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我國桃育種研究那些事

我國有目的、有計劃的桃育種工作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1965年成立了“全國桃子育種協作組”,1973年成立了“全國罐桃育種加工協作組”,1978年5月在江蘇省南通市召開了“全國第一次桃育種座談會”,2007年5月成立了中國園藝學會桃分會,至今召開了18次交流研討會,商討育種目標、交流育種技術與進展,有效地促進了桃的新品種選育研究。接下來為大家介紹我國桃育種研究進展。

1 育種目標不斷調整

70年來我國桃育種研究那些事

鮮食桃與罐桃品種的選育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實施,早熟、優質是當時鮮食桃的主要目標;60年代,初步明確了黃肉、不溶質、黏核為罐桃品種選育的主要目標,罐藏桃品種選育成為了70年代的育種重點。同時,70年代開始著手油桃品種選育,到了80年代將油桃、蟠桃、成熟期育種列入重點內容。90年代,提高果實的硬度與耐貯運性得到育種工作者的普遍重視。進入21世紀,優質、大果、耐貯、種類多樣化成為桃新品種選育的共同目標。

2 育種理論與技術不斷提升

為了選育特早熟的桃品種,20世紀70年代開始了胚培養研究,通過不斷地試驗與改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胚培養技術體系,顯著提高了早熟母本的成苗率,育成的52個早熟桃品種是通過胚培養技術獲得的。

通過將自然播種雜交種子,改為冷庫低溫處理種子,出苗後冬季溫室培育,不僅提高了雜交種子的出苗率,而且促使雜種單株提早結果;結合高接擴繁、加快區試等措施,將原來培育1個品種需要20年的時間縮短到10~12年。

70年來我國桃育種研究那些事

通過對雜種群體果實外觀、品質、成熟期、花型等性狀的系統觀察鑑定,總結遺傳規律、開展基因型分析,為科學選配親本提供依據。通過系譜分析,總結了‘白花水蜜’‘大久保’‘早生黃金’‘京玉’等對育成品種的貢獻,為合理利用提供參考。

桃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研究開始於20世紀末,2000年首次發表了研究結果。之後,國內許多科研院校開展了相關研究。桃的分子標記經歷了RAPD、RFLP、AFLP、SSR和SNP開發應用階段,涉及的性狀包括果實、花、樹以及抗性等大部分性狀。近年來,通過桃基因組重測序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方法,研究分析了肉質、果肉硬度、黏核、需冷量、花期、成熟期等性狀的QTL,預測、定位關鍵基因,開發實用的分子標記,為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應用於育種實踐積累基礎。

3 育種成效

我國桃的新品種選育工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育成了623個品種,其中鮮食及加工桃品種598個、觀賞桃花品種16個、觀賞鮮食兼用桃品種8個、砧木品種1個。55.70%的品種通過雜交選育,其次為芽變選育和實生選育,各佔16.85%。

表1 623個育成品種選育方法

70年來我國桃育種研究那些事

表2 598個食用品種的果實類型

70年來我國桃育種研究那些事

3.1 第一階段(1956—1978年)

此階段發表的品種相對較少,共有49個品種,其中2個蟠桃,分別為‘揚州124蟠桃’‘白蜜蟠桃’,均由江蘇育成。由大連市農科所育成的‘豐黃’‘連黃’,是我國最早育成的不溶質加工用黃桃品種,1986年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3.2 第二階段(1979—2000年)

改革開放後,桃的新品種選育研究得以穩定持續。此期發表了178個品種,其中普通桃142個,油桃23個,蟠桃13個。

70年來我國桃育種研究那些事

江蘇省農科院育成的早熟水蜜桃‘雨花露’,成為20世紀90年代的主要鮮食白肉品種,1982年獲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上海市農科院應用幼胚培養技術育成的‘春蕾’,果實發育期56~58 天,1989年獲國家發明獎。‘春花’‘早花露’‘京春’‘雙豐’‘端玉’等一批果實發育期不超過60 天的特早熟新品種的育成,使我國早熟水蜜桃育種取得了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70年來我國桃育種研究那些事

在罐藏黃桃品種選育方面,全國“六五”黃桃攻關協作組育成了‘金旭’‘金暉’‘浙金2號’‘浙金3號’‘鄭黃3號’‘鄭黃4號’‘燕豐’‘菊黃’‘桂黃’等分別適於南、北方的罐藏黃桃新品種,使加工期從原來的20 天延長至50 天,1992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受國際市場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以後黃桃罐頭產品銷路不暢,加工制罐品種的選育一度停滯。

70年來我國桃育種研究那些事

我國的油桃育種起步較晚,日本的‘興津油桃’是20世紀70年代的主要親本,80年代以後,北京等地利用引進的歐美油桃花粉,與異質型桃‘京玉’‘秋玉’等雜交,育成了‘瑞光2號’‘瑞光3號’‘丹墨’‘早紅珠’‘秦光’’‘霞光’‘曙光’等風味甜的新品種,促進了我國油桃生產的發展,豐富了桃果類型。

上海市農科院育成的晚熟黃桃品種‘錦繡’,鮮食加工兼用,1986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該品種在20世紀末得到了快速發展,面積接近4.67萬公頃。

3.3 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

進入21世紀,我國的桃新品種選育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發表了396個品種,類型多樣,無論外觀品質還是內在品質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70年來我國桃育種研究那些事

油蟠桃、紅肉桃、紅肉蟠桃、鮮食黃肉桃,豐富了桃果類型;育成的中低需冷量品種可供北方溫室、南方暖冬產區選擇。油桃新品種外觀美麗、品質優良,尤其抗裂果能力顯著改善,蟠桃基本實現了味甜、果大、豐產的目標。此外,果肉質地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硬溶質類型的品種佔比達到81.18%,並且出現了果肉軟化慢、硬質類型的品種。

果實發育期不斷突破,從第一階段的最短75 天到第二階段的48~51 天,再到第三階段的45天,果實發育期最長的達到220天,將原來只有2個多月的上市期延長到了近6個月。

(本文節選自俞明亮、王力榮、王志強、彭福田、張帆、葉正文等人發表在《果樹學報》2019年第10期的“新中國果樹科學研究70年——桃”一文,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水印僅代表在本平臺發表,如有不妥之處,告知即刪。)

來源:果農之友

2020年桃子的行情將會怎麼樣?

桃樹花謝後不能按蘋果配方用藥防病

桃樹澆水最佳時間,掌握這些時間節點,桃子豐收又高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