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音頻收聽今日課程

第10期: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mp36:00

來自傑奧感覺統合


今天我們要來聊的事,孩子自卑不自信,父母應該怎麼做!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孩子自卑,學習、社交、家庭、婚姻,都會受到其影響,註定人生難以幸福和成功。


避免孩子自卑,這六件事,父母一定要做到!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第一件事,避免樹立孩子錯誤的自尊心


自尊不等於自信。


不正確的自尊心其實就是自卑。


我常常看到,孩子剛上完才藝課走出教室,爸媽就迫不及待的問:“誒,上課怎麼樣呀,老師有表揚你嗎”?或者有的會說:“上課專心嗎?有沒有開小差呀?”。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爸媽無意識的言語,讓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成為刻意的攀比憑據。


孩子如果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尊心就會過強,反而越來越不自信,進而發展成自卑。


正確樹立自尊心,爸媽應該引導孩子注重原因而不是結果,注重過程的質,而不是結果的快和多。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第二件事,避免對孩子用錯“態度”


孩子的自卑多半來自父母的態度,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回到家中,家長可以及時的給予安慰和鼓勵,那麼孩子萌生自卑的機會就非常少。


相反,連父母都不認可孩子,一味的打擊孩子,那麼孩子很容易就會產生悲觀、自卑的情緒。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讓孩子健康陽光的成長,就要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充滿信任溫暖和愛的環境。


寬容的接納孩子一切,杜絕打擊和貶低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為,家長的信任與賞識是幫助孩子清除自卑樹立自信的良藥。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第三件事,要容許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說“不”


孩子的成長是漸進式曲折的過程,即便中途出現反覆,顯露出畏難或退縮的情形,家長也不要表現出不耐煩,更不應該責罵孩子。


孩子在沒有自信心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大人的引導和寬容。


首先,要容許孩子說“不”,引導孩子表達情緒,理解孩子為難情緒,給他鼓勵與支持而不要用強迫和責罵來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第二,要教養孩子正確的使用“不”,很多孩子喜歡使用,比如“媽媽,我不會誒”“爸爸,我不要啦”。


類似這樣的“不”的使用,如果成為了習慣,就會形成自卑的自我暗示。


這個時候,爸媽應該及時引導。


孩子在說“不會”的時候,其實是他想要尋求幫助,或者一種依賴的表現。


這個時候,我會引導告訴孩子“寶貝,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吧”或者“下一次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這樣和媽媽說“媽媽,你可以幫助我一下嗎?”。


這樣,孩子不僅會正確使用“不”,同時也會比較的好學。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第四件事,別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自家的孩子


是不是時常會聽到這個樣的話“你看看你,寫字像是狗爬一樣,看看你同學寫的字,多工整”,或者這樣的話“人家誰誰又考了100分,你才考了95?”。


父母,總會有意無意的拿別人的孩子作比較,用錯了“激勵”方式。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這不僅不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反而會讓孩子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進而萌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我們發現,時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的父母,自己的內心也埋藏著自卑,這種潛意識根深蒂固的“低人一等”的思維,影響了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正確評價,看不到孩子的長處,事事否定與指責。


父母要從自身出發,和孩子一起樹立,用自己和自己做比較方式來引導與激勵。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第五件事,父母要避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過度保護實際上等同於過度限制,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孩子缺少體驗的機會,各項能力自然無法提高。


一旦離開父母的羽翼範圍之後呢,就會膽小,害羞,懦弱,害怕不敢嘗試新的事物,也不敢結交新的朋友,造成孩子自卑的個性。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孩子的關愛和保護要把握尺度,該放手時要放手,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做事,在做事過程中提高各項能力,多鼓勵孩子獨立,讓他們體驗到獨立任務後的成功喜悅,這樣的孩子才會自信,不自卑。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第六件事,儘可能的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也就是耐挫力


父母要儘可能的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有的孩子特別在意輸贏,有的孩子呢,臉皮特別薄,一點點失敗,就覺得難以承受,針對這一類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


幫助孩子提高對挫折和失敗的抵抗力。


孩子自卑不自信,六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到!


有的家長為了增強孩子的自信,有意在比賽或者遊戲中輸給孩子,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失敗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經歷,一個從未嘗試過“輸”的滋味的孩子,今後遇到挫折會更加難以承受。


因此家長和孩子玩遊戲時不要故意輸給孩子,而是要讓孩子知道有輸有贏才是真實的人生,教導孩子,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成敗,失敗時不氣餒,成功時不驕傲。


當然,孩子嚐到失敗的苦澀時,最重要的最需要的還是大人的寬慰和指導。


如果孩子某件事沒有做好非常沮喪無禮,家長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