的確診數字,並非與我無關,並非只是指數函數迅猛增長的趨勢,那是我一個個同胞與死神抗爭的哀嚎和痛苦,那是一個個生命之星隕落的教訓和啟示,那是一個個家庭的焦慮和破碎。


那些關於口罩與雙黃連的排隊和搶購,既寫滿了自非典至今公眾之中尚未隱去的盲目和浮躁,當然更彰顯了一個個生命個體、家庭單位面對疫情的恐慌和努力,對於他們,單一的高高在上抑或委屈巴巴的嘲諷和強勢都是不真實的,我們的評論有時候冷冰冰的,它缺少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提到的那種對於民族和民眾的溫情與敬意。


或者更具體些,直言不諱的說,你我也不過是那個人群中的普通人。


信仰,精神,初心,大國脊樑,紅色革命。

這些都該讓我們的孩子,看到,明白,體悟,這樣未來才有希望。


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我們憤怒於你的預警被當成謠言,我們傷慟於你的死亡竟不是謠言……你從來和謠言無緣,卻被迫因“造謠”而具結“悔過”。現在,因為不信你的“哨聲”,你的國家停擺,你的心臟停跳……還要怎樣慘重的代價,才能讓你和你們的哨聲嘹亮,洞徹東方”


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有的人,為了守住不會帶到棺材裡去的利益與權柄,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因為貪婪而吞食了自己的心肝。當他們開始習慣性撒謊的時候,也在將自己的親友與同胞推向深淵”


如何讓我們的孩子不成為這樣的人?


如何能在下次大災來臨的時候,有更多的口罩,有更少的恐慌,有更多的擔當,有更少的推諉,有更深刻的讚揚,有更具體的計劃。我們避免不了災難,我們卻能做好自己,我們預知不了未來,我們卻清晰的知道未來在孩子們手裡。


魯迅先生說:救救孩子。教育教育孩子就是救救孩子,救救孩子就是救救未來,救救未來就是救救我們自己。


那些數字,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精神,那些教訓,那些反思,不能只出現在多年以後的歷史課本里,要求孩子的孩子獲得似是而非的經驗。


那些真實的一切,應該讓孩子們知道,明白。

一張安靜的書桌來之不易,不能只安放沒有思想的頭顱,

孩子們不是局外人,現在不是,未來更不是。


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西南聯大校長蔣夢麟說:“強國之道,不在強兵,而在強民。強民之道,惟在養成健全之個人,創造進化的社會”,大風起自青萍之末,未來成敗即在此刻的旦夕之間,健全的個人不能只有知識。知識是有用的,只有知識就沒多大用了。


萬向少年呼籲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哪怕是高三即將高考的孩子。孩子們需要和他們的時代同頻共振,求學是起點不是終點。真正屬於他們的未來,需要的是他們建立在人格之上的本領。


知識和本領是力量,良知和人格是方向。


教育者們,家長朋友們,讓我們給孩子們上一節家國情懷課,

這些書告訴他們,我們與未來的關係;

讓我們給孩子們上一節敬畏自然課,告訴他們,我們與災難的關係;

讓我們給孩子們上一節個人素質課,告訴他們,我們與自己的關係。


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信仰的味道》


《信仰的味道》展示了陳望道先生的一生,從一個人的縮影讓孩子們認識到正是因為每個時代無數的人民英雄不敢國家貧弱的一腔熱血,為我們這個時代默默奉獻為了民族復興國家強壯的壯志豪情以及一直堅守的信仰,匯聚成一股充塞天地、至大至剛的精神力量,推動我們國家不斷前進!走向繁榮富強!

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國歌誕生的故事》


在這場”戰疫“”一場大災撕下了誰出將入相的遮羞布;又給哪個普通如你我的善良的人樹起了豐碑;哪些骨頭在風中挺成了風骨;又有哪些媚骨在譁眾取寵中撿拾著人血饅頭?


《國歌誕生的故事》從送報的女孩視角讓孩子看到,那個時代裡是一個個普通人的無懼無畏,不屈不饒,苦痛掙扎,涅槃重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民族脊樑的根基矗立在哪裡?


全國確診人數逾四萬,我不建議這個時候只讓孩子安心讀書

《馬背搖籃》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願我們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