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六件有意義的事情

聽樊登講《終結拖延症》這本書中,提到如果一個人每天給自己設定六件有意義的小事,你的人生效率就會高很多。其實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些都是由每天的習慣或者小事累積而成。

專注於做好每天的幾件有意義的小事,其實你的效率已經很高了。

讓我想起看過一本書《終身成長》,裡面講到一個案例,一個學生每年在2-3月份的時候情緒很低落,因為天氣或者其他的原因,他覺得自己像得了抑鬱症一樣,但是還是堅持成長型思維來應對生活,堅持學習,上課,一切都正常。他去問心理醫生,醫生就問他的日常生活是否正常,是否學習,考試是否正常,他說都正常啊,正常就是沒有抑鬱症啊。想到如果每天堅持做幾件有意義事情,夢想,生活都落實在當下,這就是經常提到的“活在當下”吧!

我有的時候感覺壓力也很大,但是經常問問自己“我能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想做什麼”,或者採用邱國鷺提到的方法“可以多讀讀投資大師的書”,少去看股市的漲漲跌跌。可以向李傑學習,寫讀書筆記。聽到“每天做六件有意義的事情”這句話我立馬就停下來,覺得像觸電一樣,這個方法很好的,可以緩解我們平時沒有必要的焦慮和擔心,對自己是一個系統性的提升,能夠讓自己更輕鬆,愉快的做一個追夢人。

給自己寫了每天要做的六件有意義的事情

1. 早睡早起

這個習慣我通過了很長時間的調整與嘗試才養成。小時候經常聽過爺爺說“會休息的人才會學習”,以前不太懂,現在慢慢理解了。不管明天需要面對什麼,首先得休息好,讓自己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去應對。

現在有太多的誘惑讓我們晚睡,刷微信和抖音,看電影,玩遊戲,吃夜宵,看小說等,太多的活動能夠讓我們及時行樂,讓我們熬夜。我們都知道李嘉誠、科比和春上村樹等都有早起的習慣。科比凌晨四點多鐘起來練球,村上春樹每天四點起床寫四個小時的文章,規定自己每天寫四千字,沒有靈感也要寫。

想要早起,首先得早睡。以前經常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晚十早五”儘量堅持晚上十點左右睡覺,早上五點左右起床。

2. 鍛鍊身體:做俯臥撐、跑步或者散步

鍛鍊的目的是讓自己精力更好,精神狀態更好。

3.
家人時光

更多的家人時光這個再怎麼強調都不會過,一家人吃飯,一起散步,聊聊天,享受生活。有一本書中提到,可以把不得不做飯、搞衛生,改成我選擇為家人做飯、搞衛生,心情就會好很多。

4. 工作學習

把手頭的工作做好,讀投資大師的書,聽樊登的書,讀年報或研究報告等。

5.寫公眾號文章

最近正在看《認知天性》這本書,提到一個觀點,越容易獲得的知識,越不容易記住。學習最好的方式是通過檢索,回憶和測試,用自己的話把學習過的內容講出來,公眾號寫作業相當於用自己的話講出來,給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每週寫一篇公眾號文章。

通過寫作來鍛鍊自己的文筆,將自己所學的內容記錄下來,見證自己的成長。

6.搞衛生

處於低谷時期,把衛生搞乾淨,心情就會好很多,比方說把鞋子洗乾淨,心情感覺就好很多,我有這樣的感覺。

在《掃除道》這本書中,也提到過這樣的觀點:

每天做六件有意義的事情

期望自己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每天把自己能做的有意義的小事做好。

閱讀是緣,關注是愛,歡迎關注。文章已於本人公眾號“毅之學習”發佈,歡迎關注本人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