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PUA”的女孩走了

包丽(化名)最终还是去世了,以一种对亲人来说残忍的方式:因为疫情的原因,包丽的妈妈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都能没能见到重症监护室里的女儿。4月11日,她收到了通知,女儿去世了。

其实自从包丽被宣布脑死亡开始,这就并非一个不可预计的结局。只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在新的新闻事件的包围下,她的母亲更让人心碎。她忍着巨大的伤痛,一边照顾自己的女儿,一边为女儿的遭遇寻一个说法。

2月的时候,我看了Netflix2017年拍摄的日剧《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电视剧改编自三部敬同名漫画,之前也有动画版。故事里的男主角藤沼悟拥有一种特殊能力,如果他出现的附近有人丧生,时间就会倒流到事故诱因发生的那一刻。他因此回到了童年的北海道——他的同学被诱拐、杀害。为了找出凶手,他身陷险境,失败了再来。在最后一次,他被凶手攻击,变成过植物人,沉睡了十几年。


那个“被PUA”的女孩走了

豆瓣上有一条高分短评:“向男主的妈妈致敬,每次男主重生一次,都觉得她会过得好一些,没想到,一次比一次累。”在最后一次他变成植物人的十几年间,他的妈妈一边打工一边照顾他,每天给他按摩肌肉防止萎缩。


那个“被PUA”的女孩走了

包丽的妈妈几乎是这个妈妈在现实中的重现,唯一的不同是,她没看到自己女儿醒来。


1.

从2019年12月11日《南方周末》的报道出来,到最后这个美丽的女孩彻底离去,整整5个月的时间。这五个月里,她经历了什么?经历了被揣测、被荡妇羞辱,展现其屈辱的聊天记录被一遍遍曝光。如果不是离世,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并不会被大家想起。

《南方周末》报道把这一个惊人的事件放到了人们的面前。内容中的北大、PUA是让这个事件更让人关注的原因。这种倾向的原因在于报道的作者柴会群,他觉得牟某就是PUA。

我为什么觉得她遭遇的不是PUA?从我和我微信上的男性朋友们(大多都是北大毕业)交流的情况来看,这些男性朋友们大多数几乎连PUA是什么都不知道。 换一个角度想一下,即便是一个普通长相的北大男生,在外人看来已经有足够的光环了,使用PUA的手段来控制女生实属多此一举。看完包丽同学发的那篇(最早发在“凯旋十二”上),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是PUA、不是自卑、不是男权思想、更不是SM了,我觉得他像分裂型人格障碍。

PUA更像是我们这个时代习惯的一种简单、快速的归纳方法。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里归类、找到自洽的逻辑,在传播上似乎也有优势。然而这种简单快速的归类方法,从根本上忽略了人性的恶,在当下生活中仍普遍存在的性别压榨和不平等。这并不是一个PUA可以代表的。

聚焦在包丽的事件里,校学生会这种小圈子,本身官僚气息就比较重,加上活动忙(忙到不能正常上课)、一小撮人长期聚在一起,先天很容易滋生精神控制的土壤。特别说明一下每个学校情况不一样,但我看也有网友在知乎上说他们的老师是陈铭的太太,她上课提示她们找男朋友避开学生会主席。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亲眼见到女生被她的男朋友暴力相加。后来才发现,在日常的很多相处里已经有前兆。男生不觉得自己的性情有问题,因为他家父母吵架也是这样。俩人是在社团小圈子认识的。这种脱离集体的小环境更容易出现控制和被控制的悲剧。


2.


说到“控制和被控制”,很难不想到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烟台鲍某明性侵养女李星星(化名)事件。同样是控制和被控制,双方变成一个43岁事业有成、200斤的大汉和一个14岁的未成年少女,相比校园里的同龄人,差距更悬殊了。

今天《财新》本来发表了一篇惊人的报道,直指这是养女向Sugar Daddy寻求安慰的表现。我诧异,不仅仅因为这本杂志在前段时间表现出高度的人文关怀和新闻素养,而更是因为面对一个14岁大女孩,所有的“一帘幽梦”的浪漫想象都是可耻和残忍的。

在包丽和李星星的事件发生之后,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有一种无力感。恶魔在人间,他活得好好的,有着光鲜的表面、灿烂的人生,而那些女孩却或为此背负一生的伤痛,或为此丧失宝贵的生命,而我们身为局外人,却似乎帮不上忙。


3.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里,在最后一次时光倒流里,藤沼悟虽然溺水变成了植物人,却改变了事情的发展,原本会被杀害的同学平安长大了。

剧中有一幕,那个一直被生母虐待、原本成为第一个受害者的女孩出现,抱着自己刚生的孩子,有点不好意思:男主为了他们沉睡了十几年,自己却享有平静幸福的生活,她从内心上觉得不好意思。


那个“被PUA”的女孩走了

那一刻,我觉得这一幕讲述出每每看到包丽和李星星新闻的时候我真实的内心感受。那是一种无能为力、自责、愧疚混杂的复杂情绪。

然后我又看到另外一幕。在沉睡的十五年里,藤沼悟的同学一直没有忘记他,他们为他募捐。一个同学成为了律师,一直积极追寻逃脱的凶手。


那个“被PUA”的女孩走了

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这空白的十几年,有了意义。

我想,不忘记,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微博:@水母


豆瓣:@jellyfish
转载及工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ID:jellyfishdiar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