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市党委及县委关于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打造更加美丽、繁荣、和谐的村落,杨和镇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作用,不断畅通群众参与乡村发展建设渠道,形成了“抓党建促振兴、以发展强党建”的生动局面。

01

抓准抓实村级集体经济“一把手”工程

为乡村振兴“活血聚力”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薄弱村、“空壳村”如何实现脱贫摘帽?杨和镇党委牢固树立“党建+”理念,主动作为、高位推进,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2020年基层党建承诺事项,层层压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责任,结合实际,深挖潜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东全村推广“订单式销售”模式,拓展与产品需求端企业合作,打造19栋温棚的新百果蔬标准化生产基地,保证了农产品销路,为干部群众吃下“定心丸”。旺全村以葡萄种植、品种培育为产业特色,改建、新建拱棚9栋,盘活资源变“冷”为“热”,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王太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观赏花田+油坊加工”,力推生态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相融合,规划建立150余亩油葵种植基地,提高生产效益,“城上村”开出了“致富花”,流出了“致富油”。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02

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

为乡村振兴“壮骨铸魂”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把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夯实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实现“脱壳化蝶”的关键之举。扎实推进“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在“政、引、育”上下足功夫,2019年村“两委”补选中,挖掘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3名,大专以上企业、返乡青年人才4名,配强8个行政村23名村“两委”班子。建立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村党支部包片、党员联系户的三级网格体系,带动全镇471个党员各自建立微网格,经办具体业务,负责工作落实,基层党组战斗力明显提升。创新“温棚课堂”培训模式,通过远程教育站点、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00余人。全镇劳务经济人33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16人,转移就业收入8544万元。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03

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为乡村振兴“祛病固本”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持续查改村党组织作用发挥、乡村治理机制完善落实、党员干部示范引领等方面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力量和“动态销号”制度,集中抽调镇骨干力量参与整顿工作,深入走访党员群众1300余户,梳理征求意见建议17条,实行“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2019年确定的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完成“脱软出列”。积极与县包抓领导、帮扶部门联系,第一时间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扶持,彻底解决了永红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通过“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正在实施叶家湖二期400亩“垂钓+鱼苗养殖”项目建设,并组织申报永红村家政服务公司项目,向二三产业发展转型打下坚定基础,努力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华丽蝶变”。

杨和镇通过党建引领“把准”乡村振兴“脉搏”,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供稿:韦 冉 审核:施 波

编辑:曼文

杨和镇: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