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看“海上馬車伕”的興衰緣由

文/觀今昔

現在的荷蘭是一個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的小國,可謂是彈丸之地。但這個彈丸之國在歷史上卻有一段耀眼的輝煌,它曾因發達的造船業和海上貿易而被人們稱為“海上馬車伕”。

十八世紀時,英國與荷蘭最後一次戰爭結束。此後,“海上馬車伕”走向了衰落。

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看“海上馬車伕”的興衰緣由

在筆者看來,荷蘭的衰落不在於這一次戰爭的失敗,而是長期的商貿爭奪與繼發戰爭造成的結果。

“海上馬車伕”的興起

荷蘭原屬西班牙統治,在十七世紀早期,荷蘭擺脫了西班牙的控制,成為獨立的國家。

獨立後的荷蘭短短几十年就超過了歐洲其他國家,成為了那個時候“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

(1)歐洲造船中心

荷蘭的造船業極富盛名,僅在阿姆斯特丹一個地區就有數十家造船廠,船隻的造價比有先進技術的英國低三分之一到一半。若是全國造船廠同時開工,荷蘭可以在短時間內造出幾百艘船。在這些優勢下,荷蘭很快就成了歐洲的造船中心。

(2)榮獲“海上馬車伕”稱號

十七世紀的時候,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主要走海路,造船業對本國貿易有巨大的支持。當時荷蘭的海上貿易商隊有1.6萬多艘船。荷蘭擁有的船隻在當時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概念,是整個歐洲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全世界運輸船的三分之一。

很多國家的貨物都經由荷蘭船隻運往另一地區,法國、德意志、西班牙的酒、水果和手工業等商品由荷蘭的船運往北歐,波羅的海沿岸的糧食通過荷蘭船隻到達地中海沿岸地區。

大西洋上,荷蘭的商船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由此,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伕”。

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看“海上馬車伕”的興衰緣由

海上馬車伕

(3)海外殖民地的擴張

荷蘭商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得到了去往東方的航海圖,組織船隊到達了印度和東南亞地區。在1602年,荷蘭的商人和貴族成立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迅速擴張。

不久後,荷蘭在東南亞先後打敗西班牙和葡萄牙海軍。

1619年,荷蘭在爪哇建立起殖民據點並周圍擴張,還相繼侵佔了馬六甲、錫蘭及我國的臺灣。

荷蘭人在日本也取得了商業據點,在非洲侵佔了好望角,再美洲則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和新阿姆斯特丹,佔領了南美一些島嶼。

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看“海上馬車伕”的興衰緣由

荷蘭的擴張


商路壟斷導致的英荷矛盾激發

英國在內戰結束之後,克倫威爾大肆擴軍,本走向衰落的英國軍隊再次重振雄風。英國的海軍更是直接擴張到了原來的三倍多。艦隊的數量也隨之擴大到了原來的三倍。

英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船員和艦船。克倫威爾身為資產階級,對英國商業的發展非常重視,而當時的荷蘭壟斷了世界貿易,這是他不能接受的。

英國頒佈了針對荷蘭的《航海條例》,而後荷蘭處處排擠英國商人,還在英國的水域上打撈水產品高價賣給英國人。

1651年,英國再頒佈《新航海條例》規定輸入英國的貨物只能由英國船運輸。這顯然有損荷蘭的利益,嚴重削弱了荷蘭在英國與其他國家間的貿易中介作用。荷蘭反對此航海條例,英國拒絕廢除。這就引發了兩國的海上戰爭。

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看“海上馬車伕”的興衰緣由

英國控制英吉利海峽,使荷蘭經濟癱瘓

1652年5月,英國在多佛海峽攻擊荷蘭商船,導致兩國的艦隊發生大規模的衝突。兩個月後,英荷兩國正式宣戰。

為了攔截荷蘭的商船,英國海軍封鎖了荷蘭海外貿易線路經過的多佛海峽。荷蘭則派戰艦一路為商船護航。久而久之,貿易戰逐漸變成了兩國艦隊對制海權的爭奪。

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看“海上馬車伕”的興衰緣由

英荷海戰

英荷兩國採取的主要行動如下:

