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畢業之後,我們很少有時間專心讀書。大家還記得自己上一次讀書是多久之前的事情嗎?如果還記得,那你對這本書的內容還有印象嗎?估計很多人都已經忘得一乾二淨。

因為記不住內容,有不少人會感到挫敗,主動讀書的意願也日漸低迷。其實,記不住書中全部內容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感到挫敗,尤其是成年人。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如上學那會兒。這是事實,但是卻不代表在我們開始工作後就要放棄閱讀和學習。實際情況發生變化,只能說明曾經的閱讀方法不再適合現在的情況,因此,我們需要找到更適合的閱讀方法。

在找閱讀方法之前,需要先明確一個觀點:用最少的精力和時間獲取書中精華是我們現在閱讀的首要目的。

有人認為,書要一頁一頁地讀才能學到書中精華。事實正好相反,這是效果最差的閱讀方法。最薄的一本書通常都有200多頁,上100000的字,如果把每個字都認真研讀,需要3個小時以上;而成年人的專注力大概只能維持1個小時(專注力沒有絕對數值,因人而異),不能一次性閱讀完整本書。

假設一天讀1個小時,至少也要用三天時間才能讀完一本200多頁的書。

根據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刻開始,最初的遺忘速度最快。

也就是說,第一天閱讀的內容在第二天只能回憶起極少部分,而且閱讀作為學習效果最差的學習方法,在當天閱讀完一本書後也只能記住10%的內容,所以,一頁一頁地閱讀只會事倍功半。

那要怎樣閱讀才能快速獲取並長期掌握書中知識呢?想要做到這兩點其實不難。依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做“學習型閱讀”即可。簡單來說,學習型閱讀就是用學習知識的方法進行閱讀。

本文將運用“學習型閱讀法”帶你一起閱讀作者吉姆-蘭德爾的《時間管理》。根據心流效應、遺忘規律、記憶曲線等概念,我把閱讀方法分為三步:

一、淺嘗型閱讀,保持閱讀速度,快速瀏覽全文;

二、理解型閱讀,保持閱讀難度,進入心流狀態;

三、複習型閱讀,結合遺忘規律組織有效複習。

全文總長4819字,涵蓋3個方法論,需要花費12分鐘。

一、淺嘗型閱讀,保持閱讀速度,快速瀏覽全文

因為閱讀書籍是我們獲取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大家都願意花時間在閱讀上。有時候,我們為了節省時間,只會翻看正文內容,不想浪費時間在封面、前言和目錄等信息上。

我問過不少讀者,他們告訴我,正文內容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覺得沒必要看目錄等信息。對此,我提他們感到擔憂。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自己想要的東西在書中的哪一頁?想要的東西在書裡都說全了嗎?非得看完整本書才能學到想要的東西嗎?”而沒有經過大腦思考閱讀者都是在盲目地閱讀,盲目地閱讀只是在浪費時間。

盲目閱讀讓你不知道書的主要議題是什麼,次要議題又是什麼,不知道作者要表達什麼觀點,甚至你讀著讀著就會被書中某個細節迷住,琢磨個別文字或句子的意思,耗時費神。

為了避免盲目閱讀,我們需要在看書中前言、簡介和目錄等信息的同時開動腦筋思考問題。

而淺嘗型閱讀的重點就是一邊思考一邊“淺嘗”書籍知識。這個閱讀環節需要你判斷正在閱讀的這本書值不值得花時間去進一步閱讀。

圍繞這一個判斷,在閱讀書籍(《時間管理》)的時候可以這樣做:

1、先快速地看書名頁、序,注意副標題或者其他的相關說明、作者寫本書的特殊角度。然後在腦海裡將這本書歸類到某個特定的類型,思考這個類型中已經有哪些書。以便日後參考。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2、研究目錄,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3、檢閱書中索引

快速評估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內容,以及提到的書籍種類和作者等等。

如果索引有重要的詞彙(頁數越多越重要),就去讀含有該詞彙的某幾頁內容,很可能就是這本書的關鍵點或是關係到作者意圖與態度。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4、把書本放在一邊,停止閱讀。

