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的重疾險有哪些優勢?

職場談天闊


近幾個月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原本打算赴港投保的朋友頗受影響,改為觀望態度。

香港保險到底有什麼優勢?這次從產品角度和大家討論討論。


香港保險有什麼優勢呢?


1、 保障疾病種類多,保障範圍全面。

重疾險必保國家規定的25種重疾,大陸和香港都一樣。區別就在於25種之外各公司自行擬定的疾病。
香港保險普遍保障種類更多,範圍更廣,且對重疾的定義更寬鬆。
癌症的等級分為四期:I期原位癌、II期原發癌、 III期遠端轉移癌症、IV期末期癌症。大陸保險定義的癌症需要生長+擴散,並對人體組織產生浸潤,介於III、IV期之間。而香港保險對癌症的定義更寬鬆,只需要確認癌細胞不受控制的生長即可達到理賠條件。

這就意味著香港保險對癌症能夠做到早篩查早確診早賠付;雖然大陸保險很多也能保到原位癌了,但在其他疾病上的定義與香港保險還是有差距的。比如: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搭橋術等。


2、 同類產品費率更低
香港保險的費率普遍比大陸保險要低,同等保額價格更便宜,同等保費賠付更多。
一部分香港返還型重疾險、還具有理財分紅功能,會將累計分紅加在保額中,也就是傳說中的“保額會長大”。雖然大陸也有返還型保險,但相比於消費性重疾險,坑比較多,不建議購買。

香港不面向大陸消費者出售純保障、價格低的消費性重疾險。所以消費性重疾險還是得在大陸買。


3、 退返保費現金價值高
大陸消費者在香港普遍買的都是保至終身的產品(可能保險代理人推薦的原因),所以不存在滿期的情況,但是中途可以隨時退保返還現金價值。香港保險退保時所返還的現金價值一般高於大陸保險,消費者損失更小。

假設購買20萬基本保額的重疾險,80歲退保,香港保險能夠拿回現金69.5萬,大陸保險則是中檔39.3萬、高檔53.4萬。以此例來算,香港保險高出內地保險的中檔回報77%和高檔回報30%。


4、香港重疾險理賠形式更靈活
早期大陸的重疾險出險時,保險公司給予一次性賠付,保險合同終止;但香港的重疾險,理賠形式更多樣,比如它有早期重疾(得了病但還算不上重大疾病級別)可預支部分保額,保險合同繼續。

其實大陸現在重疾險推出的輕、中症保險金,已經彌補了這部分差距了。



去香港投險有什麼劣勢呢?


1、跨境結算較為麻煩

因為外匯管制,購買香港保險,不管是續交保費還是收理賠款都比較麻煩,需要在香港開立一個銀行賬戶。


2、需要親自赴港購買繳費。
交易只能在香港進行,需要本人親自赴港,18歲以下的孩子可為父母代投。若要在香港銀行開戶後利用網銀,安全有待考慮,且需支付一定的手續費。

而大陸已經有了很多互聯網保險,可以在線投保、智能核保,還有電子保單等,在家就能完成投保,十分便利。如果真的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當地的保險代理人甚至可以上門服務。


3、需要考慮貨幣匯率風險
如果買的是國外的長期儲蓄型保險,其價格是以美元標價的,需要承擔一定的費率風險。

比如2008年底英鎊兌人民幣匯率為1:12;而2018年的只有1:8.7; 十年間下跌了1/3。



4、保險合同不受大陸法律保護。

在香港訂立的保險合同並不受大陸法律的保護,而是受香港法律的管制。萬一出現糾紛,適用的是香港的法律,要在香港提起訴訟。


結論:無絕對必要到香港購買保險


近幾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大陸保險業發展迅猛,特別是壽險保費逐年遞增,壽險產品換代更快。不管是從政策、監管、產品、服務等角度,都取得了明顯的改善,而且更符合中國大陸人的消費習慣和需求。



大陸消費者赴港投保逐年下降

得益於特殊的經濟地位,香港保險行業比大陸啟動更早、發展更成熟、規模更宏大、發展環境更好。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Sigma報告,2016年香港壽險市場保險密度(人均保費)超過43000元。香港保險密度排名亞洲第一,全球第六;保險深度排名亞洲第二(僅次於中國臺灣),全球第三。
而從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比較,大陸遠低於香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外資保險公司在香港這彈丸之地相互競爭,大浪淘沙,進化出許多性價比很高的產品。而彼時大陸保險陷入了“代理人誤導”的輿論困境中,所以大陸消費者紛紛赴港投保。
大陸赴港投保人數自從2010年起就不斷攀升,至2016年到達頂峰,佔所有香港全年新保費的39.3%。
從新保單的保單數統計,大陸消費者購買重疾險的數量最多,持續上升,2018年佔比為62.1%,遠高於2017年,展現出香港重疾險對大陸消費者較強的吸引力;其次為終身壽險,佔比29.5%,較2017年同期有明顯下降。
從2018新單保費統計,大陸消費者購買終身壽險的保費最多,2018年上半年佔比為57.6%,與2017年同期相若;其次為重疾險,佔比13.6%,較2017年同期有明顯升高;萬用壽險排名第三,佔比12.7%。

但是從2017年起,大陸消費者赴港投保不管是從保單數還是保費都逐年下降。保費減少約35%,佔比下浮10%。再加上今年近5個月的香港動亂,想必情況更加糟糕。



大陸保險行業飛速發展


在中國保監會的不斷努力下,大陸保險行業日益規範、蓬勃。中國銀信寶發佈了2018年度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在此我們僅關注一下行業平均數據:

可以發現:
  • 大多數人都能成功獲賠:獲賠率超過98%。
  • 整體投訴率不高:10萬張保單隻有3件投訴,10萬人次用戶只有1件投訴。
  • 呼叫服務有響應:97.40%電話接通率。
  • 出險支付時效:這裡是指申請賠付之後多久能夠獲賠,全行業平均賠付時間少於2天。
保險公司已經那麼努力了,值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
中國保監會逐步開發了大陸市場,德國安聯集團也與近日獲批,成為首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外資保險公司。想必廣闊的中國保險市場和積極開放的政策,會激發更多保險主體活力,從多個層面豐富中國保險業生態,帶來更多的變化。

開心保保險


香港保險重疾險早些年比大陸重疾險便宜很多,理賠條件也會更寬鬆。

但是近兩年來大陸的重疾險已經趕上來了,大陸很多公司都有網紅產品,比香港保險保的種類更多,賠付更高,性價比更合適。

如果想把個人資產轉化成美元資產的可以在香港投一些重疾險,年金險。如果沒有這種需求現在已經沒有必須去香港買保險了。只需要在國內對比選擇最合適您的保險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