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不能小看孩子心中的恶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vs《蝇王》荒岛生存

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的地下室做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失败实验,他将地下室模拟为一个监狱,与世隔绝,将2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警员和囚犯。

实验只进行了6天,原本计划为期2周的实验便被迫提前宣布结束,因为从实验开始的第三天起,就有志愿者因为受不了折磨而精神崩溃。

这24名原本理性、平等的人在进入了各自警员或囚徒的角色后,他们人性的部分逐渐消失,变成了可怕的野兽,最终酿成了悲催的社会悲剧。这就是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蝇王》是一部和斯坦福监狱实验情景相类似的短篇哲理小说,它是英国著名诺奖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威廉·戈尔丁用短短的十多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更为残酷的思想实验:

一群6-12岁的男孩,在未来核战中滞留在一座无人岛,他们组成了一个只有孩子的社会。这个社会被拉尔夫和杰克所代表的理论派和实践派分化,最终实践派打赢理论派,酿成了一出堪比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惨剧。

《蝇王》:不能小看孩子心中的恶

这本薄薄的《蝇王》,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所有读过《蝇王》的人,都会记得作者威廉·戈尔丁说的那句“恶之出于人,犹如蜜之出于蜂”,这成了本书“现实主义”底色的有效论证,而非童话。

威廉·戈尔丁1911年出生于一个英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当地学校的校长,母亲是一位很有见地的知识女性,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威廉·戈尔丁7岁就开始写作。

由于威廉·戈尔丁参加过二战,看到过战场上最残酷的生死和人性,所以他的作品中最常讨论的,就是在现实主义下“人性善恶”的问题。

因此,198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就是:“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这也是威廉·戈尔丁能影响如此之广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02 当孩子变成食人花

《蝇王》的前半部分可以说是很愉快的,作者过滤了战争的残酷,只着笔描述这些孩子的“天真”,他们会口口声声说自己的家长是何种身份,也会把自己的快乐洒满整个无人岛,此时的无人岛就是一个充满幸福的伊甸园,因为孩子没有了大人的管束,想干嘛就干嘛,自由自在。

但是危机从一个海螺开始。拉尔夫作为第一个捡到海螺、吹响海螺、拥有海螺的人,他成了孩子们的老大,海螺成了权力的象征。拉尔夫宣布规则:谁拿到海螺,谁才有发言权。

《蝇王》:不能小看孩子心中的恶

拉尔夫的心中充满了规则,他也致力于在这群孩子中制造规则,这些规则包括搭建居住用的窝棚、定时召集大家开会、保持烟火以向外界求救以及规定那些只有5,6岁大的小家伙们大小便的地点,以及讲文明、懂礼貌……

和拉尔夫唱对台戏的孩子叫杰克,他本是合唱队的队长,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是无奈象征权力的海螺在拉尔夫手里,于是杰克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打猎、吃肉上面。

打猎给杰克带来了自信,他的虚荣心和自尊心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但是,由于杰克错过了船只,致使岛上的其他孩子失去了离开无人岛的机会,他遭受到了孩子们的指责,这也让他的虚荣心和自尊心都受到折辱,激发了他心里的恶。

当象征权力的海螺破碎的时候,杰克心里的恶开成了一朵花,这花的颜色用血染成。杰克开始杀害所有反对他的人,甚至放火烧山,企图用毁灭来成就自己。

《蝇王》:不能小看孩子心中的恶

就这样,文明在这个岛上付之一炬。谁说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朵?有的孩子是小百合,有的孩子却是食人花,同为花朵,有的无害,有的肚子里却全是尸骨。

03 性本善vs性本恶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讲诉了一个和《蝇王》类似的故事。由于一颗超新星的爆发,致使地球上的人类染上了辐射病,所有13岁以上的人都会因为这个辐射病死去,因此地球上能留下来的只有12岁以下的孩子。

为了让人类世界得以延续,在大人死亡之前,他们遴选了一批优秀的孩子组成新的国家领导人,这群孩子在大人们都死亡后,组成了一个最大只有12岁的孩子国。孩子们经历了战争暴乱,最终走向新纪元。

《蝇王》:不能小看孩子心中的恶

对比《蝇王》和《超新星纪元》,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那就是即使只有孩子的世界里,恶,依然存在。

不对呀,孟子不是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照孟子这个说法,人的本性不都是善良的吗?更何况是一张白纸的小孩呢?

