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文/小白說娛S姐 原創精品,請勿轉發

潘粵明版的《龍嶺迷窟》與《鬼吹燈》一樣,一上線就成為好評不斷的爆款,直至收官在即仍舊高分不下,除了高度還原之外,傳統文化的傳輸也是一大亮點。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儘管《龍嶺迷窟》是一部精彩絕倫的盜墓尋寶的虛構作品,但裡面真實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民俗文化成為盜墓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李淳風重重機關的風水墓地,扎格拉瑪族的紅斑之謎,從三國流傳至今的摸金校尉…………

虛構與真實的結合呈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未知世界,在真實感的代入中潛移默化的瞭解到傳統文化知識,卻沒有察覺到知識背後鮮為人知的隱情:

作為摸金校尉的後人,早已感染紅斑病毒的胡八一,明知道病毒無藥可解為何還要相信詛咒尋找雮塵珠?

被佛像金眼迷眼的鷓鴣哨,真的如托馬斯所說只是單純的特克斯勒效應嗎?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龍嶺迷窟》並非只是簡單延續鬼吹燈的盜墓與歷史,還埋藏了許多被人忽視的科學知識的還原,讓盜墓宇宙不再侷限腦洞大開的未知世界,而是讓更多人明白摸金小分隊為何執著於雮塵珠的尋找,地下城裡又隱藏著古人怎樣的大智慧。

從影視劇裡,我們積累了平常忽視的知識;從古人智慧裡,我們對活在當下的人生又多了一層新的思考。《龍嶺迷窟》裡帶動劇情高潮的三個核心的人或事,又是如何給我們指點迷津?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催眠的佛像:如何突破特克斯勒效應的侷限?

鷓鴣哨出場的三集90分鐘戲份裡,成了《龍嶺迷窟》推向高潮的巔峰。有人驚歎高偉光恰到好處的演技和顛覆印象的顏值,也有人被五塊錢特效代入情境的無法自拔,而我卻被了塵大師“拔眾生苦予眾生樂”超脫世俗的大智慧而感動,就是這樣沉心放下的智慧曾經救過他們的命。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黑水城的開篇就是佈滿機關的暗道,其中讓他們僥倖逃脫的佛像金眼差點讓他們失足命歸懸崖。了塵、鷓鴣哨和托馬斯的三人行,在關卡通道里遇見了一束金光,這束長達1分鐘的金光迷眼長鏡頭中,三人催眠後的表現儼然不同:鷓鴣哨求珠心切大步向前,了塵參禪悟道剋制定心,而托馬斯滿臉慾望毫不掩飾。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用視覺擾亂人性心智而迷失自我的機關,就是來源於1804年發現的特克斯勒效應。特克斯勒效應正是瑞士學家偶然發現的視覺刺激的科學成果,當我們的目光聚焦在某個固定點時周圍物體變在視野裡消失。

這種特殊的視覺現象被很多人看作“眼見不一定為實”的大腦欺騙。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至理名言,說的是一切以親眼所見的客觀事實為依據才值得可信,但鷓鴣哨一行人恰恰深陷在肉眼所見的真實陷阱裡,一味的被眼前吸引又一味的被心中雜念擾亂,忽視了表面所見的真相可能存在虛實難辨的假象。

所以,孔夫子與徒弟顏回在討論吃食供養的問題上也犯了眼見為實的錯誤,從個人內心的片面揣度中誤會了顏回的孝敬,這才有了“耳聽不一定為虛,眼見不一定為實”的由衷感慨。

很顯然,特克斯勒效應的另一個方面是,被心中湧現的慾望與雜念支配下的感性認知,容易犯下片面的客觀錯誤,甚至誤入歧途。

這就是我們從未察覺的自我侷限,講的是慾望貪婪帶來的人性拷問,就像井底之蛙常常以己奪人目光淺薄,也像了塵嘴中所說的心念雜亂迷失自我,那怎樣做才能逃出自我設限的牢籠?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在《看穿讀心術》的紀錄實驗裡,基斯巴利為示範兩性之間如何專注交流而不被他人打擾的約會,用兩眼之間的吸引力彌補場景更換的干擾,這種類似特克斯勒的隧道視野效應道出了“眼見不一定為實”的解題思路:只有專注與開闊才能心無旁騖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在紛繁雜亂的世界裡,我們需要像基斯巴利那樣學會專注的吸引力才能讓他人欣賞自己,讓自己倍感自信。但過度沉迷自我內心的膨脹便會走進特克斯勒效應的自我設限,所以人的視野也需要走出隧道之外站在高處才能看得更遠,這就是開闊。

開闊與專注效看起來像是自我矛盾的問題,實際上是和藹可親的孿生兄弟。在《龍嶺迷窟》的開篇農民春來就是矛盾的實踐者,為了一隻繡花鞋他拿到了眼前區區180塊的小錢卻忽視了寶貝自身的價值,而野心與貪婪也幫助他露出了保有古董的馬腳,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長遠的發展,才是專注自我慾望的詬病。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寧願捨棄八十多天的縣令也要守住底線,這種高瞻遠矚的膽識與魄力才有了一代文豪詩人。

視野的狹窄與寬闊,全都取決於自己。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紅斑的詛咒:安慰劑效應的精神食糧能帶來什麼?

