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丙仑教授:何为眼袋?又何为卧蚕?究竟有哪些区别?

眼袋和卧蚕虽然是邻居,但他们对人的影响可是一个好一个坏!卧蚕是很多女孩子追逐的美丽标志,而明显增龄的眼袋则是令人生厌的。韩国不少女明星专门为了拥有卧蚕,使眼睛更具有魅力,而去做相关的手术。然而,在我国不少女孩却把卧蚕错当成眼袋......

卢丙仑教授:何为眼袋?又何为卧蚕?究竟有哪些区别?

1.什么是眼袋?

眼袋的发生是由于下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眶隔松弛,眶后脂肪肥大并突出形成袋状突起,俗称“眼袋”。眼袋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论男女均可发生,它是面部老化的早期表现之一,且具有遗传特性,生活不规律、失眠、压力过大等均可使眼袋加重。

一般而言,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在25~30岁之间就会出现眼袋。多数情况下是脂肪疝出的结果。眼袋出现后,给人的感觉是面部衰老,无精打采,缺乏活力。

卢丙仑教授:何为眼袋?又何为卧蚕?究竟有哪些区别?

眼袋形成的原因:在生理上,作为支持结构的主要是眼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和眦韧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支持结构会逐渐变得薄弱;在日常生活中,眼睑皮肤的运动量很大,活动频繁。据统计,人平均一天要眨眼上万次,故眼睑皮肤容易老化松弛。如果工作休息时间不规律,眼睑皮肤的新陈代谢会减缓,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开始慢慢流失,保护眼球的脂肪开始逐步堆积。一旦肌肤老化,眼睑的支持结构薄弱到一定程度,兜不住堆积的脂肪,就会突破下睑的限制,隔眶而出,由此形成眼袋。

卢丙仑教授:何为眼袋?又何为卧蚕?究竟有哪些区别?

2.什么是卧蚕?

卧蚕是中国人发明的形容词,也的确相当贴切生动。形容的是紧邻睫毛下缘一条宽4~7 mm带状隆起物,看起来好像一条蚕宝宝横卧在下睫毛的边缘,笑起来比较明显,让眼神变得可爱。其解剖结构是眼睑眼轮匝肌的突出部分。有卧蚕的人看起来好像眼睛会笑,显得眼睛十分有魅力。

有卧蚕的人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有亲和魅力。从面相学上来说,有卧蚕的人“命好”。面相学上形容卧蚕为:三阳卧蚕如横一指,位冠人臣作夔契。目下卧蚕纹,当生贵子孙。眼下有卧蚕,主福寿,生贵子。无论是民间面相学说,还是古代面相学说,有卧蚕的人在感情和事业方面都有好运气。有的说法讲有卧蚕的人比较聪明、成大器、孝顺、子孙缘厚、易有“贵人”相助等。

卢丙仑教授:何为眼袋?又何为卧蚕?究竟有哪些区别?

3.眼袋与卧蚕有什么区别?

区别眼袋和卧蚕十分重要!

卧蚕是紧邻睫毛下缘一条宽4~7 mm的带状隆起物,看起来好像一条蚕宝宝横卧在下睫毛的边缘。笑起来才明显,让眼神变得可爱。而眼袋虽然也是一团突出物,但距离下睫毛较远,是大量脂肪堆积在下眼睑皮下组织中,久而久之形成的半月形袋状物,其上、下两条凹槽呈现明显的“双月征”,主要是脂肪突出所致。眼袋不论脸部表情如何都会出现,笑的时候会减轻。而卧蚕只有笑起来的时候才会较为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