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站上1萬美元 乳業大變局漸行漸近—新乳業的“科技使命”

近期,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9年度經濟數據,中國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大關,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分析,人均GDP增加,這就意味著中國消費規模還將持續整體擴大,消費升級也可以持續推進。

相比於80年代的“萬元戶”,這次的“萬元戶”不僅僅是計價貨幣從人民幣換成了美元,更重要的是消費實力的一種脫胎換骨,80年代的老三樣“手錶、收音機和自行車”,現在收音機甚至已經只能在博物館中看到,而在新“萬元戶”的消費計劃表裡,不但是品類得到極大豐富,對產品價值的追求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面對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技術的創新和升級,能夠對消費產生重要的催化作用。科技狂人馬斯克創建的特斯拉,通過短短16年的發展,市值已經超過老牌車企通用。而即將迎來上市一週年的新乳業,作為新希望集團旗下乳業板塊的核心資產,卻以打造“科技型乳企”的定位,專注於產品本身的創新,打開了企業發展的新局面,在2020年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個省級的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一個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等。

人均GDP站上1萬美元 乳業大變局漸行漸近—新乳業的“科技使命”

數字化轉型 從企業利潤鏈向顧客價值鏈的演進

90後、Z世代這些“新鮮一代”,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5G、AI、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技術的興盛,特別是數字化的深入發展,變革了用戶的生活方式。據阿里數據顯示,90後消費者更願意為專屬感和認同感買單,2017年定製化商品搜索次數達到上億次,比上年增長24%,消費者已經從單純的“購買”行為逐漸轉變為為“認同感”買單。過去專注於成本、價格、利潤的企業生產行為組織模式,必須轉型到以提升和鞏固顧客的“認同感”為第一要務。

如何讓企業銷售端、生產端乃至全鏈條對顧客感受的反映像“味蕾”一樣敏銳而準確,以小批量、定製化為特點的柔性生產已經漸成趨勢。隨著消費者對乳品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新乳業開始使用柔性化生產工藝技術。當前,新乳業已全面啟動數字化轉型,可以概括為“1-654戰略”,亦即以1個新希望乳業數字生態圈為目標,聚焦6大業務環節,重塑“人-貨-場”的有機互動,夯實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本管理等在內的5種管理支撐,建設敏前臺、大中臺、穩後臺、雲平臺4大技術平臺。

伴隨著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立足多區域、多品牌、多生產線的獨特優勢,新乳業結合大數據信息技術和供應鏈智能化、積極佈局工業物聯網,通過傳感器等終端,能實時體現生產環節的位置、溫度、工作狀態等信息,基於這些數據,由定單決定生產量,建立彈性的生產體系,有針對性地改進裝備製造工藝,匹配越來越個性化、精細化的消費需求。

去年5月,新乳業發佈了鏈接消費者的全渠道會員營銷平臺——鮮活GO,作為營銷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平臺,將整合天貓、京東旗艦店、微商城、自營門店等原本獨立的線上線下零售渠道,嵌入消費者生活的每一個場景,並融入交互功能,打通從引流、促活、留存到裂變的全程消費者鏈路。

強科技研發 自主研發贏得國人點贊

最近,新乳業與高校合作完成的“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篩選及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本次科研項目成果來自於新希望乳業“產學研”項目之一,由浙江工商大學顧青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歷時10年研發。這一項目聚焦於功能型發酵乳產品研究,旨在進一步開發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的功能性乳酸菌菌種資源,並打破產業化生產瓶頸,擺脫對進口菌種的依賴。

人均GDP站上1萬美元 乳業大變局漸行漸近—新乳業的“科技使命”

該項目創建了功能性乳酸菌精準篩選新方法,獲得了產細菌素、葉酸、胞外多糖等功能因子明確的乳酸菌菌株;闡明三類產細菌素、葉酸、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的特定功能,並揭示其功能作用機制;突破了功能性乳酸菌發酵菌劑及功能性發酵乳製品產業化生產關鍵技術,實現功能發酵乳製品的規模化生產。目前,新希望乳業的記憶酸奶、源態酪乳等產品都是源自這項技術研發出的自有專利菌種,這些菌種針對中國人群營養健康特徵而研發,因此其產品無論在口感、營養價值上都更加貼合國人的口味和需求。

