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曹丹姝与她的报国之梦,终究是做了仁宗的花木兰

文|乌啼月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清平乐》:曹丹姝与她的报国之梦,终究是做了仁宗的花木兰

能在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女子自是很少,即使是在文人鼎盛的宋朝亦是如此,在未看《清平乐》时,宋朝著名女子我只知道几个,还都是泛泛而知。佘赛花(佘太君)、萧绰(萧太后)是看《杨家将》系列篇而知,词人李清照,则多亏上学背了几篇她的作品。

清平乐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刘娥(刘太后),当她身着帝王龙袍祭祀祖庙之时,我便意识到她就是那个时代的最高裁决者,是君临天下的王。当她回头的那一瞬间,我想她属于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也属于她。

一个女子的传说本就不容易,更何况是权倾朝野的女政客。所以我希望她是可以享受龙袍下葬的,那本是她应得的。以此写下本文,若有偏见请勿见怪。

《清平乐》:曹丹姝与她的报国之梦,终究是做了仁宗的花木兰

第一幕:忠君之心,尽绵薄之力

正值天旱,百姓向天祈祷说着看在官家挨饿的分儿上就赶紧给点雨时,曹丹姝便以官家挨饿不就是做做样子给百姓看作为质疑。此时的曹丹姝对宋仁宗实在是偏见。(看来人人皆有偏见)

等到晏殊来赈灾时,曹丹姝才对宋仁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不仅祭天亦尽力施救百姓。此时的曹丹姝自行惭愧之余,毛遂自荐希望能够抄写药方,帮助官差查记灾情之人,也为陛下,替百姓做点事。

历史上自然是没有这一说,即使是做了皇后,《慈圣光献曹皇后传》也是寥寥数笔,提及的内容甚少,皆以品德高尚之修饰词冠之。所以倒是希望清平乐这些故事可以让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百姓为官家尽绵薄之力,乃是曹丹姝的担当,亦是她希翼报效宋仁宗的开始。

《清平乐》:曹丹姝与她的报国之梦,终究是做了仁宗的花木兰

第二幕:希入朝官,倾其心血

自从那天以后,曹丹姝便愈发对宋仁宗这位天下仁君好奇,亦是生爱慕之心。“若为男儿身,定将去得朝堂之上,倾尽才能心血,辅佐仁宗成千秋功业。”

曹丹姝作为将帅之后,又饱读诗书,所以怀揣报效国家,报效君王这样的理想,说出类似这样气势磅礴的话一点也不奇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李清照

接下来的剧情则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梦想还是要有的。曹丹姝凭借“丑”入了宫,成为了曹皇后。历史上宋仁宗也确实是不待见曹皇后,甚至可以说是冷漠,《清平乐》将后宫的细节放大了,也许美化了几分。

曹皇后心思细腻自然是看出了宋仁宗的不待见。于是她决定做他的后宫之臣,替他管理好后宫。(查阅相关资料,宋仁宗有17位妻妾,还有一个未曾忘记的初恋)

《清平乐》:曹丹姝与她的报国之梦,终究是做了仁宗的花木兰

第三幕:愿为木兰,护君左右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忧。女亦有所思,女亦有所忧。党项贼心起,僭越称帝王,遣人送谢表,字字辱大宋。仁宗无子嗣,故不可亲征,愿为宋木兰,从此替君征。(忧:忧国忧民)

虽然我确实希望她可以征战沙场,成为巾帼英雄,但因为是正史的缘故,曹丹姝确实没有做成战场上的花木兰,但请不要遗憾,在我看来她到底还是做了君的木兰。

公元1048年闰二月(正月),曹皇后明明告知宋仁宗不要再过一次元宵节了,可是宋仁宗偏偏要赏灯赏月。过了三天后,几个卫兵叛变了,杀了几个人,然后气势汹汹朝着宋仁宗所在地袭来。只见曹皇后镇定自若,将其宫殿关闭,且将宋仁宗护在身后,顷刻思考后作出了叛变者必要放火的判断,于是命太监、宫女们取水等待。然后就是着了火,最后灭了火。(历史是这么写的,难道是曹皇后的第六感?)

《清平乐》:曹丹姝与她的报国之梦,终究是做了仁宗的花木兰

宋仁宗这个大猪蹄子不仅没有感谢,而且还抱怨(大概是失了面子)。还提到一点的是曹皇后赏赐了这些救驾有功之人,然后也将叛乱的小宫女杀了(尽管已经求得宋仁宗原谅了)。果然能做皇后的不是一般人。

终究曹皇后还是做了仁宗的木兰,能治其后宫,亦能护他周全。在仁宗去世之后,她还替他守了16年的宋朝。

不吝赐教,可以的话,就留下个脚步。#清平乐#

附上原本,其一为《宋史全文卷八下》(宋仁宗本纪);其二为《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

①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后三日,卫卒数人作乱,夜越屋叩寝殿。后方侍帝,闻变遽起。帝欲出,后闭閤拥持,趣呼都知王守中使引兵入。贼伤宫嫔殿下,声彻帝所,宦者以乳妪殴小女子绐奏,后叱之曰:“贼在近杀人,敢妄言耶!”后度贼必纵火,阴遣人挈水踵其后,果举炬焚帘,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侍,后皆亲剪其发,谕之曰:“明日行赏,用是为验。”故争尽死力,贼即擒灭。阁内妾与卒乱当诛,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贷其死。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

②戊子庆历八年春正月辛未……辛酉,崇政殿亲从官颜秀、郭逵、王胜、孙利等四人谋为变,杀军校,劫兵仗,登延和殿屋入至禁中,焚宫帘,斫伤内人臂。其三人为宿卫兵所诛,王胜者走匿宫城北楼,经日乃得,而捕者即支分之。——《宋史全文卷八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