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是央行的機槍掃射,要讓子彈多飛一會兒

2020年元旦,央行宣佈,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是“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

今天是2020年股市首個交易日,受央行降準利好影響,A股全面高開高走。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成了我國現在較為頻繁動用一個貨幣政策工具。所謂存款準備金,就是所有的銀行都要在央行放一筆錢。這筆錢,銀行是不能動的,就是為了準備著,有儲戶來取錢的時候可以兌付給人家。

既然是準備著給儲戶的錢,那就叫準備金。那準備金要放多少呢?央行會規定這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準”說的就是央行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樣一來,銀行就有更多的存款去放貸,有利於刺激經濟“保增長”。

所以,我們會看到,今天的股市對降準有很積極的正面反應,股指上漲體現著樂觀的氣氛。

然而,實際上,“降準”這個工具在發達國家早就不用了,因為它們的央行規定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很低,根本沒有下調空間。比如,日本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大概只有1%。

“存款準備金率”只是央行的一把槍,我們不能只盯著它的槍看,而要盯著它的靶子看。央行的靶子只有兩個:防通脹和保增長。

有時候,通脹壓力和經濟下行壓力會同時出現。2019年,豬肉價格大漲,讓防通脹的壓力持續了很長時間。

不過,從央行現在的決策來看,選中的靶子首先是“保增長”,而不是“降通脹”——畢竟,數據在顯示豬肉價格在穩步回落了。

“降準”是針對商業銀行制定的,因為銀行才是跟實體經濟打交道的主體。觀察這一貨幣政策的落地效果,銀行是繞不開的環節。

有個很通俗的描述是:銀行就是晴天的時候送給你一把雨傘,然後在雨天把傘收走——用專業術語來說,這叫風險控制。

所以,商業銀行只管錦上添花,不管雪中送炭。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銀行願意給企業貸款,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把貸款收回來。

經濟差的時候,銀行擔心企業還不上錢,就算央行給銀行再多的錢,銀行也不願意往外放——這稱之為“惜貸”。

此外,這麼多年來,商業銀行還是改不了“嫌貧愛富”的習慣。它更願意跟大企業合作,而不願意搭理中小企業。

這次“全面降準”釋放的逾8000億元長期資金,又會有多少真正流向扶助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呢?這幾乎是每次貨幣政策出臺後都讓人不得不提的問號。

以往,“影子銀行”充當了一個改向導流的小水管功能。由於我國的金融體系是以商業銀行為絕對主導,而商業銀行基本上都面臨著強監管,所以,很多商業銀行為了創造利潤就逃避監管,然後在資產負債表內或者表外進行類信貸活動——“影子銀行”就是中國銀行業的影子。

影子銀行雖然本身不是銀行,但乾的卻是銀行的活,有的業務雖然不在銀行的貸款裡面,但其實是變相的貸款。

影子銀行像幽靈一樣,遊蕩在央行的監管範圍之外,政策對它們沒有直接影響。比如說,很多不正規的P2P平臺,就是“影子銀行”的一種。

當央行“降準”放水後,水經過商業銀行這根“大管道”先流向大企業,同時有一部分經過影子銀行的小水管流向小企業那邊,當然,相比大企業,小企業要承受高得多的資金價格,影子銀行毫無疑問被詬病為“吃人不吐骨”。

隨著眾多的P2P平臺爆雷,越來越多的影子銀行被清理掉,帶來的一個結果是:中小企業就少了一個融資渠道。就像在樹林裡,如果把老鼠抓光了,蛇也會餓死。

因此,降準的政策效果,要有一個良好順暢的機制才能傳導下去。當然,並不是說影子銀行不該處理,而是應該理順政策的傳導通道。

正如分析師們說的:“貨幣政策是條繩子,只能拉不能推。”因為事實表明,貨幣政策在收緊的時候效果顯著,但在放鬆的時候效果只是一般,反正別指望貨幣政策有立竿見影的療效。

可以說,央行並不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不能瞄準靶子打一個就一個準的。央行更像一個機槍手,機槍一掃一大片,有時候能命中靶子,但有時候只會浪費子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