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子女各种不待见,恶语连连,死后子女个个却哭的撕心裂肺,为什么?

名字随便起


这个问题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入手回答。

01 为什么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会不受子女待见?

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一个人在生命要结速的时候,要经历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应该是得了某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卧床,要人服侍的状态。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要是你只有一个孩子,这种情况还好一些,因为他没有别人可以依靠,不照顾就要被人鄙视。如果你有几个孩子,就会出现攀比的现象,谁照顾的多,谁照顾的少,谁出的力多,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横向比较。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应该以孝敬老人为己念,百善孝为先。但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思想。并且从笔者的所见所闻来看,家风好的家庭,往往每个成员都不会计较那么多,都会把孝敬老人作为己任。而不孝顺的家庭,往往也是一家子的子女都有这样的思想。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孝顺在他们的心里没有根基。因此,只要出现互相攀比的想象,就会都认为自己做的够多了,所以才会对要离开人世的老人不待见。

02 为什么死后子女个个都会哭的撕心裂肺呢?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越缺什么往往越在乎什么。不孝的子女往往最怕别人说他们不孝,所以在老人走后,哭的撕心裂肺是给别人看的。他们虽然骨子里面是不孝的,但是每个人都会被世俗的观点所左右,外人的看法对于心虚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中国人往往都秉承“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在老人的最后几个月,恶语相向一般都是外人看不到的。只有自己家里人能看见,而哭丧的事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特别是如果丧事,大操大办的情况下,哭的声音越大,往往就能得个好名声。

笔者在此不光要回答提问者这两个问题,还想把这个问题引申一下。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都应该珍惜眼前的所有。父母年龄虽大,有时候虽然需要照顾,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只是计较个人利害得失,往往等到了一定的年龄,很多人会后悔。你对老人的孝顺,到最后往往会体现在你自己的身上。因为你对老人什么样的态度,往往你自己的子女,就看在眼里。孩子很多时候是耳濡目染的,在他小的时候,你给他刻上了不孝的标签,往往到了老的时候,报应就会来到你自己的身上。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其实是人间悲剧,但愿这种事情发生的越少越好。


老陈嘚吧嘚


久病床前无孝子啊!

邻居家有个婶子,据老妈说,年轻的时候特别漂亮,我看过那个婶子的照片,真的是很漂亮。

好多人喜欢那个婶子,但是他们那个年代比较流行铁饭碗,所以最后这个婶子嫁给了一个有铁饭碗的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国企员工。

嫁过去之后,那个婶子并不甘心过平庸的生活,自己开始做起了买卖。风里来,雨里去。原来俊俏的脸庞被风霜弄得再也看不出来当年的美丽。

就这样婶子一点一点的,攒了很多钱。她自己一点都舍不得花钱,永远穿的是那套又老又破旧的衣服。老妈不穿的一些衣服,即使破了洞,她也会拿回去补一补穿。

婶子有三个子女,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先后婶子拿钱帮他们都买了房子,自己手里一点钱都没有了。

现在那个婶子老了,原本是跟着一个儿子生活,但是那个儿子经常打她。两个儿子相互推诿,谁也不肯接婶子在家里住。

最后这个婶子进了养老院,前几天老妈还发了她的照片,整个人面无表情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红楼梦的好了歌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有位老人对儿子说:我也不用你怎么孝顺我,我只希望我孙子就像我儿子。

大家可以细品品这句话!


jason妈咪有办法


猫哭耗子假慈悲呗

真有类似的情况,我老家邻居,老李头和儿子天生八字不合,一碰面就像两只斗鸡,争斗的你死我活,自从他儿子结婚以后,他们就老死不相往来,他儿子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活着,对老李头不管不问,不闻不问,大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就这样二十来年没有来往,这老李头呀!多亏有三个姑娘……

就在去年,老李头因病去世,老李头的儿子才不急不慢的去看老爹最后一眼,你们说说要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临近埋老李头前一天晚上,我们老家规矩,烧钱库,这时老李头儿子,哭叫起来,嘴里都囊着:爹呀!你个老不死的,终于归西了,我终于不用看到你的老脸了,这钱库呀!都是我给你烧了,你在阴间在也不用愁钱的事了……老李头的儿子越哭越离谱,三个妹妹看不下去,说到:大哥你要是不想守着死去的爹,你可以回家,不要在这瞎掰活,让人看笑话,还别说,老李头的儿子真的拍拍屁股走人了,众人愕然……

“生前一次孝,胜过死后万次扫”,作为子女,自己的父母该疼还得疼,该爱还得爱,不要等到死了,再去哭个“天昏地暗,天崩地裂”,一为时已晚,大家说道理是不是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