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有10年的工作經驗,但依舊成不了專家?

你字寫的好看嗎?

如果很好,那我佩服。如果不好,那說明你是大多數。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寫了幾十年的字,為什麼依舊慘不忍睹?

按理說經驗越多,水平應該越高啊。但大家都寫了這麼多年,經驗都非常豐富,為啥寫字漂亮的卻沒有幾個呢?

因為「刻意練習」的時間太短!

所謂刻意練習,就是指為了提高某項能力,刻意設計出來的練習。

比如說寫字,你以為自己寫了十幾年字,就是擁有了十幾年的經驗嗎?

錯,你只是把兒時寫字的經驗重複了十幾年。

自從學會寫字之後,你下筆的時候還會去想該怎麼把它寫的漂亮一點兒嗎?

沒有吧。

但刻意練習就是要求你先練好每一個筆畫,接著再練好結構,最後才是一個個完整的字。

這個過程枯燥乏味,絕大部分人懶得去練習。結果就是大多數人寫的字不忍直視。

字醜就算了,我已經放棄治療。但有一個問題必須要面對:

幾乎所有技能都和寫字一樣,想要精進,甚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刻意練習必不可少。

為什麼你有10年的工作經驗,但依舊成不了專家?

1、警惕你的「自動化」行為

說一個令你難以相信的統計報告:

我們每天做的事情70%以上都是「自動化」的。

說白了,就是不過腦子。

就拿開車來說吧,你剛開始開車一定在腦子裡想很多東西,如何換擋,如何剎車。但隨著技能越來越熟練,開車就變成了一件下意識的事。

不過弊端就是,你進入這種「自動化」狀態的時候,也就是駕駛技術停滯的時候。

因為真正專家級別的車手,決不允許自己進入這種「自動化」狀態,他的每一次過彎,都會思考一下用了什麼技巧,還有沒有提升空間。

為什麼你有10年的工作經驗,但依舊成不了專家?

我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自從有了駕照,我一直在農村開車,很少去城市。

農村雖然落後,但也有一個好處: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換成人話就是,隨便跑,反正路上也沒幾輛車。

在這種環境下,我開了3年,並且自以為已經算是一個老司機。

但就在前幾個月,咱鄉下人終於進城了。

第一次出門的時候家人還叮囑:

“慢點兒開,市裡車多。”

我當時的反應你也猜到了,簡直就是教科書式的愣頭青做法,丟下一句:

“這還用說,我都開多少年了。”

說完,瀟灑的拉開車門,一騎絕塵。

為什麼你有10年的工作經驗,但依舊成不了專家?

沒想到打臉來的如此之快,一上二環,就遇到了早高峰,車和車之間距離也就半米。

那時候就開始發怵,要知道在村裡,車距恨不得拉開半里地。

好不容易進了市區,本以為能鬆口氣,但看著一群群行人和電動車都在擠在車道旁,過馬路的時候更是蹭著車過,嚇得我差的沒扔下車自己跑了。

在那一瞬間,我彷彿又變成了科三考場上的菜鳥,不停的想著怎麼併線,如何避免急剎,同時還得注意禮讓行人,還有飛馳而過的電動摩托。

但正是因為這種環境,才逼迫著我繼續提高駕駛技術。

經過幾個月的回爐再造,現在終於可以在擁擠,狹窄的城市中自由穿行。

在這之前,我雖然有三年駕齡,但技術一直保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想要提高,唯有通過刻意練習。

經驗的積累,只不過是讓對自己已經可以做到60分的東西越來越熟練,並不會使你成為高手。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工作了5年,10年之後就會遇到瓶頸,甚至終生難以突破。

所以一定要警惕生活中的「自動化」行為,因為「自動化」標誌著停滯不前。

為什麼你有10年的工作經驗,但依舊成不了專家?

2、刻意練習沒有「趣味」可言

你可能對很多領域感興趣,不管是寫作,還是策劃,又或者是彈鋼琴,踢足球……

如果只是感興趣,為了愉悅一下自己,那很輕鬆,你可以怎麼舒服怎麼來。

但如果你想在這個領域小有所成,那就需要刻意練習了。

這裡要提醒一句:

任何一個領域的刻意練習都同樣的枯燥乏味,沒有任何興趣可言。

比如說寫作,如果只是私密寫作,抒發一下情感,記錄一下心事,那沒有任何限制。

但如果是公開的專業寫作,那就必須要刻意練習。從選題,標題,結構,素材,到文風,切入角度等等,都需要通過反覆訓練才能不斷提高。

這個過程中可沒有半點趣味。

任何「專業」背後,都是大量枯燥和痛苦的刻意練習。

為什麼你有10年的工作經驗,但依舊成不了專家?

近幾年有個教授成了網紅,他的課程賣了40多萬份,營收接近一個億。他一個人創造的利潤,超過了很多中型公司全年收入。

他不僅賣課程,還在《奇葩說》中當導師,無論遇到什麼辯題,都可以用經濟學知識予以解釋。憑藉著自己過硬的專業知識,這位教授俘獲了很多人的心。

你應該已經猜出來了,他就是薛兆豐。

那他的專業是用什麼支撐起來的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履歷:

  • 1991年獲得應用數學學士學位,此後開始學習經濟學。
  • 2008年從喬治梅森大學畢業,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 2010年進入北京大學任教。

他在整個學習和工作期間發表了數百篇專業論文。

我們看到的「專業」背後,是長達二十多年的刻意練習。

伴隨著刻意練習的,不是趣味和快樂,而是乏味,甚至是痛苦,而這是成為「專家」的代價。

同樣榮譽的道路,往往是由荊棘鋪就的。

為什麼你有10年的工作經驗,但依舊成不了專家?

3、做好放棄短期利益的準備

基本所有刻意練習,剛開始的時候都極其笨拙,效率低下。

比如我們熟悉的打字,最初學習打字的時候一分鐘能打10個就不錯了。但如果是手寫,一分鐘大概能寫30字,這簡直就是碾壓打字啊。

不過如果你犧牲一下短期利益,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一分鐘打60個還是比較輕鬆的,手速快的甚至能達到150字,這是手寫永遠無法企及的速度。

所以想要讓自己的技能精進,首先要捨棄當下的利益,才能得到長久的利益。

但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敗在了這一點上呢?

用李笑來老師的話來說就是:

很多人竟然會以為自己一上手就能做的很好。

結果自然是搞的一團糟,和自己的預期嚴重不符,自信受到打擊,然後就會做出最輕鬆的那個決定:

放棄。

於是我們就在這樣一個「上手—遇阻—放棄」的惡性循環中,一次次失去了通過刻意練習精進的機會。

為什麼你有10年的工作經驗,但依舊成不了專家?

4、尾聲

刻意練習決定了你是成為一個淺嘗輒止的「愛好者」,還是出類拔萃的「專家」。

希望你以後做自我介紹的時候,不是說一堆寫作愛好者、音樂愛好者、運動愛好者……

而是說一句:我是某領域的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