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称帝后为什么不追封孙策为皇帝,背后原因竟是这样

历史上魏蜀吴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被我们后人所熟知的很多名将都生于这个乱世。魏蜀吴各有三位领导人,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家打来打去,最终都是想当皇帝,只可惜一代枭雄曹操命不长,没坐上王座,最终是他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朝。看到曹丕称帝,刘备也跃跃欲试并过了一把皇帝瘾,但不久后就去世了。最后一个称帝的是孙权,他镇守东吴几十年,并且江东的父老们都非常爱戴他。

最早东吴的建立者是他的哥哥孙策,孙策有勇有谋,并且对外作战时总是冲在前面,但这也造成了他在一次战争中被敌方射了一箭,从而箭伤不愈最后病逝,死时年仅26岁。临终前,因为他的孩子才不过10岁,所以他就将国家托付给了孙权。孙权称帝后,将自己的父亲孙坚的牌位送入宗庙中,并追封他为武烈皇帝。

按一般人的想法,孙权的皇位实际上是孙策让给他的,不管咋样应该也得给他追封个皇帝,但孙权只给孙策封了个长沙恒王。后人看到这儿都认为他不厚道,觉得他有些自私。毕竟当时孙策在建立东吴时,立的功勋要比孙坚和孙权多的多,可以说在当时的局面下,能割据江东要多亏孙策打下的基础。但实际上,按照宗庙的昭穆制度来看,孙权做的并没有出格。

《周礼》记载,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孙坚是始祖,那孙权就是昭,他的儿子就为穆。再往后孙权的孙子就是昭,重孙子为穆,但若把孙策放进去,那他的后人就具备了能与孙权后人竞争皇权的凭据,到时候东吴就有可能出现几位皇子夺嫡的斗争,国家就会更加混乱。所以孙权不追封孙策是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