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Q1應收賬款“連連看”

早在4月13日,新能源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容百科技和杭可科技分別發佈公告表示,收到證監會對公司採取一年內不接受其公開發行證券相關文件的監管措施決定。

據公告得知,這兩家企業受到監管的原因,皆因為在申請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過程中,招股說明書有關應收賬款的信息披露存在問題。

當前正值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Q1業績報告的密集期。起點鋰電大數據記者梳理了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Q1營業收入、淨利潤、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的情況,以窺見鋰電材料上市公司當前的盈利水平、應收賬款及應付賬款等情況。

圖:2020年Q1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應收賬款一覽表(單位:億元)

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Q1應收賬款“連連看”

來源:根據上市公司公告整理

從上表可看到,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在營業收入方面:2020年Q1總營收約146.67億元,平均營收約10.48億元。其中,廈門鎢業、華友鈷業、中材科技等3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均超10億元,排名前三。前三企業營業收入在14家上市公司中佔比73.97%。

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在淨利潤方面:2020年Q1總利潤6.25億元,平均值為盈利約0.45億元。其中,中材科技、華友鈷業兩家淨利潤超1億元,10家實現了盈利,4家出現了虧損。也就是說,在14家企業中,實現盈利的企業佔比71.43%,虧損的企業佔比28.57%。

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在應收賬款方面:2020年Q1總應收賬款約117.31億元,平均應收賬款約8.38億元。其中,中材科技、廈門鎢業、合縱科技等3家上市公司應由賬款均超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Q1營業收入最高的華友鈷業(44.24億元),其應收賬款僅為8.74億元,排名第四;而Q1營業收入1.13億元的合縱科技,應收賬款卻高達12.21億元,排名第三。

從應收賬款佔Q1營業收入的比例角度看,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總應收賬款佔總營業收入的79.98%。

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在應付賬款方面:2020年Q1總應付賬款約99.22億元,平均應付賬款約7.09億元。其中,中材科技、華友鈷業、合縱科技等3家上市公司應由賬款均超10億元。

總體而言,鋰電材料作為新能源產業鏈的上游,一直以來都存在應收賬款過高的問題,也就是“三角債”的現象突出。

究其原因,一是和新能源汽車企業所獲補貼有關,部分車企付款時間受拿到補貼的時間影響,回款週期存在不確定性;二是行業銷售特點以及特有的付款流程所致,款項並不是一次付清,而是採取分期形式,一般訂單按時交付,但後續貨款可能出現拖欠的可能,成為壞賬高發區。

“目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存在大量的上下游負債和應收款問題,不管是經營業績好的還是差的。”有業內知情人士表示,“整車企業最開始的付款週期是3~6個月,後來是6個月~1年,現在受車市持續下行和疫情影響,1年都未必能付款,2年甚至3年不結款的都有。”

“這種連還債的後果就是整車企業拖欠動力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又拖欠上游的材料和設備供應商,一環扣一環。”該知情人士稱。

看來,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解決,還任重道遠,因為資金壓力是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鋰電材料企業應堅持提高內生動力,只有“造血能力”越強,才能將產品、技術優勢轉化為資金優勢。

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YCszSs7NdRXdbgJ1awFIoQ

更多資訊,關注公眾號:起點鋰電大數據,也可以識別二維碼,直接關注哦!

14家鋰電材料上市公司Q1應收賬款“連連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