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往事——戏水童年(一)

水是生命之源,戏水则是人们的天性使然。小孩子大概都喜欢玩水,而童年的我也是对戏水情有独钟。院子前面是一条蜿蜒的小河,河水最宽处有十几米的样子,河中央最深处也只在四五米左右。可能在看过大江大浪后这仅能称作河沟,而这小小的河沟却是承载了我无比快乐的童年时光。

自打记事以来,我就特爱去小河玩水。开始的时候父母是不让我去的,因为年纪太小,害怕发生危险。可是天性使然,根本挡不住我那颗火热的童心。常常趁父母不经意的情况下,偷偷跑去河里玩水。一来二去,父母也妥协了,从开始的禁止下河到主动陪我去……到了河边,我迫不及待脱掉身上的衣裤,像一条快活的小鱼哧溜一下钻进水里。父亲则坐在岸边随时关注着我的动静……

开始不会游,也不敢往河水深处去,就在靠岸的浅水区,双手按在水底的沙里用以撑住身体,口鼻露出水面,双脚卖力拍打着好让自己双腿能够悬浮在水中。常常一番折腾,泥沙被翻扬起来,浅水区被搅成了一片浑水。经常还会被自己拍打溅起的水花呛到,但我依然乐此不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再稍微大一些,父亲便教我凫水。父亲站在水中,双手托住我的身体,让我浮在水面,我四肢并用,双手扩展向外划,双脚也不停地拍打,就这样反复练习,一段时间后,父亲放开了双手,我也不会掉进水底——我学会了凫水。

凫水是需要借助四肢发力保持浮力平衡才不至于落入水底。而最基本的动作姿势就是俗称的“狗刨式”,“狗刨式”比较生动形象,双手不停地往前刨动,双脚也同时不停地往后蹬。这种动作姿势或许是源于本能吧,感觉很滑稽却很实用,但也在学习初期适用。在学会凫水之后,我是不大会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姿势的。学会游泳后,我慢慢掌握了别的动作,如蛙泳、蝶泳、仰泳、踩水及自由泳。

游泳是很费体力的,四肢在水中不停地划动,体能很容易被消耗掉。如果要玩潜水,则需要强大的肺活量作支撑。小河两岸都有人家,孩子们靠河而居,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夏天经常在水里泡,

农家往事——戏水童年(一)

一般都会凫水,个别不会凫水的就会被笑话成“旱鸭子”而被孤立。孩子们游戏的战场除了在陆地,夏天的时候更多是在水里。凫水这件事好像成了男孩儿们的专利,女孩们是很少会凫水的。男孩儿们可以脱得一丝不挂跳进水里畅快,女孩儿们则不能,除非在天气很热的时候,傍晚三五结伴,小心翼翼地来到河边,泡在河水里缓解下炎炎暑意。

河的斜对岸有一个山坡,形似狮子故名“狮子坡”,狮子坡的坡顶有一排松树,如同鬃毛更添威严。狮子坡的头部左右各有一个洞穴,老远望去形似狮子的眼睛,听说是以前为躲避匪患而人工开凿的石洞。(我曾去石洞探玩过,一间石室,有床、有灶坑,别有一番情趣)。狮子有鼻子、有嘴巴、还有尾巴,栩栩如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座山坡形似卧狮一般趴在那里,有头有尾。(除了小河边这一个狮子坡,村子周边还有另外两个狮子坡,三个狮子头都是朝向村子,有三狮望楼台的传说,传说三狮朝向交汇处正是一个绝佳的风水宝地)。小河自西向东流,狮子坡是由南向北横在那里,狮子头下就是小河……(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