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好嗎?怎樣對孩子開展國學教育?

陌姐育兒學堂


只能說是啟蒙。但是幾乎所有的幼兒園都會教孩子《弟子規》《三字經》甚至還有《朱子家訓》。

但是幼兒園老師並不是這些所謂國學的深入研究者。她們要求的只是孩子們能讀能背,這又和讀兒歌有什麼區別?

而且上面所謂的國學,比如《朱子家訓》裡有“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裝。”這些內容實在不應該出現在現代教育平臺裡,也不符合現代人的三觀。

《三字經》中夫婦順”、“夫婦從”“君則敬 、臣則忠”之類“三綱”“五常”,更是毫無疑問的糟粕。

幼兒園進行國學教育,很大一部分不是向國學致敬,而是為了迎合家長的虛榮心。

國學有許多精華,和上述一比,立判高下。目前幼兒常用啟蒙經典《聲律啟蒙》

“雲對雨,學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樓對閣,戶對窗,巨海對長江”。。。時而靜謐,時而恢宏。不管是意境還是用詞堪稱精緻。

對於幼兒園死摳三、弟的,可以考慮還原了。



種紅番茄的人


國學教育是好事,但是如果幼兒園開國學教育,得看他怎麼教?比如說跟讀之類的可以,這沒有壞處但最好不要讓孩子練習寫,畢竟幼兒園孩子都太小,手和神經都沒有發育成熟,寫字是需要神經都成熟之後,再配合手才能寫出來的,所以只聽和讀個人贊同,同時所說的國學,個人認為就是以孝為首,其他為輔,學習為尾,學習並不重要,國學教我們的是做人,弟子規所講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裡面所關注的,先要學會做人,比如說孝順,誠實,範愛等做人的道理後才可去學習,以上的意見,個人總體來說是知識學習過去的,國學是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從孩子抓起,沒有壞處,但需要我們作為父母的以身作則,以上建議供您參考,如果您認為有道理,記得關注喲


東北大韭菜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很多幼兒園都開展了國學教育,但是收效卻不盡如人意。有的幼兒園照搬傳統私塾教育模式,室內懸掛孔子、孟子等大家畫像,組織學生席地而坐並誦讀等國學經典作品,為幼兒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但是,凡事都講求度,需要選用正確的處理方式,幼兒國學教育在此方面的工作力度明顯不足。

所以正確的開展幼兒園國學教育意義重大。

  1.傳承經典、傳承美德。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禮貌等現象比較普遍。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讓幼兒學習傳統經典中承載的“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能夠教育幼兒孝親尊長、友愛夥伴,使他們變得更加懂事明理。另外,幼兒園通過開展國學教育,還可以系統全面地培養幼兒很多的良好習慣。

  2.健全幼兒的人格。

  幼兒階段的教育是心性和人格培養的黃金階段,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在幼兒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讓他們在本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對健全他們的人格,培育他們的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通過學習國學會讓幼兒懂得什麼是善惡,什麼是孝,什麼是樂觀進取,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等等,從而達到健全幼兒人格、促使其全面發展的目的。

  3.有助於啟迪幼兒的智慧。

  3~6歲是幼兒的學習最佳期。大腦生理學家們發現,兒童的智力發展和性格形成在0~3歲間就完成了60%,3~6歲間完成了80%,這幾年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因此,從小讓幼兒接受中國古文化的薰陶,感受源遠流長的中國古文化的詩詞美、韻律美、語言美等,不但可以培養幼兒讀書的興趣,還可以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開展國學教育,培養兒童良好人格,形成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打好做人基礎,這是功在當今、利在後世的大事情。

一、經典誦讀

經典誦讀的作用是讓幼兒通過熟讀和記憶,達到內容與內心的融合,然後在日常生活的某個情境中,得到不自覺的喚醒,從而達到道德情感與習慣的教育。

二、教育活動

教育活動是區別於經典誦讀的,以遊戲為主展開的,有目標的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活動。其教育內容涉及面很廣泛,體現在幼兒基礎課程五大領域以及文化學習的各個方面,形式活潑多樣,不拘一格,一般通過引導幼兒觀察,體驗,操作,交流討論,肢體表演,遊戲等方式,達到對傳統文化美學及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行為規範的理解。

集體教育活動內容涉及面廣泛,能夠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且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的方式方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幼兒園指導綱要》及《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目標與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

三、環境創設

有很多幼兒園把中國特色作為環境創設的主題,形式上有牆飾,吊飾,展覽架擺放,樓梯貼等,其內容包括文化藝術,飲食,經典誦讀,文明禮儀等多方面的內容。

比如樓道牆體懸掛或張貼了各式各樣的戲曲臉譜、文化扇、剪紙、國畫等;樓道吊飾則裝飾成了中華瓷器的造型,小主題命名為《中華瓷韻》;展覽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擺放一些以石頭、瓶子、粘土為載體的中國元素的裝飾。

吊飾以中國戲曲,中國瓷藝,中國剪紙,中國扇藝,十二生肖,四大發明,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孝、成語故事繪圖等作為題材。

這些裝飾首先從視覺上給人以濃重的中國味,使幼兒置身於中國元素的氛圍中,潛移默化的體驗中華文化的豐厚與博大,感受中華文明的大氣與典雅。同時在美學,科學,社會等方面對幼兒進行了引導和薰陶。牆體上可以輔以文字說明,牆體內容的製作與收集可以是老師,幼兒以及家長,形成牆體與幼兒互動,牆體與家長互動,也可以在樓梯上,柱子上一些小空間粘貼三字經,千字文等典籍內容,使幼兒和家長隨時可以誦讀。

四、親子活動

一般指的是與中國的傳統節日或重大節日緊密相連的大型主題活動。我們引導幼兒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不要侷限於放幾天假,出去玩幾天。我們更應該從這些節日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教育意義上來著手。

比如,端午節我們不僅可以在環境創設上懸掛香包,艾草,還可以請幼兒從家裡帶來粽子和小朋友一起品嚐,不僅體驗分享的快樂,更能結合故事和圖片,視頻,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以《團團圓圓中秋節》為主題中秋節上,我們可以請爺爺奶奶來幼兒園和寶寶一起過節日,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誦“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鼓勵寶寶把月餅敬獻給爺爺奶奶,在溫馨的氛圍中感受濃濃的親情,體驗尊老愛幼的美德;

春節,我們可以以《紅紅火火中國年》為主題,在幼兒園包餃子,作水果拼盤,蘸糖葫蘆,做手工燈籠,用各種材料粘貼對聯等,使幼兒真切感受中國年的各種元素,引發幼兒對中國年的喜愛。並在此基礎上,可以延伸節日禮儀,道德習慣等方面的教育。

大型親子活動拉近了幼兒園、幼兒及家長的距離,使家長認識到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兒園達成共識,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也便於幼兒的國學教育進一步延伸到家庭中。

五、文藝節目

大型文藝匯演中,我們可以排練內容上或形式上和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的節目,引導幼兒以音樂、韻律,歌舞等表演形式,感受中國文化美,體驗中國文化的內涵。

比如舞蹈《唐詩新唱》,音樂劇《守株待兔》等。這些表演首先要通過很長時間的排練,在排練過程中,老師對幼兒動作,表情的指導能夠引導幼兒體會中國經典的意義;

其次,這些表演場面宏大,更能夠使幼兒感受到中國文化氣勢的恢弘。而且,一般的大型演出往往會以影像的方式保存下來,使幼兒百看不厭,從而使其教育意義得到不斷地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