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宮頸癌如何預防?專家解疫情期間疫苗接種困惑

慢性乙肝、宮頸癌如何預防? 專家解疫情期間疫苗接種困惑

中新網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李亞南)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民眾對疫苗的關注度空前提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趙方輝近日在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媒體溝通會上指出,作為預防傳染病的主要措施,疫苗對於癌症的預防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乙肝和宮頸癌為例,這兩大癌症已經被證實可以通過疫苗接種得到有效預防,但由於各種認知誤區,中國疫苗接種的現狀並不樂觀。疫情期間,不少民眾對疫苗接種也存在一些困惑。

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今年的主題是“防治共同行動”。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明確指出,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通過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種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關的細菌和病毒,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然而當前,大眾在疫苗接種方面還存在諸如“一次接種,終身獲益”、“兒童沒有接種的必要”等很多認知誤區。

據介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國肝癌的主要病因,約85%的肝細胞癌患者攜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標誌。慢乙肝雖然很難治癒,但是很好控制、預防。迄今為止,接種乙肝疫苗仍是預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中國在新生兒及兒童乙肝免疫接種方面取得了矚目成就,低齡幼兒發病率很低,但20-40歲的中青年乙肝發病率相對較高,相關研究顯示:5歲以下的低齡兒童發病率很低;但兒童和青少年隨著年齡增長,乙肝發病率有所遞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許潔表示:“現階段我國免疫策略是保持新生兒優先接種乙肝疫苗,同時在兒童當中進行查漏補種,並且把目光放到了成年人身上。考慮到我們國家慢性乙肝的流行率實際上仍然比較高,提升公眾對於成人免疫的正確認知十分必要。”

作為高發惡性腫瘤,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居於第一位。世界衛生組織(WHO)立場文件明確指出,將9-14歲未發生性行為的女孩作為首要接種對象,免疫接種策略應優先保證該人群的高接種率。

針對在疫情期間,民眾對一些地方疫苗緊張或者接種延遲的擔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喬友林教授表示,宮頸癌疫苗接種應優先9-14歲女生,並且不需要糾結於“價”數,“高危型HPV-16和HPV-18是全球最常見的HPV基因型,約佔所有侵襲性宮頸癌病例的70%以上。目前我國已上市的三種宮頸癌(二價、四價、九價)疫苗在免疫原性,預防16型、18型HPV相關宮頸癌的效力和效果方面無差別,都可預防大多數的宮頸癌,其中進口二價疫苗採用了創新佐劑系統,能夠提高免疫預防的效果,產生比較高的抗體。預防宮頸癌,年齡越小、越早接種越好,當務之急是,家長應改變認知,儘早為適齡孩子接種宮頸癌疫苗,儘早受益。”

專家強調,疫苗接種時,第二針即使延遲了幾個月,與第三針接種時間也要保持一定的間隔,避免接種過度密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