長時間的快速閱讀會讓眼睛感到疲憊,專注力下降。為了保持有效閱讀的能力,我們需要休息一會兒。

5、根據剛才的閱讀,從有點模糊的印象中挑選幾個看起來跟本書主題相關的章節來看。

6、把書本打開,隨意翻翻

按頁碼先後順序,打開書本,念上一兩段或者一兩頁,但不要多。用這個方法把書翻一遍,隨時尋找和主題相關的論點訊息,留意主題的基本結構脈絡。最重要的是,要看最後的兩三頁,甚至是後記的兩三頁。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7、花時間整理思緒和結構筆記

做筆記的時候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這是怎樣的一本書(什麼類型,什麼領域)?結構如何?包含哪些不同的議題內容?這本書在談什麼?作者的觀點和對這個主題的理解是什麼,要表達什麼?怎麼表達的? 這本書和我有什麼關係?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這本書是否還有閱讀的必要?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筆記

在進行淺嘗型閱讀的時候,需要從頭到尾把書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在閱讀過程中,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為一些短時間沒辦法理解的部分浪費時間。繼續讀下去,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會讀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這個部分。

二、理解型閱讀,保持閱讀難度,進入心流效應

正確並理解書本內容是長期記憶的基礎。如果基礎沒有打好,就算你把整本書翻來覆去,重複看百八十遍也只是在浪費時間。想在閱讀中理解書本內容就必須進入心流狀態,它能讓你高度集中注意力,提高你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力。

1、心流效應的介紹

匈牙利籍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紹克森米哈賴曾進行過一項研究。他試圖找出讓人進入一種特殊狀態的關鍵因素,以及處於這種狀態下的人的共同點。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發現了這一現象的合理解釋,並將這種狀態命名為“心流”。

米哈里的研究結果指出,當人從事日常工作時,因為工作內容缺乏挑戰性,所以基本無法進入心流狀態。

想要引發心流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工作任務的挑戰性。這個“挑戰性”的大小必須符合個人實際能力情況。如果工作任務難度太高,我們會感到力不從心,陷在巨大的壓力當中;如果難度太低,我們不用全心全意地工作,同樣不能進入心流狀態。

米哈里教授認識到這種因果關係後,就大膽得出結論:只要個人的能力符合客觀挑戰的程度,任何一個人在從事任何一項活動時都有可能進入理想的心流狀態。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2、找到符合個人能力等級的書籍

書籍可以按照不同的個人需求、內容領域、難易程度等進行分類。

就以時間管理領域為例,在分類前,先上百度、知乎、噹噹網等APP收集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做書單,書單一般有十本書就足夠了。然後把這十本書進行難易等級劃分,主要分為入門、中等、高難度三個等級;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最後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書籍進行理解型閱讀:

(1)從書本中分別提取你覺得重要的和作者覺得重要的關鍵詞,把關鍵詞記錄在小卡片上(隨意一張紙就行);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2)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闡述作者的論述內容;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作者認為時間是一種會主動流逝的最珍貴的資產,圍繞這個觀點,作者先表明“時間”的重要性,再論證“時間”如何重要,最後教授我們如何運用時間。

(3)用自己的語言重建整體的行文結構,就是給書本做一次簡單的介紹;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4)像是與作者交流一樣地評論這本書。在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的情況下進行這一步,否則不要輕易評價。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5)批評書籍的標準

A、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B、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C、證明作者的論述不合邏輯

D、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最後這四點,前三點是表示不同意見的準則,如果你無法提出相關的佐證,就必須同意作者的說法,或至少一部分說法。

理解型閱讀重在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書中知識,對閱讀時間沒有要求,你可以用一週,甚至一個月的時間去閱讀,前提是你需要開動腦筋,一邊思考一邊閱讀。儘管理解型閱讀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是極少有書籍需要我們運用到理解型閱讀。

三、複習型閱讀,結合遺忘規律組織有效複習

沒有什麼事情比辛辛苦苦看完一本書卻發現自己忘掉大部分知識更讓人沮喪的。在文章開頭,我們就討論過這個話題並明確了一個觀點:閱讀是學習效果最差的學習方法。基於這個觀點,複習型閱讀就顯得無比重要。雖然我們的記憶比魚的記憶要好很多,可是,假如我們長期不從大腦中提取某部分知識並運用,這部分知識也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流失。

