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洪洞县里没好人”!爱我家乡大美洪洞,大槐树树下老鹳窝

提起我的故乡,谁人不向往,那里有棵大槐树,名声天下扬。洪洞大槐树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全国各地有很多人的祖先都是从大槐树下迁民而来的,所以全国有很多的人祖先故居都在洪洞。“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洪洞与全国各地人民一脉相承,血肉相连。

谁说“洪洞县里没好人”!爱我家乡大美洪洞,大槐树树下老鹳窝

大槐树的故事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官府要求老百姓迁民,实行“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政策。 据史料记载,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疏散山西府五十一县之民,遣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甘遍及大半个中国,涉及到了十八个省的四百九十多个县市。

谁说“洪洞县里没好人”!爱我家乡大美洪洞,大槐树树下老鹳窝

从山西迁民,不管老百姓家在何府何州何县,都要先集中到洪洞县贾村,这里有古寺广济寺,寺旁有一棵大槐树。明政府在广济寺登记移民,发凭照资费,编队迁送。大槐树就作为最后怀念故乡的标记。子孙相传“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一棵槐树就这样为成了亿万人的故乡。

谁说“洪洞县里没好人”!爱我家乡大美洪洞,大槐树树下老鹳窝

从山西迁徙而走的大槐树老鸹窝先人,他们背井离乡,历经风霜雪雨、艰难坎坷,在他乡异地顽强扎根生存,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有着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有着泰山一样高尚的风骨,他们用诚实、善良、儒雅、包容的态度,与迁入地人民和谐相处,休戚与共,几百年来可歌可泣的故事千千万,广为流出,其中就包括这次疫情下湖北省的好多县市。只要是洪洞人,祖辈们都会告诉小孩子,凡是大槐树的后人,脚上的小指甲会分瓣,依照这个说法,脚上的小指甲会分瓣的都是是大槐树的后人。

谁说“洪洞县里没好人”!爱我家乡大美洪洞,大槐树树下老鹳窝

广胜寺飞虹塔和赵城金藏的故事

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就是位于山西省洪洞县东北部霍山广胜寺的飞虹塔,始建于汉代,曾经是阿育王塔。飞虹塔平面八边形,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高47.6米。底层为木回廊,其他各层均用青砖砌成,各层有出檐。由于其塔身五彩斑斓如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门口有两棵柏树,一棵向左扭,一颗向右扭,称为“左扭柏”和“右扭柏”,甚为有趣。

谁说“洪洞县里没好人”!爱我家乡大美洪洞,大槐树树下老鹳窝

《赵城金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汉译善本,金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佛教界聘请高师用三十年时间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刻印成功。因刻于金代,收存于赵城县(今合并于洪洞县)广胜寺,故名《赵城金藏》。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战乱年代曾遭到各方势力和日本侵略者的揶揄,后来在广胜寺僧人和解放军的护送下,在革命根据地存放8年,先后6次转移地址,几经转运,1949年4月,移交至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收藏至今。

谁说“洪洞县里没好人”!爱我家乡大美洪洞,大槐树树下老鹳窝

洪洞县里没好人的故事

《苏三起解》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京剧唱段,很多人都听过。起解,也就是押解的意思。苏三就是从洪洞县城的明代监狱开始押解往京城,途中就经过大槐树,中间苏三唱道:"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各位父老听我言……"苏三还曾悲奋地唱道 :"越思越想越伤情,洪洞县里无好人!"。这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后来传遍全国,人人皆知。其实戏文里苏三所说的“洪洞县里无好人”的“县”指的是县衙,也就是县衙里面没有好人。在官差老头的纠正下,苏三才改过来“洪洞县衙没好人”。看完《苏三起解》的就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其他人只道听途说并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喜欢戏剧的朋友,可以读读下面的书了解京剧《苏三起解》的历史


洪洞人的豪爽与热情

提起洪洞人的特点,只用一点来说明洪洞人的豪爽与热情。家里来了客人,招待客人喝酒,一般外地都是主人和客人同时饮酒叫敬酒,而洪洞人的敬酒是先给客人倒三杯,然后双手捧起请客人喝完三杯这才叫“敬酒”,之后同饮三杯叫“碰杯”,这以后才能随意喝,看洪洞人对客人是多么豪爽与热情。

我爱家乡洪洞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更爱家乡的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