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教育失敗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不應該由賈母負責?

賈府教育失敗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不應該由賈母負責?

賈母堪稱《紅樓夢》中成功的女人。但是有人說她對兒子的教育很失敗,說她不是合格母親,未免有失公允。

一、賈府的教育體制、教育方式的傳統

賈府的傳統還是很注重教育的。男孩由男性長輩,主要由父親來教育,並且設有家學,男孩可以到家學去讀書。

女孩由女性長輩教育,主要聚集在祖母身邊進行輔導。從大觀園的詩社來看,賈府女孩的教育水平還是蠻高的。


賈府教育失敗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不應該由賈母負責?

二、先說男孩的教育

中國古代孩子屬於整個家族。從賈母寵溺寶玉以至於賈政夫婦難以插手管教來看,當年賈代善夫婦管教賈赦、賈政時,頭上也有一把大傘保護。待保護傘退去,孩子的性格已經形成,賈母再想管已經來不及了。賈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管兒子,正如賈政和王夫人不能按自己的意願管寶玉一樣。這是賈府的傳統。

我們大體估算一下,賈母只比賈赦大十幾歲。賈母初作母親時還是個孩子。男權社會講究三從四德。當年的賈母新媳婦進門,從重孫子媳婦做起,不但伺候公婆,還要學習管家。沒有時間和精力教育孩子。賈赦可能也是長輩幫助撫養的。

賈家男子適齡後要去上學堂。賈家義學原系始祖所立,如今也呈式微之象。賈代儒能在這百年旺族的家學掌塾,絕非等閒之輩,學問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他對自己孫子的教育卻十分失敗。賈府學堂成了個藏汙納垢的地方,孩子很多壞都是在那學的。

賈府教育失敗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不應該由賈母負責?


賈府的男人們,賈敬一味愛好煉丹,功名家庭都不要了,只跟道士們廝混。賈珍高興了就和兒子一起胡搞,不高興就是一頓打罵。賈赦行為不端,對兒子也是非打即罵,荒唐起來竟把自己的丫頭賞給兒子做妾。賈政倒是個嚴父,對兒子很少關愛,打罵訓斥也是家常便飯。

賈母是女人,“三綱五常”要求,婚後從夫,丈夫不在了要服從兒子。說兩個兒子沒有培養好怨賈母,顯然有失偏頗。畢竟賈政自幼善學,並且欲以科甲出身,作為傳世幾代的世家子弟,這是非常難得的。如果一定把教育他倆的責任歸於賈母的話,也不算完全失敗。其實賈母不失為一個合格的甚至可以說是優秀的母親。賈府後輩一代不如一代,不是賈母造成的,主要還是得意忘形,驕奢淫逸,不思進取,沒有憂患意識,縱然萬貫家財,最終坐吃山空。 賈府落敗不是一句培養失敗所能概括的。

再看家庭教育。在清虛觀打醮那一回,賈珍發現賈蓉乘涼去了。在眾家人面前,先自己呵斥,又命小廝啐他、呵斥他:“爺還不怕熱,哥兒怎麼先涼快去了?”然後才告訴他回家請他娘來伺候老太太。賈蓉有錯,但是當眾又是呵斥,又是啐臉,對成年的兒子毫無尊重。甚至對其人格給予極大的侮辱。

賈府教育失敗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不應該由賈母負責?

賈蓉一個美服華冠的少年,在賈珍高壓教育下,被培養成了一個毫無廉恥心的渣男。而且越來越齷齪,這是長期羞辱教育之功。

賈珍更有一套言傳身教,他父子熱孝在身,說到二姨兒、三姨兒居然會心一笑。賈蓉回到家就和姨娘調笑,尤二姐嚼了一嘴砂仁渣子,吐他一臉,他用舌頭都舔著吃。顯然比忍受啐面又上一層境界。

賈珍的教育方法在賈府家教中很有代表性。賈府代代相傳,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其實就是實施棍棒加羞辱教育。

(第四十五回賴嬤嬤)因又指寶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爺不過這麼管你一管,老太太護在頭裡。當日老爺小時挨你爺爺的打,誰沒看見的。老爺小時,何曾象你這麼天不怕地不怕的了。還有那大老爺,雖然淘氣,也沒象你這扎窩子的樣兒,也是天天打。

原來賈母的丈夫賈代善當初管兒子的方式,也就是打。賈政那性格尚且捱打。賈赦由於是長子,賈母又沒經驗也沒空教育,加之長輩溺愛,使得他淘氣異常。

賈代儒教訓賈瑞最嚴,賈瑞一夜不歸,發狠打了三四十扳,不許吃飯,令他跪在院內讀文章。賈瑞苦不堪言。結果是家裡管得越嚴,在外面就越放縱,他學壞了。代儒懲罰手段更嚴,他把學習當懲罰手段,讓他更加厭學,並且摧殘了身體,摧殘了自尊。今日之“狼爸、虎媽”,就是代儒的陰魂附體,不尊重人性的教育方式應該摒棄。


賈府教育失敗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不應該由賈母負責?

