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清平乐》是正午阳光播出的讲述宋仁宗一生的剧集,该剧呈现了宋仁宗一朝在宋代的天下盛况、朝堂起伏、边境忧患,时刻夹杂着百姓市井悲喜、士大夫品格与担当,尤其宋代是市民经济极其繁荣的一代,街头市坊都孕育着自由经济的萌芽。该剧以温和、克制、缓慢、客观的种种优点,让宋代历史剧目缺失这一遗憾得以补偿,许多文史爱好者,都在本剧中感受到了宋朝的生活美学、诗词文化、仕途变幻。

在众多的故事线索中,“朝堂”和“后宫"成为宋仁宗在戏中主要的两处活动空间。本文从《清平乐》中“后宫”的人物镜像角度分析宋仁宗的双向人格。(剧集播出32集,本文以已播出的32集剧情为基础)

《清平乐》的后宫中,最让人唏嘘不已又扼腕长叹的一位莫过于皇后——曹丹姝,她出生武将名门,善诗词、善骑射,通宵桑田农事,又知书达理,为人高贵大气,嫁入皇宫作皇后,被满朝文武官员称为“最合适”的皇后。而这位曹皇后却一直未能得到宋仁宗,即官家的爱。即使后宫中冠绝万芳,行事合规,也迟迟未行夫妻礼。


《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另一位张娘子,也就是之后的张贵妃,出身贫寒,舞女出道,性格颇有几分刁钻、任性,做事不顾及人情、礼仪,也不讲究分寸,在宫里处处树敌,但宋仁宗,即官家却十分宠爱,知晓张娘子有僭越、不礼之处,也处处纵容。

古代皇宫生活中,“皇后”和“贵妃”本就成为两种可能的镜面形象,表面上“不得宠”的皇后和“处处得宠”的贵妃更容易引起观众对于皇帝——宋仁宗,即官家的品味猜想、好恶讨论,最后容易引起一句绝对性的结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男人就是喜欢不乖的“”撒娇女人有人爱"等,但本文旨在对这些常规的情感论断进行祛魅,来探析皇后、贵妃的人物镜像是如何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皇后的人物镜像:是官家为君为父皇室、仁爱、道统的追求

《清平乐》中的曹皇后,在后宫中,广受爱戴和好评,她能妥善处理后宫事宜,无论是在规矩章程上,抑或是在礼仪典法中,她的形象都是一个极其正面的形象。剥去情爱这一层内在关系,仅仅从曹皇后在后宫中的统领表现,曹皇后都是仁宗追求的仁义、礼制、血统的外在显现。

  • ①皇后血统高贵,符合皇室尊容身份,不失皇室天家颜面

皇室所需要的尊贵身份,曹皇后具备,她本身是武将之后,曹家是京城鼎鼎有名的显赫贵族,曹皇后未出阁时就和同是京城王族家的女儿们相交,其社交是宋朝顶级名媛社交。至于曹皇后的高贵血统,就不仅是出身这么简单。

显赫的出身代表身份和阶层与皇帝相匹配,高贵的血统会带来内在的秩序、稳定感、安全感,与所对应的皇家的恢弘资格相匹配。

所谓登大雅之堂,则其心境、心性必须符合,而出身显赫,见过世面,有更高的格局和视野,便更合身份和气度。这是皇后具备的,也是官家内心暗许的。


《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 ②皇后性情仁爱公允,体恤万民,与皇帝内在的悲悯互为呼应

出身显赫,血统高贵是皇后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清平乐》中的曹皇后,还是一位极具仁爱心的皇后。

因为出阁之前,便走南闯北,看过民生疾苦,因为自己家的家人是战场勇士,为国家挥洒热血,因为自己跟着范仲淹学习,知天下忧患,曹皇后身上有一般高贵人家女子所没有的男儿气宇,这份气宇,就是真正的仁慈。

不忍心责骂或者处罚下人,更为见其张牙舞爪发送怒气,体谅皇帝亲情失去,孤独无依的内心,体谅禾儿临产在即担惊受怕的心,故安排禾儿母亲陪产。体谅张贵妃怀胎后情绪不稳,故而一整天守候安抚。

她的身上,未显露任何急躁和戾气,没有戾气,就是仁爱,仁爱的背后就是悲悯。这便是官家内在的品性,故许多事,官家默默感叹曹皇后处理极为妥当。

  • ③皇后诗书礼仪兼具,文才武略齐备,是官家建功立业的最好知己

《清平乐》中,常常看到官家与曹皇后讨论前朝重臣的奏议,引经据典彼此切磋,也常常浮现二人关于大宋盛世的构想和希望,举杯共饮袒露社稷伟业之宏图。曹皇后不以女子身份狭隘,常常表达出经世治略,对经济、政治、外交、民生、战争皆有研究,颇多上好见解。对于官家来说,高手的孤独在于,曲高和寡,也在于高处不胜寒,无人明白他的雄心,前朝的臣子始终是臣子,谈及大宋江山,曹皇后才是他的知己,他们可以醉谈西夏一整夜,半亩良田为民生。

