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做自己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做自己

有時候為了贏得關注那些受到父母傷害的孩子都會戴上一副面具,他們不能擁有真實的自己,不能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因為他們必須滿足父母的自負感,他們不敢發出真實的聲音,只能間接和迂迴的滿足自己的種種要求,他們把自己視作受害者,把自身的感受轉移到他人身上,因為責怪他人能讓自己獲得解脫,然後擺出一副我真可憐的姿態,當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做了父母,也不會允許孩子做真正的自己,如果孩子膽敢做一回真我這些父母就會在孩子面前扮演受害者或者犧牲者的角色,令孩子感到內疚,沒有什麼比試圖做自己更令父母傷心的事了。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做自己

麗麗是8個兄弟姐妹中的一員,她從小就發現父母的經歷不得不分配給很多孩子,他感到不滿足,進而發現如果想獲得父母的更多關注,就得有點兒特殊的表現,於是他好幾次試圖扮演音樂劇中的角色,努力的表演,以壓住兄弟姐妹的風頭,有時候他會變得疑心重重,總覺得這裡痛那裡癢,但不管他怎麼努力,現實卻是嚴酷的,因為父母要管8個孩子,分給他的關注也只有那麼多。

就這樣總覺得不對勁的莉莉長大了變成了一個憤憤不平的婦人。她嫁給一個男人,他對賺錢比對他更有興趣,因為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麗麗只能獨自撫養兒子,由於缺乏情感寄託,兒子就成了他的宇宙中心,他把兒子視為滿足自己心願的對象,將他培養成自己心目中理想伴侶的樣子。

兒子的朋友們都羨慕他得到了母親那麼多的關懷,卻根本不瞭解她,其實並不幸福,因為他承受了太多的壓力,莉莉希望兒子做一個了不起的男人,因為她的丈夫和父親都不能讓他滿意,兒子每每想要擺脫母親的束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時都會感到歉疚。

麗麗在兒子面前最大限度的扮演著犧牲者的形象,每當兒子與他意見不一致,他就會強調自己為兒子付出與犧牲了那麼多,以及自己是如何將全部生命都奉獻給了他,他利用眼淚和哀傷控制了兒子,兒子的父親甚至抱怨兒子從自己手裡奪走了妻子。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做自己

兒子感到自己對母親有所虧欠,似乎他有責任讓母親感到幸福,唯有如此才能彌補麗麗的父母和丈夫給她留下的缺憾,於是,兒子深陷其中。

他放棄了出國留學的心願,不敢出遠門,只在於母親看得上眼的女孩子約會,因為他擔心自己如果離家太遠,麗麗會受不了她誤以為自己是母親唯一的救星,於是淪為母親犧牲情節下的又一個受害者。

後來兒子終於墜入愛河,但他的女友與麗麗一樣,控制慾很強,並且也能喚起他的負疚感,如同莉莉所做的那樣,母親和女友之間的競爭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等到兒子做了父親,你越發感受到了威脅,於是他不斷的同兒子博弈重新使用童年時採取過的手段去博取關注,比如他整天疑神疑鬼,認為自己生病了,力力竭盡所能的獲取兒子的關懷,並樂此不疲,加上兒子沒有能力擺脫母親,最終她的婚姻也出現了裂痕。

許多女性特別容易陷入這種犧牲者的情結之中,我們會不自覺的相信自己,可以照顧好他人,並會為自己的行為編造出一種使命感,當一切最終無法令我們滿意的時候,我們就會在主觀上把這種不滿誇大,然後將我們照顧關懷的對象同我們自身捆綁起來,擁有且主宰自己的情感世界並對它負責,我們也許對此望而生畏,於是便會用間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比如我們宣稱自己對他人充滿關愛,其實只是藉此來強調自己的價值,換句話說我們為他人服務的目的只是填補自己的空虛,這樣做的結果是破壞性的,我親眼見過許多孩子在不明智父母的掌控下變成了受害者,我建議我們要放低身段,不要做一個發佈許可令的專制家長,而要時刻提醒自己,我不應自認為對孩子的精神世界擁有評判權,我應當解放孩子,讓他不必事事徵求我的認可,也無需為我的不認可感到害怕,一旦孩子贏得這份權力,我就應該自由寬鬆的鬼給予她認同。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做自己

我們需要用智慧去發現孩子身上的火花,哪怕它看起來很普通。

我們渴望拓寬自己的眼界,做到既不用成績去衡量孩子,也不設定某個目標去限制孩子。

我們渴望每天與孩子從容優雅的相伴,僅僅陶醉於孩子本身的存在。

我們要明白自己的平凡無奇,但又能欣賞其中的美好。

我們的存在不是為了對孩子的本真狀態進行評判或認可,我們也不應當決定孩子的生活軌跡,而應成為他們的精神夥伴。

孩子富有無限的智慧,一定會按照它固有的方式大放異彩。

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