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罪卻要謝不殺之恩?

皇上近日很是煩燥,原因倒不是因為蒙古邊關近日總是頻繁騷擾,而是朝中無合適的人掛帥出征,皇上雖有理想的人選,只是,兵部尚書王翦,當初打江山的時候,隨自己出生入死,還曾救過自己的命,他如今已年過半百,該讓他在府上頤養天年,聽說他最近新添了孫兒。忽然,皇上想到了好點子。


次日,皇上召見王翦,像往常一樣喝茶下棋,只是一場棋未完,皇上說:“雖不是什麼大事,卻也該讓你看看。”王翦翻開一看,嚇得跪在地上:“臣絕無二心,望皇上明察。”皇上便說:“這份舉報寫的太過詳細了,看來是有人忌諱你在京城,出去避避也好。”後來,聽說上朝時兵部尚書王翦自請去鎮守邊關,皇上一再挽留,也沒能改變他的主意。王大人確實滿門忠烈,在他死在任上的時候,還對妻兒說:“皇恩浩蕩,要不是皇上念及舊情,我們早已被滅九族了。”

是不是覺得王大人太冤枉了,明明根本就沒有罪,卻還要感謝不殺之恩?《老子》說——“欲取之,先予之。”在這裡用“欲予之,先取之。”更為恰當。

沒罪卻要謝不殺之恩?

你去看醫生,醫生說:這可能是個瘤。你慌忙去查資料,去各個檢查過的醫院取自己的X光片,在你折騰好久之後,再給他看時,醫生卻說,這只是鈣老化而已。你是不是有”謝不殺之恩“的感覺。這也就是為什麼聰明的媽媽會在孩子還有十分鐘該回家的時候就呼喚孩子,在孩子一再央求下,答應再玩十分鐘。聰明的老闆不會先告訴職員今年發多少獎金,而說市場不景氣,可能要裁員。最後在年末的時候告訴大家有獎金。

所以,聰明的人總是遵循”欲予之,先取之。”的理論,人的心理就是這麼奇妙!

喜歡的朋友轉發關注懶得取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