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此念」嘉賓 黃仕明

導讀

你相信“心想事成”嗎?


當你有了一個願望,無比期待它實現,甚至已經可以完全想象出願望實現後的畫面、你身體的感覺、你的呼吸、你的情緒、周圍人的反應——這時候,你已經在經歷一場“正向催眠”。


同樣的,假如你有一個夢想,你的潛意識害怕它的實現,或者不相信它能夠實現,或許你正在習慣性地給自己進行著一場“負向催眠”。


催眠不是幫睡不著的人“數羊”;不是舞臺上的魔術;不是博人眼球的概念。催眠,是讓人從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開啟人生創造力所設定的背景。


本期,我們將跟隨著名催眠師、心理諮詢師黃仕明老師,一起探尋催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催眠可以激發生命內在的創造力,幫助大家心想事成?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點此觀看《生命·成長》第二季黃仕明(第一期)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黃仕明

第三代催眠師和培訓導師/生命教練/心理諮詢師

跟隨斯蒂芬·吉利根博士13年,

吉利根“生生不息催眠體系”最重要的傳承者,

國際IAGC協會中國代表和培訓師

從事企業培訓、教練、心理諮詢十多年

睿智人生·身體智慧學院創辦人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生命·成長》第二季

看見生命、看見成長,看見更廣闊的天地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01

催眠,是從一個更深的地方醒過來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很多人一提到催眠,馬上想到的就是,我睡得不好,請你讓我睡好一點,催眠我好好睡一覺,所以對催眠來說就有一個誤會,就是睡過去了。


催眠不是睡過去,催眠是從一個更深的地方醒過來。


所以我們更樂意把催眠說成是一種狀態——一種不鬆不緊,努力而無需多想,專注而又放鬆的一種非常有創造力的狀態。在那個狀態裡沒有執著,沒有二元對立,沒有焦慮,沒有不安,是一個你頭腦思考的更大的一個空間,它包含了更多的整體性。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例如我有一個想法,“在親子關係裡我最想創造的是什麼呢?”,把這個意圖放到催眠狀態的背景裡,讓這個意圖的種子慢慢發芽、開花、結果。


可能在某一瞬間,會有一個感覺,“這就是我想要的親子關係”。用這樣一個畫面觸碰我的身體,並讓它指引我把這個畫面、這個感受、這個未來我最想創造的關係,帶到生活的每一天,帶到每一個想法裡、每一個關係裡、每一個交流裡、每一個行動裡。


所以簡單地說催眠是什麼呢?催眠是為了讓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創造力而設定的一個背景。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02

你可能正在被負向催眠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人很容易被負向的新聞吸引,如果我們老看這樣的信息,就成了一種負向的催眠。


在催眠裡,我們需要與一些正向的事物有連接。因為生活裡面一定會有一些負面的事情,如果我全部的注意力都緊緊鎖在這些上,就像陰陽的理論一樣,我只是鎖上了陰,我就失掉了陽。


催眠能夠讓人們從頭腦“總是習慣找問題”的偏好裡往後退一步,創造一個更大的空間,能夠為不同的事物——正向的事物,美好的事物,建立一個連接的空間。


如果你的注意力只是鎖定那些負面的部分,你沒有呼吸,你的身體繃緊,你就把它鎖上了,整個生命就在裡面不停地打轉,你就沒辦法有其它的可能性。所以你感受不到安全,感受不到美好,不敢去冒險,總是擔心失敗,這就是一個負面催眠,你因此失掉了自己的力量。


但負向催眠的好處是,讓你不要再受傷,確保你不要失敗。但如果生命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只是為了不失敗,它就會失掉了活力,生命力,也會失掉了生命的意義,沒有了生命的體驗。


我們說,催眠創造了比問題更大的背景,在這個空間背景裡,生命是痛苦的,生命也是喜悅的。既然生命這麼豐富,你為什麼不可以享受它?所以

催眠帶來了第三種可能性——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這樣一種探索的旅途上,會突然發現,生命有很多的不同。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03

