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勁,暗勁,化勁(增補)

形意大師郭雲深遺著《能說形意拳經》中開篇就留下三層道理、三層功夫、三種練法的說法,長時間以來,對於其解釋眾說紛紜,各有歧義,莫衷一是。今結合師學與練功體會,試為之解說,不對之處,請方家指正。原文不贅述,只發表看法和理解。

明勁,即骨頭之力。站三體式,如果九要正確,長期持之,則自能煉精化氣,身中散亂之氣,自行收納于丹田內,不偏不倚,和而不流,則骨骼隨之而易而強。至六陽純全,剛健之至(道家煉丹用語,指返回至先天狀態)。以薛顛要求,2小時算入門,若能如此,骨骼之強,鮮有人及。一拳打出,如外功習練一樣強大。

暗勁。以神意貫注站樁和動作中,此時身體筋骨亦隨意而變化,意松體松,意緊體緊,形意同鬆緊。此時練功,筋隨意之變化而抻拉收縮明顯,筋之功夫隨之增長,故易筋。

從我的練功體驗,只要是形、意同練的功夫,比如三體式,在沒有達到化勁之前明勁與暗勁同時存在,只不過前期筋骨尤其是骨骼變化最明顯,所以,練功打拳感覺筋骨之能極大,人也感覺精神抖擻,一拳打出,感覺無可阻擋,都是筋骨變化之像。把心思放在神意上繼續練去,則神意之功日顯,此時一拳打出,覺得拳中不僅有筋骨之勁,更有意氣之勁,是為暗勁。此時,只要堅持站樁者,明勁的筋骨之力依舊在增長,只不過自己感覺不明顯而已,因為練功者的全副身心都在神意之上而不去關注之。

化勁,隨著功夫增長,所有周身內外,包括神意皆不用力(放鬆),純以神行(沒有鬆緊的概念),一如太極,用意不用力,且要空靜。不僅站樁三體要空靜,作拳神行時亦要空靜。外看形無形,意無意,好似亂劃拉,但身體應極其敏感,觸之則飛。

由於形意練法身體筋骨變化快而明顯,僅憑筋骨之力就能達到一年打死人之效,說的主要是明勁階段的筋骨之能。正如李洛能拳經說:“煉形而能堅,煉精而能實,煉氣而能壯,煉神而能飛。”“固形體以為縱橫之本,萃精神以為飛騰之基。

儘管身體變化有易骨、易筋、易髓之變化,內勁有明勁、暗勁、化勁之不同,但是練功方法從始至終都是一樣的,以三體式為例,形與意的練功方法一直是一個,沒有第二個,沒有中間的調整等等。就是形正(九要是標準)、用意(六合於一)、不用力(也是核心),長時間堅持練著,就行。

所以,那些明白的、負責人的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基本遵循一個原則是傳功不傳景,就是教你正確的練法,告知你訓練你達到終極目標,至於練功中的種種內景變化是不跟你說的,因為,同樣的東西,每人練的時候都會產生各自不同的身體反應,有些是共同的,但多數是千人千面,而且不同的練功階段反應都會有不同,總在變化中,今天的反應過了兩天可能就沒有了,所以老師基本不會跟你討論這類問題,多數情況下,你問他,他會說,沒事,不要管他,只管練。學者也不要把這種變化當究竟,沉迷其中,則是進入邪道,不利繼續修行。只要你堅持凝神聚意、六合於一,不用力,隨著練功時間的延長,一切都有了。

從這裡也必須破除一個錯誤觀念“明勁是用力練出來的”,其實一直都不是,不管哪種勁都是在不用力的情況下練出來的,如果用力就是大錯誤,將一輩子與內家拳無緣。

另外,身體功夫的增長需要充足的精力,所以節慾是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