而新乳業專注於科技創新並非一時心血來潮,其打造科技型企業的“野心”也並未侷限於國內,荷蘭王國萬豪勞倫斯坦大學、新西蘭皇家農科院、瑞典查爾姆斯科技大學、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都成為其合作對象;在科技強國以色列,與老牌科技企業SCR展開技術合作;在波士頓建立科研創新中心;組建“乳品營養與功能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中國優質乳試點工程實驗室”等多個科研中心,形成了“四洲四國”的全球化科研佈局。去年12月25日,新乳業新科技研究院正式落成,研究院整合了既有的科研中心和產學研平臺等資源,將開展生物科技、精準營養、現代工藝、品質研究和質量管控5個方向的科研攻堅。

新乳業以其堅實的科技成果積累,支撐了“鮮戰略”的實施,自2010年確立了“鮮戰略”之後,新乳業一直著重發展低溫乳製品,銷售額佔比已經達到60%以上。其推出的只賣當天的“24小時鮮奶”,菌落總數等多項指標優於歐盟標準,活性營養物質高達普通鮮奶的3倍。目前企業內部正在全體系推進75℃/15S的低溫巴氏殺菌工藝,更大程度鎖存優質乳之核心標準——活性營養物質,並將優質乳標準在全體系推廣。

綠金產業鏈 激發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共感”

2019年,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對中國綠色消費的趨勢進行的調查,有82.06%的受訪者願意為“中國環境標誌”認證產品支付同等甚至更高的價格。調查表明,消費者購買安全放心的綠色產品的意願不斷增強,公眾對綠色食品、綠色家裝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消費者不僅願意購買高品質的綠色產品,同時也關注生產方式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面對這一代更加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消費者,企業首先必須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倡導低碳環保的生產方式,讓消費者與企業“共感”,進而產生對產品的認可,新乳業打造“綠金產業鏈”的模式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新乳業致力於打造低碳牧場,通過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種養循環,保護環境中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鏈平衡,創造出特色的“綠金產業鏈”。

在養殖環節,以提高飼料轉化效率、降低廢物外排數量為核心,不斷改進飼料生產與營養調控,實現奶牛營養需要的的精準配比,包括過瘤胃氨基酸、小肽、B族維生素的試驗與推廣,促進奶牛瘤胃健康,構建精準日糧與養殖模型,讓奶牛最大化質量和產量產出。近幾年奶牛飼料轉化率(鮮奶產量/採食量)已經從1.3逐漸提升到1.5以上。

在環保與種養循環方面,新乳業大力實施循環經濟模式,如位於洪雅縣的示範牧場,牛糞經統一收集後進行固液分離,固體經過發酵後,作有機肥原料;液體經過集中收集、發酵,產生的沼氣作燃料功能,剩餘的液體經過無害化處理後,回田消納,實現了零排放和廢物全程利用。

近幾年,融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新乳業規劃和設計了覆蓋奶牛群體改良(DHI)、數字化奶牛健康系統、精準飼餵與營養調控、冷鏈物流運輸系統、物碼溯源、成本精益化平臺等的全鏈條應用,新乳業的飼料轉化率提升15%,奶牛熱應激影響下降至5%以內,日糧精準投放率提升到98%以上,整個過程每單位生產碳排放降低15%以上,產品成本核算效率提升12倍以上。

當前我們已經全面進入數字化時代,每個企業都刻上了數字的屬性,數字化生存是每個企業都需要回答的課題,國家提出要建設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型基礎設施,就是為了應對數字化時代的要求。而對企業來說,只有把核心競爭力建立在數字和創新的基礎上,才能在新消費的圖景下更好地創造顧客價值,以長期主義的思維保障企業永續發展。新乳業之所以為“新”,也正是因其以科技型企業的定位,主動推進數字化轉型,在堅持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同時,也成為傳統乳企向“新乳企”轉型的典型和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