1、遺忘現象的介紹

遺忘是指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或再認,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回憶和再認。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首先對遺忘現象進行了研究,他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他用節省法,依據保持效果,繪製了著名的“遺忘曲線”,即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根據遺忘曲線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會逐漸下降,達到一定程度便不會遺忘。由此可得出,只要在閱讀完一本書之後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複習就能識記起大部分書本內容。同時,隨著複習的次數越多,複習的間隔會越來越久,不用擔心時間不夠用。

2、“記憶卡片”複習法

說到複習,我們不得不提一下記憶的三大類: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看,記憶過程就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在感覺記憶階段,電脈衝經過處理,會變成有物質基礎的短時記憶,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沒有抓緊時機將這些信息轉化為長時記憶,那麼這些信息就會慢慢地淡出我們的記憶。

畢業後,你還會閱讀嗎?

記憶曲線

根據記憶曲線的規律顯示,在學習後24小時、48小時、7天、30天、90天、180天等六個時間節點上進行復習就能讓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變,此後只要偶爾花上些許時間,稍微回顧一下就可以讓記憶永久保持。

這種複習方法看起來很麻煩,其實不然。只要我們認真地進行過淺嘗型和理解型閱讀,複習的速度就會很快,複習的時長也會很短。

還記得在淺嘗型和理解型閱讀過程中做得筆記和卡片嗎?

在複習型閱讀階段,這些筆記和卡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七個時間節點上,我們只需要把筆記和卡片拿出來複習一遍,稍微回顧一下整本書的知識結構和該領域的知識結構之間的關係,相關的信息就會重現在我們的腦海裡,加深我們對書中知識的記憶。

可是,因為大家平時工作比較忙的原因,許多時候都會忘記需要複習的具體時間和複習的內容。如果忘記複習,那麼我們的複習效果將大打折扣。

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讓複習達到最佳效果,我們需要準備至少兩個實體文件夾(或者電腦文件夾)作為收集工具,對筆記和卡片進行歸納分組

第一個大文件夾包括“週一1”至“週日1”、“週一2”至“週日2”和“週一3”至“週日3”等21個小文件夾(或夾層)。

根據“六個時間節點”中的前四個時間節點,把需要複習的筆記和卡片放進21個對應的小文件夾(或夾層),等到了對應的時間節點再拿出來複習。

例如:我週一淺嘗型閱讀了《時間管理》,做了筆記,那我就將這些筆記放進“週二1”的小文件夾(或夾層)裡;等明天(週二)複習過後,就立即將筆記放進“週二2”的小文件夾(或夾層)裡;等48小時後(週四)再拿出來進行復習,複習完就立刻將筆記放進“週四3”的小文件夾(或夾層)裡,等下週四再進行復習。

如果還需要進行第四次複習,那就將“週一3”至“週日3”等一共7天的小文件夾(或夾層)裡的筆記和卡片放進第二個大文件夾裡的第一個小文件夾(或夾層)。

當完成了第四次複習之後,如果你還想在第90天和第180天的時間節點上進行復習的話,只需要按規律,重新開第三個大文件夾即可進行復習即可。

以上解說的操作步驟看似很複雜,其實操作起來很簡單。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把筆記和卡片按照記憶曲線規律給出的時間節點進行歸納分組,複習。

四、最後

本文先提出遺忘規律、記憶規律和心流現象等概念,進而根據這些概念總結出對應的小技巧和閱讀方法。該閱讀法帶有多種閱讀法和學習法的優點,堅持運用該閱讀法,可以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你只需要用最少的精力和時間就能從書籍中獲取最大收益。

閱讀書籍作為一種成本最低且無門檻的學習方法,是我們都必須掌握好的技能。這項技能就像一張藏寶圖,它會引領你找到想要的寶藏;不管你是想學技能、能力,還是想知道資訊、知識,它都能滿足你。這項技能是一張藏寶圖,但也需要你把它拿在手裡才有用,所以,請你現在就開始培養閱讀習慣,學好這套閱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