三、再看賈母對女孩的教育

其實賈母對教育孩子很有一套,在她身邊長大的孩子,元迎探惜四春,還有林黛玉、史湘雲都很優秀,而且還都發展有各自的特長。元春是賈母手把手培養的,德才兼備,進了皇宮。探春精明能幹,迎春溫柔可親,惜春本不是賈母的親孫女,雖然性格孤僻,但也規矩自重。在賈母的教養下,她們讀書明理,很少受外部影響,不存在那種進學堂被帶壞的情況。賈母還教她們如何收拾屋子,欣賞音樂,教它們優雅地生活。

賈母很講究教育方法。在她面前女孩得到尊重。在清虛觀打醮那一回,有一件小事就說明這一點。

一個小道士躲閃不及,撞在鳳姐身上,鳳姐揚手就給了小道士一嘴巴,並且大罵。鳳姐言行極為不妥,有失大家風範。在公眾場合,又是為貴妃打醮,因為小道士的冒撞,就親手打罵,很不符合貴婦身份,有損有德之家的名譽。

賈母首先否定鳳姐的言行,但她沒有責備鳳姐,甚至連一個嚴厲的眼神也沒有。她把小道士叫到跟前來撫慰,又囑咐賈珍帶了去買果子吃,囑咐不可難為他。雲淡風輕地帶過。把鳳姐的不妥行為可能帶來的惡果消散於無形。賈母對弱者憐貧惜弱,言傳身教是對子孫最好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法遠遠強於講大道理。

雖然賈母極寵鳳姐,可鳳姐很多時候對事情的處理方式,她是不贊同的,但是批評也是含蓄委婉,並通過言傳身教來薰染。既尊重鳳姐,又要鳳姐改善做人做事方法。

鳳姐第一次見劉姥姥時,那態度趾高氣揚,頤指氣使。二見劉姥姥,在賈母的薰染下,對劉姥姥親切隨和俏皮許多,還請劉姥姥為女兒取名,更象個晚輩了。潛移默化間鳳姐改變了。如果王熙鳳能夠活的老,說不定也能修煉成老封君。


賈府教育失敗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不應該由賈母負責?

四、賈寶玉所受的家庭教育對我們的啟示

賈母對寶玉確實溺愛得不像話,養在深宅大院一事無成。賈家抄家後他承受不住打擊出家為僧。賈母要負主要責任。

隔輩親造成的溺愛,更容易毀掉一個孩子。賈母的疼愛為寶玉營造了一個幸福美好的童年環境,但賈母無原則的溺愛,也助長了寶玉諸多壞習慣。儘管如此,寶玉的品行在第四代中仍然算是好的。寶玉雖然不愛讀仕途經濟必備的八股文章,其文采卻是極高的。

賈政對賈寶玉的教育方法也是打罵教育。做得不好要打,做得好也要罵。試才大觀園,賈寶玉口出妙語,賈政連讚許都表現為罵和斷喝。正如魯迅所說,若是老子說話,當然無所不可,兒子有話,卻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賈政雖說也對賈寶玉寄予厚望,但教育方式專制嚴厲,平時不好好溝通、出了事大動干戈,這樣教育是沒有好效果的。賈寶玉沒有因為前所未有的笞撻而有所改變,“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可見棍棒教育的失敗。

現代中國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四二一的家庭結構註定他們成為家庭的寵兒,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的物質財富,造就了培養現代賈寶玉的條件。充裕的物質生活條件、隔代親的嬌縱、父母的悉心呵護。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生活、身體健康,對於養成教育關注不夠;孩子到了青春期,獨立意識覺醒,出現叛逆,產生代溝,不少家長陷入茫然。我們應從賈府的家庭教育中得到警示。

賈府教育失敗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不應該由賈母負責?

1、走出隔代親溺愛的誤區

賈母嬌縱溺愛,眾星捧月慣得賈寶玉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感缺失。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了眾人皆為我服務,凡事自有他人,自己無需擔當。第六十二回,黛玉道:“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寶玉笑道:“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賈寶玉責任感嚴重缺失,一旦遇到困難,他只會逃避。

賈府日常生活極盡奢華。賈寶玉終日在大觀園和眾姐妹玩耍,過著琴棋書畫詩酒花的浪漫生活。偶爾有人勸他好好讀書,即被他嫌惡。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青少年他獨立意識逐步覺醒,他開始追求自由生活、美好愛情,他關於精神方面的言行被人視為怪誕。在賈府,寶玉唯一的知己就是林黛玉,於是愛情成了他的精神需求。他不管柴米油鹽與人情世故。賈母等人的過度呵護使他就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眾人不理解他的精神需求。一旦他和林黛玉的情感遭遇挫折,便感到生活無望。賈寶玉曾說:“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當黛玉果真早亡,賈寶玉的精神世界就垮塌了,真的出家做了和尚。

當代中國,大多數家庭都由祖輩帶孩子,隔代親的現象十分突出。孩子像賈寶玉一樣,溺愛有餘、管教不足,他們只知自我享受,不知關愛他人,更不知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艱辛。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爺爺奶奶對孩子既要關心生活,更要注重成長,愛要有道。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隨著孩子的成長,還要培養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

賈府教育失敗子孫一代不如一代 應該不應該由賈母負責?

2、彌補陰盛陽衰,父愛缺失的不足

時下的中國,孩子成長中父愛缺失很嚴重。孩子從出生起,母親、祖母就是其生活、教育的主角,時間一長,父親跟不上孩子的成長,孩子沒有從父親那裡學習養成有勇氣、有擔當的男子漢性格的機會,造成了孩子陰盛陽衰的現象。父親對孩子的關愛、理解、指導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人生價值取向,勇於擔當的使命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生於大宅院,長於婦人、女兒群的賈寶玉,陰柔有餘、陽剛不足,沒有勇於擔當的男子漢氣度,遇到困難就逃避。只有母親的溫柔細膩與父親的陽剛豪放相互補充,才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3、尊老愛幼,和諧家庭,培養孩子健全人格

賈府家人之間為了利益爭吵算計,充滿負能量,令寶玉的世界觀產生偏差,厭倦人生。因而創建和諧家庭氛圍,讓孩子充滿正能量,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現代家庭教育的必修課。一個和諧的家庭,尊老愛幼、父慈子孝,家人之間互相關愛,其樂融融,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關心他人,不自私、不怯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