《龍嶺迷窟》的整部劇其實都在講一個故事:尋找雮塵珠。扎格拉瑪的後人為擺脫紅斑喪命之苦世代找尋雮塵珠的下落,胡八一和胖子兩位主角也受盡了紅斑病毒之累,以身涉險尋找雮塵珠的下落。所謂的紅斑詛咒都源於雮塵珠,那麼雮塵珠到底有什麼解毒妙處讓所有人甘願為它放手一搏?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用Shirly楊的說法來看,胡八一能夠染成紅斑得益於雮塵珠釋放的病毒,雮塵珠不一定是解毒的良藥卻是病毒產生的源頭,所謂尋找雮塵珠只不過是為了找到解毒的方法。可想而知,雮塵珠並不是紅斑詛咒的良藥,為什麼所有人為了從未見過的珠子仍舊樂此不疲的奔波前線?

雮塵珠既是毒藥也是良藥,是二氧化硅組成的礦物石鳳凰膽,遠看釋放毒性,攜帶易感輻射,研究它卻可以讓倖存者有1%的生存希望,這就是搬山道人世代尋珠的原因,也是胡八一等人冒死前行的重要因素。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為了寶貴的延長壽命活著的機會,所有人都願意用盡精神力量奮力向前,如同奄奄一息的行軍隊伍也能望梅止渴的撐到最後,這種超越物質近乎精神力量的執著就是安慰劑的效應。

在醫學層面上,讓無藥可救的患者相信此治療方式有效而症狀自動緩解的現象,就是科學定義的安慰劑。從精神層面上,當走到絕境還能夾縫生存不輕言放棄,就是相信一定會有未來的希望,從而改變刻板的認知。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改變原本的思維方式就能帶來柳暗花明的精神轉變,這種潛意識的精神食糧究竟能為我們帶來怎樣不同的人生?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創造奇蹟,改變命運。人的一生都在追逐命運,不管是渴望發財致富還是事業巔峰,都是想改變自身命運的希冀,所以,無論我們身處於何種處境都會有萌生改變命運的想法,聾啞人海倫也是如此。因為老師的一席話,讓後天聾啞的海倫學會了說話讀書,一個殘疾人擺脫黑暗走向光明,靠的還是要精神力量,對創造奇蹟的海倫羅斯福夫人說:

她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驚人的頑強精神走完人生之路。

心理暗示,改變思維方式。為什麼我們生活過得再好也總會有用之不竭的煩惱?不是生活一地雞毛,也不是無窮盡的慾望,而是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所有的苦惱只要換一種心境與思維就會有豁然開朗的光明。魯迅先生提到的阿Q精神就是我們經常不願面對的自我安慰,但反過來看在逆境下的阿Q精神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激勵的精神勝利法?

馬雲高考兩次落榜,在振臂高呼中讀大學出人頭地改變命運,第三次考入了師範學院,有人問他成功的捷徑,他在海博翻譯社題下了四個字:永不放棄。

所以,你能懂的胡八一們永不放棄追尋雮塵珠了嗎?就像我們跌跌撞撞也要自我安慰的前行一樣,在逆境中堅持所堅持的就會有成功的可能。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胡八一的魅力:什麼樣的領導力才能活得更通透?

全劇最核心的一點是胡八一,他是鬼吹燈系列的靈魂人物,也是個性鮮明人心所向的關鍵核心。在原著中,胡八一是偵察兵退伍知青返鄉的摸金校尉,高大魁梧幽默風趣,豐富的偏門知識和實戰經驗,成為王胖子潛意識裡認定的領導者,儘管沒有誰明確指明胡八一是領導者的存在,但危機關頭卻成為解救眾人的關鍵,真的只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定位嗎?並不。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大金牙是行走的百科全書,豐富的歷史知識確實遠勝於胡八一,但糟糕的自救能力成為連累眾人的焦點;

Shirley楊是身手不凡的高材生,卻少了凝聚眾人力量解決實戰困境的應變力;

王胖子空有一張耍嘴皮子的幽默,除了勇闖險境的刀劍功夫,幾乎什麼都不行。胡八一繼承了王胖子的幽默,同時彌補了Shirley楊缺乏實戰經驗的缺陷,常常在困境裡有出其不意的解決方案解救眾人於水深火熱之中,開篇第一場胡八一察言觀色春來就已經道出了軍人的經驗閱歷和偏門的傳統知識。

最重要的是有人之所向的凝聚力,願意被人跟隨。講真,像胡八一這樣的人設很受人喜愛活得也很灑脫,沒有古板與架子,有取之不盡的應變力、凝聚力、個人綜合能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領導力”。

鷓鴣哨被佛像催眠,胡八一命懸紅斑,《龍嶺迷窟》背後隱情太意外

一個人活得通透並不是看盡繁華之後的淡定,而是具備綜合實力後的處事不驚。胡八一能在水銀困局裡找到生路得益於超強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二者就是經常所說的綜合能力,能夠在危機當頭展現過人本事讓人心服口服,兩個因素缺一不可。

如果沒有厲害的綜合實力,恐怕很難做到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就不會有逆向思維搞定星宿走進懸魂梯的一幕。在鳥籠效應裡,我們經常習慣性的遵從以前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容易固步自封難以多個維度考量,只有強勁的綜合能力和了解人性發揮個人魅力的軟實力,才有打破墨守陳規的侷限。

自然,所有人願意多傾聽胡八一的主意,願意以他為核心的商討,也就是我們常說毫無架子的凝聚力,而這就是具備以上兩個能力之後發揮的無形資產。

無論是特克斯勒效應的侷限、安慰劑的精神食糧還是胡八一的個人魅力,《龍嶺迷窟》用劇情的高潮、主題的核心、人物的關鍵三個方面告訴我們為人處事的態度與哲理:人生之路都不要裹足不前,跌落人生困境並不意味著毫無轉機的低谷,能夠柳暗花明重新走出重圍的只有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