荷:荷蘭通過兩次海戰的勝利阻斷了英國前往地中海的貿易線路,使英國在地中海的商業活動陷入癱瘓。

英:英國則是取得了與荷蘭海軍主力的決戰的勝利,進而控制了英吉利海峽。這對過度依賴海外貿易的荷蘭形成了沉重打擊。

經過海上的多次戰鬥後,英荷兩國都被戰爭拖得國力疲憊。1654年,兩國進行和談,簽訂了《威斯敏斯特和約》,荷蘭向英國認輸,被迫承認了《航海條例》。

這次的軍事衝突中,雙方都致力於截斷對方的貿易路線給對方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在非洲的貿易被英國強奪,荷蘭對英宣戰

荷蘭第一次英荷戰爭中失敗後,越發想廢除英國制定的《航海條例》,以奪回受到的經濟損失。於是,荷蘭致力於增強自己的海軍力量,意圖在下一次的戰爭中打敗英國,扭轉當前荷蘭在海外貿易中的劣勢。

1663年,由於覬覦荷蘭在非洲的黃金、象牙等暴利貿易,英國向荷蘭發起挑釁,進攻非洲西岸的荷蘭殖民地。因荷蘭對英國已經忍無可忍,而且對戰爭早有所準備,荷蘭迅速採取了行動,派出艦隊收復了非洲的據點。次年,荷蘭對英宣戰。

荷蘭對英宣戰的根源:第一次英荷戰爭後,英國制訂了比之前更為嚴苛的航海法,並侵佔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

早為戰爭做籌劃的荷蘭取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雙方簽訂合約,英國被迫修改航海條例,與荷蘭重新劃分了勢力範圍,並加入與瑞典、荷蘭組成了三國聯盟以打壓新興起的法國。

從戰前背景來看,這次英荷戰爭是英國制定《航海條例》對荷蘭的商業利益造成損失的結果。荷蘭在上次戰爭失利後臥薪嚐膽,時機成熟時打響了戰爭,意在扭轉海外商貿的不利局勢。


從商業競爭的角度,看“海上馬車伕”的興衰緣由

荷蘭終失去與英國競爭商貿的能力

1780年,為了把荷蘭徹底打垮,英國以荷蘭支持美國獨立戰爭為由,發動了第四次英荷戰爭。

在十七世紀八十年代後,由於法國一直對荷蘭採取敵對措施,不斷挑起對鬥爭(主要是商業戰和陸地軍事威脅),荷蘭人的愛國心被逐漸消磨殆盡。他們漸漸變得懶散,寧願把過去積累的豐厚的資本借貸給英法政府獲得豐厚的利潤,也不願再冒險進行出海貿易,“海上馬車伕”的精神一去不復返。

第四次英荷戰爭時,英國面對的是進取精神不復存在,軍備廢弛幾十年間的荷蘭。英軍很快就打垮了荷蘭。

戰敗之後,荷蘭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一落千丈,徹底失去了與英國爭奪商貿的能力,世界的金融中心也由荷蘭轉移到英國倫敦。

結語

荷蘭興起之初,歐洲的海上商貿還未興起,荷蘭以造船業帶動海上商業貿易,很快成為了“海上馬車伕”,繼而壟斷了世界貿易,對當時歐洲乃至世界的經濟都有巨大影響,可以說荷蘭因抓住了海上貿易的契機而興起。

荷蘭壟斷世界貿易後,其他國家也想分海路貿易一杯羹,尤其是英國,在國內趨於穩定後,英國致力於打破荷蘭的貿易壟斷,挑起了對荷蘭的戰爭。在這由商業競爭引起的一系列對抗中,荷蘭沒有笑到最後,“海上馬車伕”就此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