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莎士比亚相比如何?

鹊·鹞丶


先谈莎士比亚,他的作品,是和希腊罗马神话、《圣经》齐名的三大西方文化母本之一。它是世界性的文化符号,无数的艺术形式、商业设计从中获得灵感与原力。

莎士比亚被称为“四个世纪以来,最懂人性的人。”

英国作家约翰逊说:“他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谁要是被其他作家捏造出来的荒唐故事弄得头昏眼花,读一下莎士比亚就会医治好他那颠三倒四的狂想。

人性多“病”,莎翁则是那个怀揣解药的人。大道至简,他在作品中揭示了许多颠扑不破的真理。当代人想拥有无悔的一生,所需要悟透的哲理,也并不似人们所想那般复杂难寻——它们都埋在莎士比亚的书里。

哲学家周辅成先生说:“莎士比亚的戏全谈人生哲学,比哲学家高明得多。”



再谈孔老夫子,他被称为“至圣先师”。 这四个字,是特指孔子一人,除他之外,任何人都不配使用这四个字。

《学记》追述西周的学制说: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当时,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塾的主持人是年老告归的官员,负责在地方推行教化。

孔子之所以被推崇为教师行业的祖师爷,并不仅仅因为他开办并推广了私塾,也不是因为他那“三千子弟,达者七十二”。 最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两千四百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把这八个字,做到了极致。他的一生都在周游列国中颠沛流离,但是在颠簸的途中,他却能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教育学生。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其人,望之可敬,即之可亲。

他在中国创立起第一座“杏坛”,打破了中国商周时期“学在官府”、教育为贵族垄断的格局,这是孔子一生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当然也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体现。他在毕生的教学生涯里,逐渐形成了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中庸思想、“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思想、“己欲立而立人 ”的立人思想。

从东西方思想对比上,两者不相伯仲。东西方文化也有不同的传承,无法在同一层面做比较。今天的做法应该中西结合,兼容并济,各取所长,正所谓文化无国界。


逆维思维


孔子和莎士比亚相比如何?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教弟子无数,成名者有72人。他和弟子们一起,共同编著了儒家的代表作品《论语》,现存20篇,共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的文风,主要记录了孔子以及其在教学过程中与弟子们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和《孟子》,被成为“四书”,另外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通称为古代的“四书五经”。也是许多朝代文人们进行“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

两千多年来,孔子留下的许多经典语录,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有无学历,大部分的人都能来上几句,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雨过地皮湿”等等。有些经典语录,至今读来仍然受业匪浅。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汉武帝时期,下诏书征求“治国方略”,曾在汉景帝时期,做过“博士”的儒学大师撰写了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他将儒家思想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又融合了其他思想,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今,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兴起,再次说明了孔子的伟大。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华人们喜欢称他“莎翁”。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皆大欢喜》。另外,他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三、四首长诗等。他被英国人称为英国的“戏剧之父”,马克思则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他还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称号。虽然莎士比亚的名气很大,但是,在中国,或者说对于东方文化的影响是很小的。在中小学的教科书里,很少见到他的戏剧内容,记得高中课文里只有《威尼斯商人》这一课。对于没有读过高中的人来说,莎士比亚是谁都一无所知,更不要说他的著作了。

因此,无论从世界上的知名度,还是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莎士比亚都无法和孔子相提并论。


对影c三人


这个问题提的无知、无脑、无水平。

孔子与莎翁不在一个档次,根本没有可比性。

孔子是谁?

是圣人,

是万世之师表,

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是后人景仰的楷模和榜样,

是思想和学说传承几千年仍然光芒万丈的泰斗和舵手,

更是暗夜之北斗,大海之灯塔。

试问:古往今来,有那个教师,

能够有三千个死心塌地的弟子追随左右?

有几位大师能带出七十二位贤才?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

也不过教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几个徒弟,尽管他们当时都挺牛掰,

也不过是在兵家和外交方面突出罢了,

和孔子的弟子孟子、曾子、子思似乎也没有可比性。

宋朝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不仅是孔子思想的结晶,更是儒家入世的经典。

我们始终都会铭记那些经典,并审视之,践行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那一句不是经典,那一句不是耳熟能详,那一句不是我们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的金科玉律。

那么,有谁能与之比肩?有谁能与之媲美?又有谁能与之光耀千古?

释迦牟尼、耶稣、老子、黄帝和岐伯、三皇五帝……

如果按照弘一法师的说法:

孔子是精神层面的,

而莎士比亚则是文学艺术层面的。

莎翁的戏剧再好,也只能和关汉卿,马致远,老舍、巴金等相比较。

莎翁的艺术成就再高,也高不过思想的境界和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