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蘇舜欽的隱居生活: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滄浪亭位於江蘇蘇州市的三元坊附近,初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俶妻弟孫承佑所造別墅,是蘇州園林中的佼佼者,也是江南現存歷史最久的古園林之一。

正如其它園林一樣,滄浪亭也承載著園主的避世歸隱之意,這座園林承載著北宋詩人蘇舜欽被貶削職後日積月累的難以排遣的孤寂和鬱悶卻渴望得到起復重用的矛盾心情。

滄浪亭—蘇舜欽的隱居生活: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蘇舜欽,字子美,是杜衍的女婿,范仲淹、歐陽修的知心好友。慶曆四年,蘇舜欽作為集賢校理監進奏院,遵照先例,用賣廢紙紙的錢宴請同僚賓客。當時朝中的保守派大臣,對宰相杜衍、參知政事范仲淹等改革派心懷不滿,趁這次機會借題發揮,彈劾蘇舜欽監守自盜,導致其被罷去官職,旅居蘇州,在席的亦有十餘人被貶逐。這件事對蘇舜欽造成了非常沉重的打擊,他買下了孫氏廢棄已久的別墅,加以改造,鄰水築亭,感慨自己身世沉浮,想起《楚辭·漁父》中,滄浪漁夫看見三閭大夫屈原忠而被謗,流放澤畔,臉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唱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勸屈原隨世沉浮,懂得自勝之道。蘇舜欽對滄浪之歌產生了思想上的共鳴,所以將園林命名為“滄浪亭”,又自稱“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文中描繪了滄浪亭“前竹後水”、“澄川翠幹”等景物,和自己登舟容與、舉觴舒嘯的退隱生活。他又寫《滄浪亭》

詩:

一涇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高軒面曲水,修竹慰愁顏。

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閒。

吾甘老此境,無暇事機關。

滄浪亭—蘇舜欽的隱居生活: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但是蘇舜欽真的甘心與過這種“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閒”,的悠閒的隱居生活嗎?蘇舜欽並沒有真正像“漁父”一樣徹底隱居於江湖之中,放浪形骸,滄浪亭只是他等待被朝廷重新啟用的一片閒居之地,當長期沒有得到回應以後,日積月累的難以排遣的孤寂和鬱悶終於把他壓垮,使其在滄浪亭短居四年就英年早逝,享年41歲。其間,他的一首《水調歌頭》可以反映當時的心境:“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閒。壯年何事憔悴,華髮改朱顏?”詞中這壯志未酬的痛苦,為國效忠的赤誠和疏閒隱居的無奈緊緊交織,說明整座滄浪亭,以及所謂的“避世”“隱居”,只是不得已而已,濃重的鬱悶和等待東山再起的心才是蘇舜欽真正渴望的。

《水調歌頭·滄浪亭》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閒。壯年何事憔悴,華髮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滄浪亭—蘇舜欽的隱居生活: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蘇舜欽花四萬銅鈿買此元築亭後,和他一樣因得罪朝廷,被貶滁州的好友歐陽修聽說此消息後,專門寫就一幅對聯託人寄來。聯雲:
清風明月本無價,

可惜賣四萬錢。

蘇舜欽收到此聯,不禁眉頭緊皺。這上聯意境無限,超凡脫俗。下聯“可惜祗賣四萬錢”卻索然無味。蘇舜欽不知這位難兄難弟是醉糊塗了,還是另有深意,只好先將上聯掛起來,靜待來往的文人雅士妙手成偶。到園中做客的雖然不乏飽學之士,可是,他們一聽說上聯是出自歐陽修之手,誰不不敢班門弄斧,以免貽笑大方。事情這樣被擱置下來。

滄浪亭—蘇舜欽的隱居生活: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一年的秋季,蘇舜欽偶感風寒,耽於治療,最後竟臥床不起。洞庭東西兩山的父老鄉鄰聽說以後,提著鮮魚、鮮果上門探望,噓寒問暖,鄉情濃厚。而且人們爭相為他煎藥、灑掃庭院、除草澆園。不久,蘇舜欽痊癒。一日,他在亭中舉杯小酌,想起鄉親們情暖如春,貶謫的悲愴惆悵一掃而光,隨即憑欄吟道:

東山盤門刮眼明,

瀟瀟疏雨更陰晴。

綠楊白鷺更自得,

近水遠山皆有情。

吟罷,他猛然悟道,如果用“近水遠山皆有情”去對“清風明月本無價”,難道不是上乘佳聯嗎?於是,他立即寫信送往滁州,請歐陽修把這個下聯補寫出來。歐陽修展信一見“近水遠山皆有情”之句,不禁拍案叫絕:“果然珠聯璧合,天衣無縫!若非滿腹錦繡,怎能妙手偶得?”他立即揮毫書聯,並親自送到蘇州,去向老友道賀。後來,“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這幅對聯就被刻在滄浪亭的石柱上。

滄浪亭—蘇舜欽的隱居生活: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蘇舜欽帶著文人的自傲與風骨,隱居山水,濯足自娛。他居住在滄浪亭中的心情矛盾而痛苦,雖然找到了可以寄情抒懷的山水,但他越是強調自己的避世,越流連於園林之間,就越是激發了心中的不平和矛盾,越是情思鬱結。當陷害他的大臣或死或貶時,蘇舜欽馬上給當政者上書申辯,並指出自己“潛心書策,積有歲月”,希望得到起用。他的申請得到了回應,被複為湖州長史。蘇舜欽大喜之下給當政者上書致謝,準備東山再起。但未及上任,這位飽受心理折磨的文人卻大病一場,撒手人寰。


滄浪亭“政清則進,政濁則退”的主題,成為了蘇舜欽和歷代修復者表達理想境界,追求獨立人格的棲所。千年來,一代代園主在時代的浪潮中或進或退,個人的仕途沉浮如煙雲般在歷史長河裡頃刻散盡,唯有留下的園林證明他們的歡樂與掙扎,成為他們永垂不朽的名片。

滄浪亭—蘇舜欽的隱居生活: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