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成果双发《自然》,今年以来上科大于三大顶级期刊频发高水平研究成果,秘诀在这

今晚,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两项重大学术成果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同时上线。这是继4月24日上科大两项学术成果在《科学》在线发表后的又一“双发”。

两项学术成果双发《自然》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于奕教授课题组与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在新型半导体异质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成功制备并表征了二维卤化物钙钛矿横向外延异质结。

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Enzheng Shi(师恩政)和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2017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原彪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普渡大学窦乐添教授、Brett Savoie教授和上海科技大学于奕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152875007646042910.jpg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于奕教授课题组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胡霁课题组和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祁海课题组、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钟毅课题组合作,发现了第一条由神经信号传递(非内分泌激素介导)的中枢神经对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行调控的解剖学明确的通路。

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2013级博士生张旭、清华大学生命学院2016级博士生雷博、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2015级硕博连读研究生袁媛、清华PTN项目2016级博士生张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祁海教授、上海科技大学胡霁教授、清华大学钟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102096307033072159.jpg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胡霁课题组

此次两项重要学术成果的取得,论文的共同一作均为上科大硕博连读研究生,进一步刷新了今年上科大师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记录。

让研究生“从科研中成长”

2020年的短短四个月以来,上科大在世界三大顶级期刊《自然》《科学》《细胞》发表的10项高水平研究成果中,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为该校硕博研究生的有8位,该校培养的青年科学家(含毕业后留校)5位,外访生或外访学者2位。

这些成果取得的背后,是上科大育人理念的显现,是科教融合的有力印证。近四年来,上海科技大学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初显,在校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整体培养质量正不断提高。

建校以来,上科大始终遵循“科研中成长”的研究生培养规律,不断探索有利于促进科教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新机制。2016年,经教育部同意,上海科技大学实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求,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一方面,学校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和方法,夯实研究生科研知识和能力。依据国际标准设计研究生专业课程,开展基于原始文献阅读和分析的教学,强化研究生对学术前沿问题和创新过程的理解。同时,鼓励研究生导师积极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国际科学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科学视野。

另一方面,学校注重科研氛围营造和实践能力培养,鼓励研究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校方不仅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或交叉性科学研究,同时将培养研究生与上科大承担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学设施平台建设任务有机结合。

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论坛均对研究生开放,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科技报国校园文化影响下,逐渐成长成才。

作者:李晨琰编辑:储舒婷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上海科技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