《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所以,曹皇后的形象,其实是与官家内在追求非常契合的一层镜像,这个镜像是正面、阳光、雄伟、仁义、正直的星辰大海。

贵妃的人物镜像:是官家内在小孩隐秘、偏私、任性的需求

张贵妃在幼年时被皇帝在后花园撞到,后张贵妃爱慕皇帝,以舞献帝,屡次表达爱意,官家也被纯任性的少女情怀打动,后纳入宫中。

张贵妃在《清平乐》中性格乖张,时不时情绪发作,经常焦虑、失眠,担忧别人要谋害,耍小性子,耍脾气,处处骄纵,但官家独宠十几年。贵妃也并不单单是”情人“这样暧昧又诱惑的女性形象,张贵妃的身上,是官家原生家庭的伤害下内在小孩的镜像映射。


《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 ① 张贵妃对皇帝的占有欲,启动了官家内在的隐私需求

张贵妃一出场就说"我要做官家这辈子最爱的女人”,她的热望和烈性点燃了官家内在的隐私需求,原来有人是渴望拥有我,而不是拥有“皇帝”,原来她是想要我,而不是皇室尊容,这种剥除富贵攀比的纯情更容易让官家陷入对自己失落自我的寻求中。他对张贵妃的宠爱,其实是一种对自我的身份归属。

他对张贵妃的宠爱,其实是一种对自我的身份归属。我是拥有你的,你是我的,“你是单单属于我的”这个界定给予官家一种特殊的安定感,天下是别人的,张贵妃是他的。

得失之间见寸心。

  • ② 张贵妃身世可怜,少年时处境悲惨,唤醒了官家深层的补偿机制

张贵妃和曹皇后相比,出生微寒,年幼时丧失双亲,遭受着这个世界的恶意,因此她养成多疑有刁钻的性情不无道理,而官家,也并非是先皇后亲生的儿子,出身同样不够尊贵,并因为皇帝身份,一生未能补偿自己的母亲,亲情的缺失,让他在张贵妃身上实现了想要补偿的愿望。

体会孤小,爱护虚弱,也许是年幼时被压抑成长的自我,在成年后拼命想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 ③张贵妃的刁蛮妄为、随性随意,代表了官家”想做而不能做的“的任性渴望

作为皇帝的时刻守规矩,形成了他很大的抗性,宫中人,各个都讲究礼仪,合乎宫规。但张贵妃不一样,她任性活泼,有时候还有一些小玩闹的心意,这让皇帝那个不堪重负的身心暂时得到放松,他可以松弛下来。和自己呆着。而不是和皇帝呆着。

他可以在自己塌落失陷后,和这个女子呆在一起,把刺痛的伤口进行轻轻的疗愈。知道世间还有一个人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胡闹、任性,就不至于失去真实,失去真正的与内在自我的链接。


《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结语

一方面是正向、阳光、仁爱的自我,另一方面是失落、塌陷、孤独的自我。

一部分是需要展露给外界的皇帝,这个皇帝,每当作为皇帝,有所征途,有所希冀,有所蓝图,便和皇后把酒言欢,以”墨曜“共对,袒露心迹,释放宏伟抱负。

而另一部分是轻轻收起的塌陷的那个自我。是内在没长大的男孩子,希望保护弱者,接受依赖,感觉被真实的一个男人需要,而不是宋朝的皇帝被需要。

剧中的曹皇后和张贵妃,也各有其特点,从人物镜像角度,这两个妃子,便是皇帝的双重人格。一个是伟岸男性,一个是内在小孩,并且随着语境进行切换,这切换也支撑了整个剧情的流畅发展。

谁又不是两层人格,一个对外奔突,一个含蓄内收。一个规矩稳妥,一个恣意活泼。一个是相信漫漫人生应当有所图,一个是明白人活着本就是虚无。一个拔营安寨,步步为营,一个放松随意,活在当下。


《清平乐》:后宫的人物镜像,隐喻了宋仁宗的双向人格

如此看来《清平乐》中的仁宗,也不过是显化的我们内心而已。千古谁又逃得过。

而我偏私官家这份童年心怀,他做不到以现实为巢,像一头扎进沙子的鸵鸟,他有心痛,失落和不甘,这些都化为成年人的隐忍,贵妃是他作为自我的一处微末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