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頭痛的弟子—宰我,作為負面典型為何又那麼優秀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他的弟子也是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這不,他有一個著名的學生就個性鮮明,他就是宰我。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期魯國人。宰我能言善辯,曾經跟隨孔子周遊列國,遊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出使齊國、楚國。

快人快語,情商不在線

宰我隨孔子游學到齊國。當時齊景公的寵臣梁丘據被毒蛇咬傷,很長時間才得以治癒。朝廷上下無不彈冠相慶,一些人競相進獻藥方。宰我當場就諷刺道,藥方是用來治病的,如今梁大夫的病已經好了,你們此時獻藥方,是希望他被毒蛇再咬傷一次,還是另有其意?眾人沉默了,氣氛很尷尬。宰我當時應該是看不慣這些人阿諛奉承,事後良策的表現。不過宰我這種有話就說,快人快語的性情孔子並不喜歡,因為孔子認為君子應該訥於言而敏於行。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宰我雖然能言善辯,但“情商讓人捉急”。

孔子最頭痛的弟子—宰我,作為負面典型為何又那麼優秀

宰我實話實說,孔子既往不咎

宰我說話邏輯性非常強,很毒舌,可他那直腸子的性格卻比較容易得罪人。有一次魯哀公問宰我,祭祀土地神都用什麼?宰我有話直說:“說夏朝用松木,商朝用柏木,周朝用慄木。之所以要用慄木,就是要讓老百姓顫慄。” 暫且不論宰我是否慫恿魯君對待臣下要強硬。但是宰我在此毫無隱瞞的揭露了原來偉大的周禮還有這樣的陰暗面。周禮是周公定的,魯哀公就是周公的後代,在周公後代面前揭其祖先的短,這個宰我雖然算得上是個純爺們,但是不是太沒眼力見了?

孔子最頭痛的弟子—宰我,作為負面典型為何又那麼優秀

孔子最推崇的就是周禮。宰我瞎說大實話,竟然說周朝“使民戰慄”。孔子聽說後,自然有點不高興,就說宰我:“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意思是: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說了。已近完結的事情就沒必要再去匡正挽回。過去的事情就沒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與責任了。孔子這番話比較溫和。我個人認為是一語雙關:首先,可能孔子想給周王遮羞?畢竟周禮是孔子效法的對象。所以既往不咎,過去的事情就沒必要再去追究了。其次,宰我不合時宜的瞎說大實話還是很不妥當的。孔也沒有過分責備,體現了孔子待人寬厚、仁愛,同時不忘循循善誘給弟子以警戒,不讓弟子難堪。

井有仁焉,宰我問“仁”,夫子頭大。

宰我這種沒情商的性格,讓他的人緣變得非常差。他又因為巧舌如簧,能言善辯,所以經常喜歡和老師辯論,挑老師的錯。孔子主張“仁”,比如學生問“仁”,普通學生就是問“什麼是仁”,優秀學生會問“我應該怎麼做到仁”,可是宰我作為資深的調皮搗蛋學生,他是怎麼問的呢?宰我問孔子:“對於有仁德的人,別人告訴他井裡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會跟著下去救人嗎?”孔子聽了,明顯有些激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君子可以死,並非遭人陷害;君子可以被欺騙一時,但不可能糊塗一世。”看來,孔子還是有大智慧,處事理性。君子可以到井邊去救,卻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騙,但不可能被迷惑。說到這裡,關於“媳婦和媽同時落水你救誰”的大難題不就有解了:不扯那些沒用的,兩個都救起來,必須的。君子可欺不可罔也。

孔子最頭痛的弟子—宰我,作為負面典型為何又那麼優秀

禮壞樂崩,質疑老師的學說

宰我思想活躍,個性張揚的性格,不僅體現在問問題上,還體現在對老師學說的質疑上。周禮規定父親去世需要守孝三年,而宰我就認為三年之喪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荒廢。所以要我看守上一年就可以。”孔子無言以對,因為宰我的理由很正當,邏輯也十分清晰。孔子這輩子最害怕的就是禮壞樂崩。宰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孔子最害怕的事情去挑戰孔子,這讓孔子很是頭痛。孔子只好問他:“一年就開始吃好的、穿好的,你心安嗎?”宰我回答很堅定:“安”。孔子:“既然你心安,就那樣做吧”。等宰我出去後,孔子又跟其他學生說:“這個宰我,不仁呀。小孩子生下來,三年才能離開父母懷抱,難道他宰我就沒有這三年的仁愛嗎?”

孔子最頭痛的弟子—宰我,作為負面典型為何又那麼優秀

宰予晝寢,朽木不可雕也

宰我雖然善於雄辯,卻好像不懂得為人處事,一張大嘴把四周的人都給得罪個遍。同學不喜歡他,老師不喜歡他,所以他在學校一天到晚也很沒勁,只能睡懶覺。這下麻煩又來了,請看。宰我大白天睡覺,被同學舉報到老師孔子那裡。孔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說出了又一千古名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意思是: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用髒土壘砌的牆面不堪塗抹!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話說的很重,特別是針對讀書人。這次孔子為什麼發這麼大火呢?古時人們普遍認為應當遵循太陽的起落來調整自己的作息規律,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孔子認為白天時光短暫,應該努力奮發。因此,他把對宰予白天睡覺這一違背正常作息的舉措看做是懶惰和愚昧的表現,並加以嚴厲的斥責。

孔子最頭痛的弟子—宰我,作為負面典型為何又那麼優秀

孔子又進一步說:“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的事而改變。”這就是:“聽其言而觀其行”的由來。其實孔子不過是以宰予的事情為例來教育大家,要求我們多做少說,言行一致罷了。

孔門十哲,先賢宰予

宰我有質疑精神,通過懷疑傳統禮教、懷疑權威的方式表現出他個性化的反叛色彩。他喜歡質疑老師,經常讓老師下不來臺,這反而迫使老師講課更加認真。正是因為有宰我督促,才能夠讓孔子少犯錯。宰我善發怪問的求知風格,其提問方式蘊涵著對形式邏輯矛盾律的應用。以今天的眼光看,宰予的獨立思考、絕不盲從,恰恰是當代學生所需要的品質。同時,他的質疑和觀點並非是無理取鬧,相反可以從中看到他對儒家思想的深入思考和旺盛的求知慾。

孔子最頭痛的弟子—宰我,作為負面典型為何又那麼優秀

宰我作為孔子最早一批學生,雖然孔子並不喜歡他,但是也承認了這個學生在口才上的特長,將他歸入“孔門十哲”“言語”科之首,“孔門十三賢”之一。唐開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臨淄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再進封為“齊公”,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宰予”。孔子最頭痛的弟子,被作為負面典型的宰我,竟然也如此優秀。同學,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