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解決交通擁堵的角度看城市新模式的優越性

交通擁堵,已成為世界所有城市的通病。在城市規劃理論中,有一種錯誤的思想一直左右著人們對城市的規劃,認為私家汽車的發展,是形成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根源,解決的辦法是必須限制私家汽車的發展,包括限購、限行、限停等,同時倡導以公共交通(包括地鐵、空鐵與公共汽車等)替代私家汽車,因此,

市內道路與停車位規劃基本上不考慮私家汽車的長遠發展需求,實際上,擁堵與公交盛行,兩者均嚴重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並嚴重降低市民的幸福感。

本文強調私家汽車代表人類城市交通文明進步的方向,並從交通擁堵的角度,向讀者介紹城市新模式的優越性。

一、私家汽車比公共交通高效、舒適與靈活

私家汽車相比公共交通,具有高效、舒適與靈活性強等優勢,在沒有交通擁堵的市內環境中,平均私家汽車每次出行所花時間,只有選擇軌道交通(包括地鐵與空鐵等)與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四分之一,私家汽車每美元出行成本所產生的增值效益是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12至17倍!

二、利用生物能源發展私家汽車,不會形成汙染與能源危機

在推廣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型清潔燃油的情況下,發展私家汽車也不會形成環境汙染與能源危機,各種廢植物與野生植物都可以用來進行缺氧熱降解制取生物原油,然後進一步製取生物汽油與柴油,它們用於汽車的過程僅僅是大氣二氧化碳的循環利用,不會增加大氣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

三、交通擁堵與公共交通盛行,兩者都會嚴重影響經濟發展與市民生活幸福感

我們從世界各國的城市交通發展上可以看到,不管公共交通如何發展,汽車擁堵依舊,倒如,東京、香港的公交出行百分率高達85%以上,但依然擁堵,並且市民出行的平均移動速度並沒有明顯提高,在汽車擁堵環境中,公交、自行車與私家汽車各種出行的效率大同小異,但是,由於私家汽車具有舒適與靈活的優勢,所以,市民總是盡最大可能選擇私家汽車出行,並且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上升,私家汽車人均保有量總是不斷上升,市內擁堵程度越低,私家汽車保有量及出行佔比增長越快,直至引發嚴重擁堵時汽車人均保有量的年增長速度才會明顯下降,但如果擁堵稍有改善,市民便又開始增購汽車,直至到達汽車人均保有量的極限值為止!其結果是所有市內出行方式的效率都難以提升,這就是城市交通規劃違背私家汽車代表城市交通文明進步方向的惡果!

看看中國與歐美擁堵的城市,以及經濟排回不前的日本便可知道:堅持城市道路規劃以適應低效、低質的公交出行方式為指南,不僅解決不了擁堵,還帶來經濟的停滯不前,可以肯定地說,哪裡經常擁堵或公共交通盛行,那裡的經濟便難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也大打折扣、甚至蕩然無存

四、"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才是科學地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根本出路

人類應當思考的是如何通過合理調整城市建設用地對建築的容積率與人口空間密度,來適應私家汽車對市內道路與停車位增長的需求,而不應是削足適履地選擇低效、低質的公交出行方式與相應的城市交通規劃模式!

只有池昭新發明的"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遵守城市交通、能源、水源、產業、生態與安全空間,隨經濟發展而增長的發展規律,分區域配置備用發展空間與永久性自然地貌,並通過模式的漸變方式實現新舊城區的通用,這才是人類科學地解決城市交通、能源、水源、產業、生態與安全等一系列世界性難題的根本出路,也是實現城市經濟持續增長與聯合國新城市宣言的唯一可行模式與唯一正確模式!

最後必須強調:使用新模式沒有任何風險性,即使發現不實用,也隨時可以切換回傳統規劃模式,所以不必顧慮!

從解決交通擁堵的角度看城市新模式的優越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