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请给我再多一点爱

01

今天早上在浏览百度的时候,看到一篇推文。作者整理了多个孩子父母的惨案,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孩子身边要么没有父亲,要么父亲长期不在身边。

眉山13岁男孩弑母案。父母离异,母亲没有再婚。

北大弑母案,吴谢宇他爸爸很早就去世了,母子相依为命。

江苏13岁男孩弑母案,父亲不在身边,常年在外工作。

益阳12岁男孩弑母案,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回来也是不会陪伴孩子。

引起我关注的是里面益阳12岁男孩小吴的笔迹,因为我是高级笔迹分析师,并且一直在研究笔迹与亲子教育之间的关系。

爸爸,请给我再多一点爱
爸爸,请给我再多一点爱

这份笔迹明显的特点就是字小,字窄,行向波动,撇捺不展,凝重线条,结构松散,长点,这些体现了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内心情感被忽视,规则感弱,情绪波动起伏大,并且内在情绪压抑。到最后字越写越大,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整个笔迹体现了缺乏自我控制,容易冲动的状态。

小吴是一个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七岁的时候被面包车撞伤,伤势不重,父母没有回家。之后因为生了弟弟,所以妈妈回来了,而父亲继续在外打工,即使父亲在家也不怎么陪他,就像这份作文当中最后一句话“爸,你少打麻将吧,我失去的爱太多了。”

因为从小没有管教,母亲回来之后,经常会和母亲吵嘴。而这次的冲动行为起因是孩子将母亲攒的4包烟偷偷抽完了。母亲气愤而用皮带抽打。但是谁都没想到,小吴去厨房拿起菜刀朝母亲连砍了20多下。

爸爸,请给我再多一点爱

看着孩子的照片是一个稚嫩的脸蛋,而行为却让人感到扼腕。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也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面对和处理问题。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了无法挽回的行为。


02

有一位朋友,她在职高做心理老师。她曾经和我说:有我们这样一所职高在,我们国家就会少6座监狱。每次想到她这句话的时候总是会鼻子发酸。


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或者是家庭不健全的。而我曾经也看过这些孩子的笔迹,他们普遍存在的就是缺少父母真正的关爱,不被真正接纳的内心。


我们也知道,其实很多家庭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无法长期陪伴孩子。但这个不能作为不关爱孩子的理由。因为同样有这样家庭情况的孩子,他们照样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父母充满爱,对社会抱有善意。


03

每个家庭都会有生活压力,亲情需求。


那么对于忙碌的父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父亲在孩子的生命当中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母亲是给爱的,父亲是给规则(榜样)的。如果孩子得不到爱,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通过其他不良的方式来获得。比如有些孩子沉迷游戏,或者其他的暴力手段。


如果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示给孩子。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场景,父母在沙发上玩着手机,看着电视,而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


所以,如果我们的父亲因为工作关系,因为生活压力而无法一直陪伴孩子身边,我们可以做的是:


1,因为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只要有机会就可以跟孩子打电话、视频。同时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


爱需要表达,情感需要表达。不要做一个“含蓄”的父亲,因为平时已经很少跟孩子在一起生活了。


2,抓住每一刻,在孩子身边的时光。


比如经常出差在外的父亲,只要回来就尽量找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也好,聊天也好,分享所见所闻也好,让孩子知道父亲无时无刻爱他。


3,高质量的陪伴胜过长时间不上心的陪伴。


15分钟全心全意的陪伴抵过心不在焉的1小时陪伴。所以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放下手机,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一个合格的父亲,既可以给到孩子树立良好形象,也可以帮孩子提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从小我们熟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重新来一遍,错过了就错过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句话: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