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位堪比航母,一次能射200枚核彈!中國有一艘這樣的潛艇就夠了

利刃/摸魚不香

1958年,美國海事管理局與通用動力簽約,希望後者研究一型體積巨大的,排水量能達到20000-40000噸的大型潛艇,但該項目最後無果而終。英國也曾想到研究一種載貨大型潛艇,但該項目沒有再進行下去。1964年,蘇聯列寧格勒造船的一篇關於VLSS(超大型潛水艇)的論文發表,在美英的前車之鑑中,我們似乎沒有理由認為蘇聯會真的想將這種計劃變為現實。

但蘇聯做到了,這就是941型"阿庫拉"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稱為"颱風"級)。1972年,颱風級核潛艇正式獲得授權,1973年就立刻開始了建造。1980年9月27日,一艘巨大的核潛艇緩緩從高聳的廠房中滑出,踏進了海水。一年後,她便投入了現役。

噸位堪比航母,一次能射200枚核彈!中國有一艘這樣的潛艇就夠了

颱風級建造現場

颱風級長約173米,寬23米,最高處25m(從龍骨到指揮圍殼頂部),46000噸的水下排水量堪比中型航母,雙殼體設計,20具導彈發射裝置,其攜帶的ss-n-19每枚可攜帶10顆核彈頭,可以安全地在蘇聯的"堡壘水域"發射核導彈而不用冒險穿越北約苦心經營的格林蘭-冰島-不列顛反潛線,但實際上臺風級的靜音性能依然很優秀,800噸的消音瓦與新設計的推進裝置還有一系列對反應堆的降噪設計使得颱風級成為了蘇聯當時最安靜的核潛艇。如果冷戰熱化,她將作為踐行蘇聯海軍震懾北約,威脅大西洋兩岸執政者的拳頭與利刃,警告北約的各位:想想我的核武器,你們真的有膽量下達核打擊指令嗎?

颱風級首艇於1981年服役,最後一艘於1989年入列,她們是戈爾什科夫上將為蘇聯謀劃的龐大艦隊的一部分,上一任海軍上將庫茲涅佐夫是個輕微的理想主義者,他夢想著為蘇聯打造一支美國式的海上艦隊,可惜他的上司赫魯曉夫和他祖國的國力與現實一起,為蘇聯鎖定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障礙——蘇聯的戰略位置和財政狀況難以培養一支擁有海量航母和眾多戰艦的美式海軍,只能立足於保護蘇聯海上交通線與阻止美國海軍核潛艇來設計海軍,在這一點上戈爾什科夫比他的前任要聰明一些。

噸位堪比航母,一次能射200枚核彈!中國有一艘這樣的潛艇就夠了

海軍上將戈爾什科夫

戈爾什科夫為赫魯曉夫大肆干預後的蘇聯海軍設計了一條明確的道路,這條道路在七八十年代為蘇聯海軍在地中海和印度洋上罕見地有力牽制了美國海軍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當年受命在地中海為以色列提供支持的美國海軍航母編隊和在印巴戰爭中為巴基斯坦站臺的美國海軍,他們的艦隊司令必須時刻想著自己編隊不遠的位置,還有一群蓄勢待發的蘇聯反艦導彈,在那個宙斯盾系統還在研製,海軍防空導彈發射只能靠一次一發的導彈發射臂撐門面的年代,蘇聯的反艦導彈突擊,不論是誰都要仔細掂量掂量。

當然最終蘇聯還是不可避免地解體了,俄聯邦的財政無法支持6艘颱風級潛艇的運行,1997年只剩三艘還在運行,2000年以後只剩一艘,且不再承擔戰備值班任務,體量更小但是成本更低效能相仿的德爾塔Ⅲ/Ⅳ和北風之神級繼續為俄羅斯建立水下核打擊力量

噸位堪比航母,一次能射200枚核彈!中國有一艘這樣的潛艇就夠了

正在拆解的颱風級

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在立項之時,蘇聯剛剛完成了海洋-70和海洋-72這樣的全球化戰略大演習,標誌著蘇聯海軍正式成為僅次於美國海軍的第二大全球性海上力量,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阿里伯克級驅逐艦尚未大規模服役的年代,蘇聯的導彈就是無時無刻伴隨在美國海軍航母編隊身邊的惡狼,只要莫斯科一聲令下,她們就會拼盡全力向美國人打光所有的反艦導彈,北約引以為傲的海上艦隊極有可能因此收到重創。這樣的自信,為蘇聯建造颱風級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她的出現,就像是黃昏中的煙火表演,美麗,卻又轉瞬即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