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小城有128口井,不僅個個是文物,人們還為井立碑封神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世界。

雲南小城有128口井,不僅個個是文物,人們還為井立碑封神

提起水井,我們都不會陌生。打井汲泉,既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必需,也是古人聰明才智的彰顯。不過它們太平凡了,相信誰也不會跋涉千里特意去看一口井。

我在雲南旅行的時候,去了一座滇南小城。小城文物古蹟遍佈,美食眾多,可看可玩的地方很多。不過讓我意外的是,小城之內有許多古井,還個個都是文物。有些古井甚至被當地人立了碑、封了神。後來才知道:原來小城還有“古井博物館”的美譽。

雲南小城有128口井,不僅個個是文物,人們還為井立碑封神

它就是——雲南建水。

建水位於滇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是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從元代開始,建水便是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也留下了滿城的文物古蹟。

來到建水之後,我最大的感受便是這裡竟然隨處可見水井。甚至在古城著名景點朱家花園中,還有一個專門的展廳專門介紹建水的古井文化。

雲南小城有128口井,不僅個個是文物,人們還為井立碑封神

建水和古井的淵源,其實從它的名字就能找到蛛絲馬跡。“建水”是一個漢語譯名,因為珠江水系在境內流淌,古城最初的名字叫“惠歷城”,當地彝語的是意思是“水邊之城”。

到了明代,“水邊之城”的水壩卻日漸乾涸,好在水位普遍較高,於是,人們為了生產生活,開始在古城內鑿井,從而正式開啟了建水古井博物館的歷史。

雲南小城有128口井,不僅個個是文物,人們還為井立碑封神

根據記載,建水古城最多時有水井500多口。後來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來建水拍攝,調查得知目前建水仍保留著128口古井。

建水自古有文風斐然,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的美譽。大概是建水人太有文采,於是水井也別具特色,樣式、大小各不相同,連名字也頗有詩意。於是漸漸地在雲南全省都出了名。

雲南小城有128口井,不僅個個是文物,人們還為井立碑封神

100多座水井中,最有名的是西門外的大板井。大板井又叫“溥博泉”,始鑿於明朝洪武初年,因為水質好,更有“水味之美,冠甲全滇”的美譽。直到今天,這口井也是建水人的飲用水。

我在建水尋找古井的時候,到了大板井,看到很多本地老鄉在挑水。據說,建水最著名的特色美食——建水豆腐,只能用大板井的井水才做得出來。上過舌尖中國紀錄片的豆腐坊,就開在大板井的對面。可見這建水豆腐好吃的秘密,確實就是這裡的井水了。​

雲南小城有128口井,不僅個個是文物,人們還為井立碑封神

最神奇的是,我在大板井的一側發現了一塊神龕,上面寫著“板井龍王廟井龍王神位”。看來這口井不僅是紅河州的重點文物,更被建水人封成了神仙呀。

雲南小城有128口井,不僅個個是文物,人們還為井立碑封神

我在建水的幾天內,找到了好幾口古井,它們都是各個等級的文物。有些水井旁還豎立著石碑,足見看出建水人對古井深厚的感情。

雲南小城有128口井,不僅個個是文物,人們還為井立碑封神

建水古井有一眼井、兩眼井、三眼井、四眼井等等,除了大板井可以導航,其餘古井要找到就得憑運氣了。它們往往藏於民居深處,專程尋訪的時候不一定能找得到,但無意間看到有老鄉挑著水桶走過,你跟上去沒準就能發現。

想了解更多冷門又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