可是别忘了,荀子又说了:人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荀子·荣辱》)照荀子这个说法,人性本恶,就连小孩也一样。

那这是不是就能说明《蝇王》和《超新星纪元》中,孩子的世界之所以有战争,就是因为人性本恶呢?这可是与人们的常识和道德都是相悖的啊。

对于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争论的话题。用著名刑法教授罗翔的话说,我们可以把人性本善看成是乐观主义,而相对的,人性本恶是现实主义。

那么我们的社会,存在更多的是乐观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呢?

04 孩子的世界,谁强谁就是老大

近年来,社会上发生了多起13岁以下的孩子的犯罪案例,犯罪理由令人无语,而犯罪手段却令人发指,惨绝人寰、毫无人性这些词用在这些犯罪的孩子身上,竟然没有一丝违和。

《蝇王》:不能小看孩子心中的恶

2013年,广西南丹县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为嫉妒同学比自己漂亮,竟然把同学约到家里杀害,甚至砍断头颅、手臂装进塑料袋里。而审判结果为,被告人父母赔偿原告各项费用10.8万元。

2018年,湖南12岁男孩不服母亲管教,被打后,竟然用刀将母亲残忍捅死。

诸如此类的残忍案件不断发生,于是,是否将青少年犯罪入刑的年龄提前的争论一度甚嚣尘上。

如果看了这些案件,人们还坚持人性本善,那就真的是过度乐观了。

其实,在孩子间的相处中,家长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否“被欺负”,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强,有力量,他就不容易被其他孩子欺负,但是如果相反的,你的孩子性格软弱、又瘦不拉几的,那么他被其他孩子欺负甚至霸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因为孩子之间的相处法则,就是力量崇拜。谁强,就听谁的。

《蝇王》:不能小看孩子心中的恶

05 家长的养花计划

因此,那些言笑晏晏的孩子们,他们不一定都天真善良,作为父母,你我肩上的担子真的很重,一方面要防止你的孩子欺负别人,另一方面,更要防止别人欺负你的孩子。要做到这一点,很显然,现实主义比乐观主义更有用。

那么家长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多和孩子打闹。

很多父母总爱拿“父母”的身份来威压孩子,让孩子不敢造次。正是这些不敢在父母面前造次的孩子,他们压抑了自己的天性的同时,也让恶在心里有机会萌芽甚至生长。

在美国作家安东尼·迪本德所著的《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中就指出:亲子打闹游戏,不但能够提高孩子的智力、情商、社交商,还能够让孩子更有同理心和道德意识,同时也能增强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身体素质,可谓是一举多得。

《蝇王》:不能小看孩子心中的恶

其次,建立孩子的底线意识。

很多孩子之所以选择暴力,是因为他们不能清楚的认识到游戏和侵犯之间的界限。如果父母能够告诉孩子,什么是游戏,你可以享受其中,什么是侵犯,你要及时反击并保护自己,在孩子心里明确地画一条底线,那么当孩子和伙伴相处时,引发争端的几率会大大减少。

最后,管教。

现在有很多“科学管教方法”,倡导家长不打骂孩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家长是嗤之以鼻的,但是更多出自于“黄荆棍出好人”年代的家长们,在新旧知识间摇摆不定,不知道到底应该正面管教还是应该用打骂来约束孩子。

《蝇王》:不能小看孩子心中的恶

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单纯的正面管教还是单纯的打骂约束,其实都是不可取的。

管教,说起来好像大家都懂,但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管和教其实是两件事,分别针对孩子心中的善和恶。

当孩子出于善意做错事时,重点在教,家长要教孩子怎么用善意去做对事;当孩子出于恶意做错事是,重点在管,把孩子心中的恶尽量约束在一个可以忽略的范围。所有的道德其实都是反人性的,道德就是遏制心中的恶,去做与之相反的事。

不要盲目乐观,不要绝对相信孩子都是天使,有天使的地方就有魔鬼。家长们,咱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要现实一点。

如果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是无人岛上的其中一个,你愿意他成为拉夫尔还是杰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