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秦國境內的外國勢力錯綜複雜,但是長期以來一直被秦國本族強大的貴族階層的政治力量所壓制著,這一情況一直到秦孝公時代的商鞅變法才有所改變。商鞅所頒佈的《墾草令》實際上大大削弱了秦國本族貴族的勢力,激起了以甘龍、杜摯、秦國太子等為首的秦國大貴族的激烈抵制,不過都被商鞅憑藉著秦孝公的信任而一一鎮壓下去。故而秦孝公在位期間,秦國國力迅速膨脹,秦國本土貴族的政治勢力卻是在極度萎縮的。這就給了在秦國境內其他的國外勢力提供了崛起的機會。不過等到秦孝公去世之後,曾經激烈反對商鞅的太子繼位為秦惠文王,他是代表了秦國大貴族政治集團的政治訴求的,因此在即位後不久後便將商鞅處以極刑。


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劇中商鞅


在秦惠文王統治的時代,秦國開始大規模對東方諸國用兵,強極一時的楚國也是在這個時候被秦國的強大軍隊打得一蹶不振。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武王繼位,在秦國本土貴族集團的支持下,將和楚國勢力有著血緣關係的異母弟弟贏稷當作人質流放到了燕國,並且延續了其父的政策,重用秦國大貴族領袖甘茂,頻繁用兵於諸侯,以至於“天下賓從”。秦武王甚至還萌生了“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這樣取代周朝的念頭,照這樣發展下去,秦國必然迅速的要一統天下。這當然是隱藏於秦國境內的外國勢力所不想看到的,這些外國勢力勢必會團結起來一致反對本土系集團,這其中就包括以秦惠文王夫人羋八子為代表的楚國勢力集團。他們的陰謀無非是想要暗殺秦武王,改立羋八子的兒子贏稷。


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大秦帝國》中秦惠文王形象


雖然《史記》中只是異常神秘的記載了武王和孟說舉鼎時意外而死的故事,但是以勇力聞名的武王真的就是這麼輕易的發生意外而死的嗎?而且還偏偏死在二十三歲這樣一個身體健碩、大有可為的年紀。很顯然,這其中一定是發生了因不可明說而失於記載的秘密。而之後發生的一切更加可以證明武王之死絕對是蓄謀已久的陰謀。


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由於武王年僅二十三歲就去世了,沒有兒子。按照王位繼承的慣例,可以讓武王的弟弟繼位,不過武王有眾多的兄弟,按照血統也不一定會輪到贏稷,更何況贏稷此時還在燕國做人質。但是,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燕國在武王死後立馬就送歸了羋八子的兒子贏稷,回到秦國後繼位成為了昭襄王,而羋八子也被尊為太后。


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為何在武王剛剛去世沒過多久,贏稷就從遠在千里之外的燕國準時地趕回秦國繼位?而燕國為什麼也不和秦國進行討價還價,像早已經商量好似的便把未來的秦國國君拱手送出?為什麼甚至連一直被秦國所欺凌的趙國也開了綠燈,派出國相趙固一路護送贏稷回國繼位?而萬一贏稷沒有及時趕回來,秦國的國君之位是不可能空虛太長時間的,繼位的一定是別人,那麼楚系勢力和其他外國勢力便會依舊默默無聞,屈服於秦國本土貴族的統治下。結合以上種種不合常理的現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推斷:秦武王死於以楚國系貴族集團為首的國外集團的陰謀之下,楚系集團一定和趙國勢力、燕國勢力早已商量好了交換的籌碼,年輕好勇的武王實際上是成為了秦國境內的國外系貴族和本土系貴族爭奪權力的犧牲品。


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昭襄王繼位後,宣太后臨朝當政,秦國的楚系集團一時間雞犬升天,與此同時,楚系集團開始大肆打壓本土系的貴族政治集團。本土系政治集團領袖甘茂被迫逃到魏國,最後客死異鄉。而被巨大的危機感所籠罩的其餘本土系貴族決定與其被逐漸消滅,不如來一次大規模的反抗活動。於是,在昭襄王繼位的第二年,秦國本土系政治集團擁立武王的另一個弟弟庶長贏壯(庶長為官職,相當於關東諸國的卿),號為季君。


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不過這次大型的叛亂被宣太后、魏冉等人及時的鎮壓了,本土系集團的所有的大臣和貴族們幾乎被一網打盡,全部被殺,其中包括秦惠文王的王后、秦武王的親生母親惠文後(存疑,《史記》中在《秦本紀》中記載說:“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史記索隱》中也寫說道:“季君即公子壯,僭立而號曰季君。穰侯力能立昭王,為將軍,衛咸陽,誅季君及惠文後。”“秦內亂,殺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壯。”不過司馬遷卻又在《穰侯列傳》中記載說武王母號曰惠文後,先武王死)以及秦惠文王的其他非宣太后所生的兒子們,秦國朝野為之一空。武王的遺孀也趁亂跑回孃家魏國避難了。


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楚系集團掌握大權後,剛開始幾年對自己的祖國還算是特別好,不但沒有繼續發動大規模戰爭,還向楚國歸還了戰略要地上庸城,並和楚國再次聯姻。齊韓魏三國惱怒楚國背叛合縱聯盟,起兵討伐楚國,在秦國掌握大權的楚系集團於是下令派大軍救援楚國,解救了處於危險當中的楚國。而楚國國君楚懷王也自以為得計,認為終於依靠著在秦國的楚系勢力掌控了秦國的局勢。可是令楚懷王萬萬沒想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楚系集團逐漸地在秦國統治階層站穩了腳跟,成為了秦國國家機器所帶來的豐厚回報的實際受益者,秦國如果再次發動戰爭,他們將獲得更多的土地回報、經濟回報。


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楚懷王劇照


於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楚系集團背叛了自己的祖國,再次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開始侵略楚國等國家。而經歷了多次戰敗後的楚國國君楚懷王自以為秦國當政的楚系集團不會為難自己,於是不顧以屈原、昭雎為代表的大臣們的反對,執意前往秦國境內的武關與秦王會盟,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暗中一手培植起來的楚系勢力會真的背叛祖國。


秦國境內的楚國利益集團,看著它長大,為何不管?

▲秦昭襄王


不過已經被利益燻昏了頭腦的秦國楚系集團早已經將祖國大義拋在了腦後,囚禁了楚懷王,並藉此威脅楚國,以期獲得更多的利益。除了不顧血緣情面對付楚國以外,楚系集團掌控下的秦國又大肆對其他國家用兵,惹得天怒人怨。可以說,楚系集團在這個時期既被國內本土系勢力所痛恨,又得不到國外勢力的支援,只是憑藉著大權在握,在整整四十年間,睥睨天下,藐視一切,瘋狂的為自己積累財富,楚系集團所積斂的私人財富甚至比秦國王室還要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