父母的狀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催眠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親子關係在催眠的體系裡,很重要的就是父母自己的狀態。


記得大概30多年前,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奶奶從加拿大幫我們帶回了一個四個喇叭的聖寶牌錄音機,家裡就有很多的磁帶,汪明荃、徐小鳳、鄭少秋……我每天聽,我也唱,然後我就會用空白的TDK的錄音帶錄音。


錄音要按兩個按鍵,聽完你想回聽要倒帶,再按來聽,就搞來搞去。我媽媽就過來看著我說,“我看著你弄了半天了,你知道這個東西多貴嗎?如果你搞爛了,我告訴你,我們一生也沒辦法買回來。”


作為一個孩子,我的天賦,我的內在的世界正在向世界去綻放,像一個孔雀開屏一樣。這時有一個人過來說,“世界是不安全的,生命是很危險的,小心翼翼做人才對”。


對我來說,可能我有一部分在說,“不、不、不,我在做我喜歡的事情,我在享受我的生命、享受我在做的事情”。可是另外一部分在說,“我只不過是一個小孩,父母說的話是對的”。所以,一方面我在流動,一方面我在害怕,就有點像是一隻腳踩油門,一隻腳踩剎車——雙重束縛。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引,但是父母如果因為擔心、害怕,害怕失控,害怕未來發生某些壞的事情,用負面的催眠成為主要的一個過濾器,然後用這些來引導孩子做某些行為,那父母根本是處在一個確保不要受傷的地方。如果用這樣一種信念、價值觀來引導孩子,想在孩子的生命裡面可以有無限的創造力,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你的狀態已經處在了一種戰鬥、逃跑、保命的過激反應,一種求生存的狀態,你並不是處在一種流動的、打開的、擁抱這個世界的狀態。所以父母的狀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催眠。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 長按保存圖片分享朋友圈

催眠是為了能夠讓我的生命帶來更多的創造力,因為過往的我活在別人的想法裡,活在別人的教育裡,活在別人的身份裡,活在別人的信念裡,讓我沒辦法帶來新的可能性。


所以是時候透過催眠去更新某些東西,也許是身份感,也許是古老的信念,也許是新的價值觀,新的生命意義,透過催眠可以帶給我們這些創造力。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結語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已被植入了太多的負向催眠——自己和這個世界不夠好、不夠完美、不夠安全……在突如其來、持續性的社會大事件發生時,尤為如此。


正向催眠,就是幫助我們打破負向催眠,打破思維慣性,覺察到自己真正的需要,並幫助我們去實現一個我們真正希望的改變。


下一期,聽黃仕明老師繼續為我們分享,如何開始一段催眠,如何用一個新的正向催眠,迎接美好的未來。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2020年

《生命·成長》系列教育紀錄片第二季

看見生命、看見成長,看見更廣闊的天地


《生命·覺者》原班人馬

歷時兩年製作,再次誠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長》系列紀錄片

第二季嘉賓名單


尹燁|華大基因CEO,科普大V

彭凱平|心理學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嚴伯鈞|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藝術課》講師

田宏傑|兒童心理教育專家

董梅|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葉遜謙|戲劇教育者、導演

黃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學院創始人

郝景芳 | 雨果獎《摺疊北京》作者童行學院創始人

約格·迪爾克斯

|一行禪師德國正念禪修中心導師

王昱珩(水哥)|《最強大腦》中國戰隊隊長之一

史炎|脫口秀演員,噗哧學院院長

李松蔚|心理學科普大V

林欣浩|作家,著《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等

傑弗瑞·薩德|“現代醫療催眠之父”米爾頓·艾瑞克森嫡傳大弟子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教授及榮休校長

約翰·貝曼|世界頂級薩提亞家庭治療大師

奧托•夏莫 | U型理論創始人

周芳 | 紀錄片《水下中國》導演


- END -


出品 | 此念

編輯 | 依瀾

排版 | 王啊晶


催眠不是睡過去,而是在更深的地方醒過來|黃仕明1《生命·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