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民營經濟發祥地-浙江台州再製造產業轉型發展

再製造是貫徹落實綠色化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中“再利用”原則的重要途徑,也是台州促進製造業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推動再製造產業發展,競逐再製造產業藍海,大有可為。

全國民營經濟發祥地-浙江台州再製造產業轉型發展


探索實踐

台州製造業門類齊全,汽摩配、機電、等產業規模較大,其中不少行業已經開展資源化再利用和翻新修復再製造等探索實踐。

資源化再利用

金屬拆解行業,市金屬資源再生產業基地通過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驗收;船舶行業,三門船舶企業對進口二手船的大型零部件進行改善恢復型處理後再利用;橡塑行業,黃岩塑料企業對廢舊塑料再造粒,混料再注塑,天台、三門多家企業利用輪胎再造粒原料生產塑膠跑道等。

翻新修復再製造

機電設備行業,浙江金龍電機股份有限公司“JM1系列節能三相異步電動機”列入工信部第四批再製造產品目錄,溫嶺部分企業開展環保設備重新利用和二手機床翻新再利用;非標機械行業,開發區部分企業開展起重機、壓路機、叉車等非標機械翻新制造。

發展前景

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製造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再製造產業是低碳、環保、綠色的產業,對以製造立市的台州來說,在向綠色化發展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再製造有可能成為未來潛在的支柱產業。

政策環境

全國民營經濟發祥地-浙江台州再製造產業轉型發展


戰略導向方面:

《中國製造 2025》明確提出“全面推行綠色製造”戰略任務,提出“大力發展再製造產業,實施高端再製造、智能再製造、在役再製造,推進產品認定,促進再製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產業導向方面:

2005年,國辦《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再製造。此後,發改、工信等國家部委開展多輪再製造試點,出臺再製造、再生資源產業發展指導意見。2016年,國家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鼓勵汽車產品等率先實施的領域開展再製造。

消費導向方面:

2016年,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印發《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組織實施“以舊換再”試點,推廣再製造發動機、變速箱,建立健全對消費者的激勵機制。今年 6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聯合印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聚焦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領域,“暢通資源循環利用,構建綠色產業生態”,增強市場消費活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全國民營經濟發祥地-浙江台州再製造產業轉型發展


產業潛力

工業基礎方面:

台州塊狀經濟特色明顯,擁有多個國家級產業基地,製造業基礎較好。不少企業在細分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產品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部分行業已經開展小批量的再製造產品生產,初步積累了一些技術經驗。

增長空間方面:

再製造在工業發達國家已成為重要產業,全球再製造產業規模超過 1400億美元,其中汽車和工程機械再製造佔2/3以上。2018年,台州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 5000億元,汽車及零部件、泵與電機兩大產業產值分別佔 17.6%和 2.9%,(主要參考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工程機械再製造、歐洲汽車再製造的情況

),台州“再製造”產值規模空間約 205億元。

市場動力方面:

2019年,國務院放寬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行業准入,允許將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後橋、車架)出售給再製造企業。

2018年,國家發改委《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明確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等投資項目,由地方發展改革部門實施備案管理。

這些政策性利好釋放後,台州多家企業希望藉機向汽車等高端再製造領域轉型。

發展風險

再製造產業政策不斷出臺,政策環境不斷優化;高等院校、相關機構不斷積累再製造技術;行業龍頭企業通過創建再製造示範試點,摸索、建立行業標準;土地、資金等要素正向再製造產業集聚;通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社會逐步形成節能節材的消費習慣。

再製造所面臨的風險:

1

受中美貿易戰等多重因素影響,經濟環境不景氣,汽車、機電等製造業產品的消費市場相對低迷。

2

再製造產業體系尚未健全。廢舊汽車回收細則等行業准入標準、產品技術標準,再製造產品對接現有產業規則、政策激勵等方面尚在健全完善中,有關管理制度亟需健全。

3

再製造作為新的理念還沒有被消費者及社會廣泛認同,逆向物流、產品銷售等渠道不夠暢通。

全國民營經濟發祥地-浙江台州再製造產業轉型發展


總結

加快發展再製造產業,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方面。建議台州在現有產業發展基礎上,加快轉型路徑、產業領域、平臺載體的謀劃實施,加快佈局推進再製造產業發展集聚,搶佔發展再製造先機。

(來源:浙江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