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春秋时期四大强国之一,为何商鞅变法前却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new2js


秦国在春秋后期的衰落,真可谓是“成也穆公,败也穆公。”

事实上,纵观整个春秋时期,秦国真正崛起成为有影响力强国的时间并不长,基本上就是在秦穆公时期。

秦穆公在位期间,广纳贤士,并且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首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在秦穆公的感召之下,素有“五羖大夫”之称的百里奚、相马专家伯乐及九方皋、蹇叔、由余等名臣能臣,纷纷投奔秦国。

也正是在这些优秀人才的辅助下,秦穆公对秦国军政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得秦国国力迅速提振,并开始积极参与中原争霸,进一步提升秦国的影响力。

秦穆公为了与强邻晋国交好,娶了晋献公之女,并且先后拥立晋惠公、晋文公,稳定了晋国的局势。期间又击败晋国,俘虏晋惠公,并一举消灭了周边的梁国、芮国、滑国等小诸侯。

后来,虽然秦国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接连被晋军击败,秦军三将被俘,全军覆没。但在东进之路被晋国堵死后,秦穆公便掉转枪头向西发展,最终让秦国称霸西戎。秦穆公时期,是秦国在春秋时期国力最强势的时代,史称“益国十二,开地千里”,成为仅次于晋、楚、齐的第四大强国。

然而,伴随着秦穆公的离世,秦国的强盛也旋即烟消云散。而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后世的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错误的坚持攻晋之策,造成了国力的消耗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穆公临终前的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殉葬三良”。“三良”就为子舆氏(一说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

《左传》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此三者皆为贤能之臣,本可作为秦国的栋梁之才,为后代君王所用,延续秦穆公的霸业。然而,秦穆公临终前,却直接将这三良也一并带走。秦穆公这一做法,让秦国百姓都深为惋惜,所以才写下了《黄鸟》一诗。

也正是因为这样,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也随着他的死而偃旗息鼓,没能有效的延续他在位期间的政令。所以,秦国在秦穆公死后快速沦为二流国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秦穆公造成的.......



这些历史要读


秦国在春秋时期列入四大强国比较勉强,一直被晋国打压。甚至在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依然可以吊打秦国。直至司马错灭蜀,以及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真正强大起来,并最终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当代曹植


千年依旧,鉴往知今!


对于秦国是春秋四大强国这一点有争议,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载:

晋、楚、齐、秦,匹也。

这里就说的秦国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之所以说这一说法有争议,是因为越国是春秋最后一个称霸的诸侯国,所以又有了春秋四大强国的另一说法:

晋齐楚越!正因为有争议,所以秦国春秋强盛的时间很短,接下来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

外临强敌

秦国实际上从来没有 称霸,其在春秋最显赫的穆公时代也就是称霸西戎,拓地千里!一直被晋国压制在倄山以西。虽然穆公也为称霸作出过努力,多次派遣孟明视等大将伺机东出,但是也多次全军覆没,大败而回!

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中原变换:吴师破郢、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秦国仍然被中原各国看不起,因为三家分晋后,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多次攻打秦国,日子更不好过,甚至吴起在阴晋一战率领五万魏武卒大败秦军五十万,差的逼得秦国亡国灭种!

地缘条件

秦国虽然有函谷天险等良好的地理优势,但导致各国不容易攻打的同时,自己也相对封闭,远远落后于中原文明,人才甚少,穆公百里奚之后,秦国数百年间销声匿迹,再无明君贤臣!而攻打下来的西边土地,未得到有力开发,非常贫瘠!

人才机制

前面说了,因为地缘劣势,文化落后,本土没有人才,又鲜有雄才大略之君。这时或许有人说可以引进,我可以明确和大家说行不通,因为这时的秦国和商鞅变法之后开明的秦国完全不一样,在穆公死后,曾颁发诏书让百里奚等名臣殉葬,试问东方六国有哪个国家的人才愿意去送死?


所以秦穆公之后到商鞅变法的几百年间,地处偏僻,政治体制落后,又鲜有雄才大略之君,加上外临强敌,怎么可能强的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