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網絡效應從何而來?

嗨訊社-長風

網絡平臺可以概念化為互相連接的實體或節點系統,無論是工業平臺還、內容消費平臺還是電商平臺,其獲利的關鍵都取決於平臺中網絡效應的出現。本期嗨訊社將以兩個小案例為大家講述平臺如何獲得穩定的網絡效應。

研究認為穩定的網絡效應主要源自於以兩個方面:網絡效應的基礎—流量、平衡多方利弊——多方交互的順暢進行。

(1)網絡效應的基礎—快速搶佔流量資源

眾所周知,這是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無論平臺成功與否都離不開流量的管控。馬化騰曾自問,騰訊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眾多人的反饋中其一是流量,其二是資本,但實質上只有具有流量的基礎才能夠實現資本的積聚。微信坐擁11億月活,QQ月活也破7億,這種級別的流量絕對是首屈一指,龐大的流量基礎不僅為企業實現單一產品的獲利,還能夠依託流量基礎孵化出更多創新性的產品,微信與微視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例子,兩大產品的關係好比父子,而且這個兒子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短視頻市場競爭相當殘酷,爹總需要給後輩鋪好前路,不僅給了其得天獨厚的流量基礎,還試著為其掃清一切障礙。那麼如何快速的搶佔流量資源?依託流量的平臺會都會依賴先期的定價策略,針對不同人設計不同的收費結構,通過提供物美價廉的服務促進交易規模的增大、實現利潤的增加。因此,最快速搶佔流量資源的辦法便是貫徹看似“免費”或接近“免費”的模式。

(1)平衡多方利弊——促進多方的交互

多方交互的關鍵在於如何與他們實現價值的共創,簡而言之便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平臺中獲得所需要的東西,平臺提供商為用戶提供最優質的交互體驗,如何固化參與者,形成長期穩定變現的流量基礎,實質上平臺放要做的是多方的權衡,權衡什麼?以“滴滴”為例,任何人都知道雨雪天打車不好打,但同樣雨雪天裡司機恐怕也並不想工作,這種情況下用車的需求遠遠超過了供給,那麼為了更好地激勵司機出車,雨雪天乘客打車將會支付更高的費用,這種“潮汐定價”在經濟學領域再平常不過,但是真的就這麼簡單麼?這種情境下交易量雖然有所上漲,但也會有人存在一種質疑,質疑什麼?乘客會質疑這和趁火打劫有什麼區別?人類的根本是自私以及對公平的渴望,任何人都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哪怕這種傷害在所難免。試想一下極端的情況,如果大量客戶放棄在雨雪天打車的想法,這表明需求量在下降,供給量也隨之下降,為了提升司機的積極性,平臺將進一步提升計價機制,那麼久而久之必然會對供需結構產生循環性地抑制作用。所以,如何促進各種情況下的交易的順利進行其實是一個看似簡單、操作艱難的事情,平臺作為一箇中介需要通過規則的設定讓不同參與者在不同情境下均受到同等交易價值的優待,這不僅要考慮經濟因素,還要保證各方情感、心理、商業倫理等多方因素的協調,利用大數據等在動態交互的過程中權衡利弊,從雙元(陰陽)的視角考慮交易過程的兩面性。

本期嗨訊社從兩個方面解析平臺如何獲得穩定持續的網絡效應基礎,接下來,我們將利用2-3期來解釋平臺如何在競爭中勝出?平臺的競爭格局是怎樣?現實商業環境中的“贏者通吃”真的存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