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 該買怎樣的房子?

疫情打亂了房企和購房者的置業節奏。經過一個月有餘的停工之後,目前,各房企逐步復工,售樓處也開始營業,業內專家認為,房地產市場的相關交易在慢慢恢復。

儘管市場的齒輪已經在轉動,但是購房者目前的置業需求卻在疫情的影響下悄然發生改變。疫情爆發之後,多數地產股在春節後開盤的前幾日處於跳水狀態,彼時物業類股票逆勢突圍,幾乎全線飄紅。物業、社區醫療、健康住宅等更受購房者的青睞,高品質住宅或改善型住房重新佔據市場的大部份額。

各房企逐步復工售樓處營業

在經歷了一個月有餘的停工之後,目前,各房企逐步復工。3月11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佈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房地產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該文件包含5個方面共9條措施,在同日發佈的相關政策解讀中,深圳市住建局強調該措施是以應急支持為導向,解決當前受疫情影響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該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已批未開盤、已批在售項目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允許視疫情的防控情況現場開盤、開放線下售樓處;推進房屋線上交易系統建設、加快商品房網籤進度等。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類似政策客觀上有助於保障房地產市場供求兩端的發展,也成為了當前重點城市穩樓市的重要舉措。易居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49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下降了45%,同比下降了18%。2月份,形勢更加嚴峻,40城成交面積環比大幅下降了77%,同比大幅下降了69%。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月份全國大部分售樓處關閉,樓市供應量也大幅下降。

“售樓處沒有營業,所以也沒辦法看房。雖然置業顧問發了線上看房的渠道,但是成交還是不能完全依賴線上。我們也是準備等到疫情好轉之後再去實地看房。”購房者張女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易居研究院方認為,二季度後隨著疫情的消退,此前被抑制的購房需求會逐漸釋放,成交面積也會有所提升。

物管行業逆勢突圍

疫情作為一隻難以預料的“黑天鵝”,讓房企和購房者均進入了一種焦慮的狀態。某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形容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其認為,除了做好本職工作與後續的自我防疫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疫情,房企和購房者都能夠獲得一些思考。

疫情爆發之後,物業被稱為守住疫情的“最後一公里”,疫情成為了物業行業的一道分水嶺。此前,物業公司的實際作為尚難以被稱讚,屢屢擴張、進軍資本市場也常遭詬病。疫情來臨之後,物業逐漸迴歸線下社區的服務,將服務品質作為重點也是核心的競爭力,並持續提升業主對美好生活的滿意度。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成為重要防控措施。《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不少物業公司展現出標準制定執行能力、資源整合調配能力和客戶需求響應能力。儘管疫情期間香港恆生指數波動較大,但是物業服務板塊卻表現亮眼。

據統計,目前已在港上市的21家物業服務企業中,在疫情爆發期間內,股價漲幅超過10%的就有16家,漲幅超過20%的有10家,更有2家漲幅超過50%。

“我們社區的物業很早就對社區進行了封閉式的管理,快遞等全部由物業在消毒過後進行統一配送,大幅度減少了社區人員的流動性。其實在疫情爆發之後,我覺得物業好的小區防控會更加嚴格和專業,業主的安全感更強。”北京某小區的業主林先生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此次肺炎事件進一步說明了社區管理的重要性,社區管理得當,對於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促進日常生活開展都有積極的作用。預計後續在醫療和社區方面有較多資源的物業企業會成為政府重點支持的內容,也成為今年物業服務企業的新機會點。”嚴躍進向《華夏時報》記者指明瞭未來物業企業的發展空間和方向。

高品質住宅或重新火熱

經過一輪疫情的衝擊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就購房者而言,不少購房者認為,房子需要從“量變”到“質變”。“我是北京的一個租客,疫情期間,我回北京租住的房子裡特別不順暢,需要填寫各種表格,還面臨著被退租或者漲租的風險。”北京的租客姜姜(化名)對《華夏時報》記者形容了她在疫情期間的租賃感受。

“就置業來看,我認為目前不僅僅是要關注地理位置,更是要關注房子本身的配備設施是否齊全等,能否在滿足租房需要的基礎上,也能給生命給予一份保障。”姜姜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否已經擺脫了“剛需”標籤仍是值得探討的一大問題。剛需和品質是不是能夠並存,一直是熱議話題。以北京為例,2018年,限競房入市,並且一度呈現兇猛態勢。但其同質化的產品特點導致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狀態,去化難也是限競房市場一直面臨的問題。

由此可見,儘管改善型住宅更加實惠,但是購房者在面臨置業抉擇時仍然較為謹慎。2019年年底,北京的土地供應市場開始調整,純商品房地塊在不斷增加,限競房逐漸郊區化。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認為,北京市場存在著純商品房的需求,需要一些能夠實現產品力的高品質項目,可以對北京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58同城、安居客發佈的相關報告顯示,從購房者的行為偏好上來看,2020年2月份,找房戶型為三居室的佔比由7月份的45.2%上升為45.5%,持續位居找房熱度首位。不僅如此,克而瑞發佈的報告顯示,95後群體中出現了一批“房二代”,受父母名下有房且不止一套的影響,這部分購房者在購房時往往跳過剛需,直接購買改善類產品。

除了三居室戶型較為火熱之外,四居室也開始成為了房地產市場上的“香餑餑”。據克而瑞數據顯示,從126個城市各戶型成交套數情況可以看到,四居室比重升至18.6%,成交量僅次於三居室。但就增速而言,四居室相較於2018年上漲了2.5個百分點,同比增幅居首。

另據58同城、安居客公佈的數據顯示,在戶型選擇上,2月份找房戶型為四居室的佔比持續上漲,已經達到17.4%。在同策研究院總監張宏偉看來,四居室可以說算是終極改善目標,儘管受當下疫情的影響,很多人有置換更大房屋的需求,但同時也需要更強的購買力。其認為,疫情對於購房的需求變化不僅主要表現在戶型上,更是對健康、綠色等品質上的要求。

萬物智聯的時代已經來臨,5G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等持續引領著整個社會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而作為城市生活中最具價值和數量的場景之一,智慧社區也開始頻繁被各行各業所提及。

通過智能家居、智能社區兩個主要表現形式,智慧化住區具體應用場景不僅包括住區內的門鎖、安防、停車、家居、管理的智能化與控制,甚至涵蓋了住區外的出行、醫療、教育、運動、娛樂等,從而將人、社區、服務連在一起,助力智慧化城市建設的同時,滿足了居民對智慧化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這場疫情之後,或許人們的住房需求已經不僅僅是住,而是擁有一個富有安全感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